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
↓↓
大家好,我是
坚持说老实话,始终保持希望的
肖老师
▲ 点击上方关注
▲
再点击右上角的“
···
”,选择
设为星标
,
文章每天
自动推送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门诊日均接待量300人,全年人满为患。大部分是13-16岁的青少年,休学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也是我写公号一直说的,
不要看别人选什么,你们家就跟风选什么?
别人家关起门来,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铺垫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家长背后有做了多少工作?小孩习惯秉性怎么样?上了初中后,家长又要给什么样的支撑?(这种支撑,不仅仅是经济上,物质上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
有些家长真的,自己都不明白前路,也不做任何调研,不采访任何学长学姐,不跟业内真正懂得的人打听。只临场了,就看别人怎么填,我就怎么填?
那说实在的,跟你的孩子,什么都不背,什么都不做,裸考有啥区别?
世界上,唯一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的,不是我们做父母的吗?父母都不关心,都不做好备案,做好心理缓冲垫,还有谁能关心他呢?
真的不要小看这一点,接触了这么多孩子,真正最后能去理想学校的,没有一个家庭氛围非常不好的。
有时候还是某种决定性因素。
所以呢,有些家长本身没有投入升学的很多信息资讯学习,只是跟风人云亦云去追热门,也没考虑自己孩子本身的成绩情况。即使是舆论最火热的雨花金海,在部分家长那里,也是说不出的苦。
只因为孩子没有分到重点班,师资倾斜那是自然,甚至某些平行班可能被放羊,必须走读等等恐吓或者区别对待。“世上没有后悔药呀”这是在读家长的原话。
跟公办平行班本身没太大差别,包括管理和师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那最起码能出得起一年4万学费的,集合在一个班级,肯定比大部分公办平行班的家长们要重视和投入孩子的教育和升学。
只不过,这点优势,可能在金海及大部分民办平行班并不凸显。而且,这部分家长的声音多半被很多利益相关,及部分尖子生家长淹没。
要到这里还能分得门清,确实需要很睿智的家长,才能找准自己孩子及自己家庭的定位,明确孩子的高中升学目标,在有限的择校资源里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和家庭的初中,而不只是追热门,花高价。
任重道远。莫要焦虑,后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民办,在某个层面上就是一个盈利企业。只是被教育局批准和监管的民营公司,义务教育阶段则限制更多一点,到了民办高中,那就更像是一门纯粹的生意了。
只是对外宣传,对家长的口径,必须把自己包装成热衷教育的公办补充,而不能把自己盈利的本质暴露。所以,说民办比公办更现形,那是必然的。
公办,好坏与否,是否有重点班,中考成绩是否突出,在某个层面上,并不会太影响老师和学校的收入或绩效奖金,或者影响不那么大。
而民办,那是很直接的差别,分数和收入,以及学校的招生收费等都是息息相关。加之,公办确实老师大部分都是编制铁饭碗,最起码稳定,包括资质,一般来说还是过关的。
而民办,良莠不齐,新人多,流动大,为了要出成绩,优质的那一小撮老师只能分配到重点班,初三毕业班。而平行班,尤其是初一二的平行班,师资确实比公办的不少学校更替更频繁很多倍。
这是我各种场合,一直反复说的:
我为什么看好双语、师梅这样的公立校!
(很多人甚至说我是不是房产圈打广告,说实在的,房产圈那么大的市场,我也一根葱都算不上。
术业有专攻,我只做教育研究,只做每年的中考数据分析,都够我做的了,做不完根本做不完,顺带说一些我了解到的事实而已。)
士为知己者死,有人懂得我说的,就好。
听说不错。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听说不错。但就算孩子读书择校这么大事,都不想去实地考察一下,实地找几个在读家长和在读学生去当面咨询一下。
这花1-2天是一定可以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