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目前,房颤的管理策略正经历持续优化,以更好地降低卒中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并提升生活质量。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胸心外科学会(EACTS)发布了最新房颤管理指南,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重点聚焦节律控制、抗凝治疗及房颤筛查等关键领域的临床实践。近期,Eur Heart J杂志总结了10个要点,旨在概括这份全新指南的核心内容,助力临床实践的进一步优化。一起来看看吧!
1. 根据AF-CARE框架治疗所有房颤患者,以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质量并减少不良结局,强调在多学科团队中的共同决策:
-
C: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管理
-
A:预防卒中及血栓栓塞
-
R:室率与节律控制以减轻症状
-
E:评估与定期复查
图1.房颤患者的AF-CARE核心管理路径
2. 为有缺血性卒中或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提供抗凝治疗,优选直接口服抗凝药。使用经过本地验证的风险评分或简化版CHA₂DS₂-VA评分(男女使用相同的评分阈值)。
3. 不要使用出血风险评分来决定是否启动或停止抗凝治疗。相反,应解决所有可调整的出血风险因素,以提高治疗安全性。
4. 对于因诱发因素(如感染)引起的房颤,应根据个体卒中或血栓栓塞的风险考虑长期口服抗凝治疗。
5. 对于设备检测到的亚临床房颤患者,若卒中风险高且出血风险低,应考虑口服抗凝治疗,同时应认识到房颤进展为临床房颤的概率较高(每年6%–9%),并权衡出血风险。
6. 对于接受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可作为抗凝治疗的辅助手段,以预防血栓栓塞。
7. 对于适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可作为一线心律控制选择,以缓解症状、减少房颤复发并延缓房颤进展。
8. 对于特定房颤患者,心律控制可改善预后,尤其适用于以下情况:
9. 房颤复律需要适当的抗凝治疗,或在房颤持续超过24小时的情况下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可能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患者安全,适时等待自发性复律。
10. 定期复查至关重要,包括在就诊时为所有≥65岁人群常规进行心律评估,以便更早发现房颤。对于有血栓栓塞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行心电图筛查。
来源:The '10 commandments' for the 2024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on atrial fibrillation. Eur Heart J.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9, 2025. doi:10.1093/eurheartj/ehae847
往期回顾
进展 | Eur Heart J: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冠心病发病年龄和死亡年龄在过去40余年间有何变化?
病例 | 负荷试验的ST段抬高:造影剂竟成“元凶”?
进展 | NEJM:Abelacimab vs 利伐沙班——房颤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新标杆
观点 | Circulation:糖尿病前期和ASCVD高风险患者—如何进行精准医学预防?
进展 | Eur Heart J:心衰的性别差异—男性更易患HFrEF,女性更易患HFpEF:PREVEND研究25年随访结果
病例 | 流出道梗阻并非都由结构性心脏病引起—罕见纵隔肿块压迫引起可逆性右室流出道梗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