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周知道
尽一切可能去发现我们的用户想知道的信息,让知道成为一种享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经济新闻  ·  失联的4名大佬,3人遗体已找到!洪灾已致22 ... ·  6 天前  
每日豆瓣  ·  记录一下自己一年四季做的饭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周知道

中产如何反脆弱?

南周知道  · 公众号  · 生活  · 2017-04-10 09:52

正文


许多中产会发泄内心苦闷,抱怨下房价啊什么的,但千千万万的中产阶层,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悲情。

都市白领日复一日地工作,他的能力就止于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他对组织有极强的依赖性,一旦风险来临,他对抗风险的能力非常薄弱。

“知道”(nz_zhidao)告诉你,中产如何反脆弱?


(东方ic/图)


前段时间,深圳某企业离职员工的文章《我那么努力有两套房却不得不离职,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在朋友圈广为传播。

文中主人公研究生毕业,在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工作了近10年。2010年买了套120万的二手房,每个月房贷6000元。2015年又买了第二套房,月供17000元外加70万抵押贷款的月利息七八千。老婆在家照顾两个小孩。后来主人公为了照顾家庭,不能服从公司的安排,便离职了。

原本他以为以自己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能轻易再找到满意的工作,孰料自己在市场上已没有多少竞争力,能选择的工作很少,并且待遇大不如从前,收入入不敷出。文末他发出感慨,他如此勤恳工作与生活,“可到头来还是不得不离职,入不敷出。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是我不努力么,是企业给我的待遇不好么,还是房价带来太高生活成本?”

该文触动了不少中产阶层的心弦,不少人也发出质问:中产阶层做错了什么?文中作者的境遇如此,究竟是他个人的决策失误,还是也有某种环境因素使然?


脆弱的中产



此文之所以被广为传播,或许在于说出了不少中产的“心声”。虽然中产阶层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但目前学界并没有关于中产阶层的准确定义。

从几个不同的说法里,我们可以简单归纳出中产阶层的基本特征——中产阶层是一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区间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集体,按瑞士信贷标准衡量,拥有的财富(非年收入)在17.63万-176.3万元间。在此基础上,中产阶层一般还具备的共同特征包括: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从事脑力劳动、收入相对稳定。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产阶层也逐渐成为一种建立于经济物质基础之上的消费文化现象,比如追求更具格调和情趣的生活方式。

很显然,文中的深圳白领是中产阶层中的一员:研究生学历,年薪数十万,深圳两套房,一辆车。

但中产阶层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脆弱。不同于富裕阶层拥有巨大的物质财富,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也不像社会底层那样拥有极少量的社会资源,温饱可能就是终极目标,中产阶层是夹在二者中间。他不可能一下子打破天花板成为富裕阶层,也必须花大力气维持现有地位,因为稍不留神就可能堕入到社会底层。

而影响中产阶层地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要的是房子。北京、上海、深圳房价均价在4万元/平以上,假设一对夫妻在首付比例最低、贷款期限最长的情况下,在深圳买一套90平米的房子,辛辛苦苦凑够72万元首付款后每人每月要还7643元房贷,如果两人工资均在北上深平均线水平(6000元上下),他们完全担负不起房贷,更别提中产了。

这时,一个房贷轻易就把他打入“底层”——他必须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并且抵抗不住任何意外风险。

其次是孩子。要养活孩子很容易,但要养好一个孩子却很难。中产阶层比其他人更明白教育对于命运改变的作用,他们也希望子女至少能够延续他们的阶层地位。因此,在中产阶层集中的大城市,成人世界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向孩子靠拢。

子女的教育支出逐渐成为家庭的重头戏,学区房、早教班、托儿所、课外辅导、留学,每一项每一年可能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支出。无论是《虎妈猫爸》《小别离》等电视剧,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学而思”热潮,无不折射子女教育愈发成为可能压垮中产阶层的稻草。文中的作者在支付房贷的同时,还想为子女提供所谓“高质量”的教育,显然是捉襟见肘。

应该看到,即便有房子、孩子以及医疗、养老等巨大压力,不少中产阶层都能够应付得过来,生活质量也还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上,根本上是因为他们有一份稳定、体面且待遇优渥的工作。工作,这是中产阶层安身立命的根基,工作让中产得以保持稳定和平衡,可如今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中产阶层的工作也不再稳定了。

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以及服务型经济的建立,大多数中产阶层不以出售劳动力为主,而是以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为立身之本。知识成为第一生产力,专业和技术人员的人数不断扩大,中产阶层在职场中确立了优越和体面地位,并以此为傲。可随着技术突飞猛进的革新以及人工智能的普及,脑力劳动者的功能很可能难以跟得上技术进步,或者轻易就被机器取代。与市场上的体力劳动者相比,中产阶层愈发成为具备高级知识的廉价劳动力。并且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下行的语境下,不少企业都面临着图生存的压力,许多员工由此被裁。

原本脆弱的中产,一旦失去了工作的庇佑,他们便堕入底层。


深圳CBD夜景,都市白领大多处于日复一日、从早到晚的重复性工作中。(视觉中国/图)


提升反脆弱能力



许多中产阶层会抱怨:我们根本没有做错什么,只能怪房价太高,怪教育资源不均衡,怪社会保障不齐全,怪企业太没有良心……这样的论调轻易获得共鸣。应该承认,抱怨所提及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的确是中国当前社会所存在的,事实上,这也是全球中产阶层所共同面对的。近些年来,包括欧美等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下岗潮,失业率屡创新高,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遭遇着坍塌危机。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根本不存在一个开关,一摁下去,所有问题便迎刃而解,房价不涨了,永远不被裁员,中产阶层从此就悠哉乐哉。任何问题的纾解都需要过程,假设我们不得不经历这个过程,那与其抱怨,不如试图改变,或者让尽力避免让最坏的情况出现。

既然中产脆弱,那就尽量提高反脆弱的能力。如果说文中的作者有什么做错的话,就在于,他缺乏足够的反脆弱意识。

反脆弱,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其著名的《反脆弱》提出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脆弱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则是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因此获利。纳西姆在书中提到一个例子,论证了中产反脆弱能力较差。有两兄弟约翰和乔治,约翰多年来在一家银行任职,有一份看起来很稳定的的收入,还有其他福利。乔治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收入时多时少。在很多人看来,出租司机确实由于天气等不确定性,看起来确实没有银行的白领工作稳定,事实是这样吗?

塔勒布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他看来,都市白领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中,他的能力就止于他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他对组织有极强的依赖性,一旦风险来临,他对抗风险的能力非常薄弱。就好比你是银行柜员,工作10年了,你所熟悉的也只是柜台的一些操作,一旦失业,你柜台操作的能力就很难派上其他用场。并且,因为长期以来的安逸和身份优越感,你很难放下身段从事另一项工资相对微薄或者不那么体面的工作。但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他们本来就生活在一种不稳定当中,他们抵御变化、对抗风险、承担压力的能力,比在温室里的都市白领里强得多,没有任何事情能一下子切断他们的收入来源。

因此,中产阶层首先应该抛下所谓“稳定”的刻板印象,增强风险意识。

许多工作虽是所谓体制内,相较于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出租车司机,的确“稳定”多了。可应该看到,这所谓的“稳定”轻易就滋生了个体的惰性和对组织的高度依赖性,一旦任何风险来临,你不仅无力对抗外界的风险,并且无法适应外部的社会。文章中的作者,离职后才发现,在“稳定”的温水煮青蛙中,他与外部的世界脱节了。

其次,一定要保持不断学习、始终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反脆弱技能。这种学习具体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工作之中。也许你的工作很无聊很琐碎,但也请尽量榨取出它的价值,让自己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哪怕一丁点也是有意义的。这就是纳西在书中反复说的,“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一个是工作之外的,与时俱进地学习,尽量避免让自己成为一颗随时可取代的螺丝钉。如果将社会生产看做一条庞大的流水线,那么绝大多数人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一个小螺丝,他的工作细微、具体而明确,但这也意味着,他的可替代性非常强。就像文中的作者,在一家大的通信公司工作,公司越大,分工越细,每个人“只能做自己擅长一段”,他也许是一颗很称职的螺丝钉,但也仅仅是螺丝钉,一旦其他公司需要更全面的人才,他就适应不了。

总之,许多中产也借此文发泄内心苦闷,抱怨下房价啊什么的,但说句实话,文中的作者,包括千千万万的中产阶层,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悲情。至少作者后来还是找到一份税前两万的工作,房子还在,车还在,只是摔了个大跟头,日子比之前更紧、更艰辛罢了。

与其抱怨,真的还不如从中吸取教训,毕竟相较于千千万万无房者,我们还是幸运儿,我们还应更加警觉,否则前路可能还潜伏着更大的跟头。


相关文章推荐


当他们的工资赶超白领时,很多人回头看看自己一个月三四千的工资,抑制不住惊羡的目光。多数人看到了农民工拿高工资,却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劳作辛苦、职业的高风险以及从养老金到社保方面的一片空白。高工资的背后,是农民工们几乎在以命相搏。

点击蓝字标题,即可阅读《你羡慕农民工的高工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