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南师兄
躬耕于清华的南方都市人,社会学播士、情感心理学砖家,青年人必读的活百科全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子晚报  ·  刚刚!苏州下雪啦! ·  20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改写历史!政和八闽鸟被发现 ·  昨天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总台《2025年元宵晚会》节目单来了! ·  2 天前  
南国都市报  ·  海口元宵烟花晚会天气预报来了,出行须知→ ·  3 天前  
笛扬新闻  ·  来了!1245个岗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南师兄

为什么说一个人太过独立会给人感觉难以亲近?

清南师兄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23 19:24

正文

文 / 达达令

李理工问: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独立的人,从来不给别人添麻烦,基本上生活中的大小问题自己都能解决,可前不久聚餐的时候,朋友们却说我这个人就是太独立了,让人觉得难以亲近。 这令我很不解,为什么独立也会成为我社交中的障碍呢,难道要变成一个依赖狂么?




@彭小玲达达令 答李理工

这几天在追《请回答 1988》,其中有一集是金正焕的妈妈有事要回娘家一趟,所以要离开家里几天。

在她离开之前,她很严肃地给家里的丈夫还有两个儿子上了一堂 “接下来这几天如何保证你们活下去”的教学课堂。

家里三个男人的衣服分别归类成内裤、背心、袜子在三个抽屉里。煤饼熄灭了要用速燃煤,两个烧过的煤饼连在一起了,要用菜刀从中间劈开。

冰箱里有切片好的烤肉,新鲜的野菜,花生豆要盛在小盘子里吃。她不允许孩子们点外卖,因为她把所有的小菜都准备好了。

妈妈出门临走前还在唠叨: 要注意瓦斯,洗手间的马桶开关要使劲按一点,野菜今天内要吃饭不然会坏掉,煮饭的时候水量要刚好到手背,孩子的校服跟运动服都熨好了一轮 ……

三个男人不耐烦地催促她离开,她依旧一步三回头“ 真是挪不开步啊挪不开步…… ”。

妈妈离开胡同的一瞬间,家里这三个男人马上如同从牢里放出来一样。

爸爸躺在地上翘起二郎腿看电视,直接用脚丫抠遥控器换台。大儿子用白糖泡饭吃,而且洒了整整半包糖。小儿子光着膀子吃了一地的薯片。

晚饭的时候三人把冰箱里的蔬菜全部一股脑倒进一个大盆里,搅拌几轮,又是一顿饱餐。

两天下来,家里里里外外被搞得乌烟瘴气。

后来突然得知妈妈要提前回家,并且已经在火车站了。家里三个男人那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收拾完家里的一切。

妈妈到家走进家门的时候,发现家里整齐干净,跟她离开之前没有异样。她往衣柜、冰箱一一检查,没有纰漏。她走到厨房,发现煤饼正常地燃烧着。

丈夫走到她耳边说了一句: 你看吧,你不在,我们也一点没有不方便 呢。

妈妈那一刻脸上的表情很复杂,继而是失落。她默不吱声,躲回房间里去了。

还是小儿子正焕贴心,他疑惑自问:很奇怪,我们做得这么好,为什么妈妈回来会不开心呢?

他旁边的小伙伴东龙回答了一句: 因为妈妈不在家,而你们还过得很好。

正焕一语被点醒。

他回到家里,把哥哥在煮面的手故意烫得红肿,然后大喊妈妈救命。他把厨房里的煤饼打翻,向妈妈告状说爸爸把煤饼打翻了。

他回到房间里把自己衣柜的衣服打乱,然后大喊妈妈说找不到内裤 ……妈妈一脸嫌弃的表情忙来忙去,可是抑制不住得意的眼神念着: 你们真是我的冤家,没有我你们怎么活呀!什么都做不好......

巴拉巴拉。

一通忙碌下来,妈妈突然就高兴起来了。



这个剧情太触动我,以至于来来回回翻看了好几遍。

“到了可以安慰妈妈的年纪,如果你说不出那一句妈妈我爱你,你可以说一句,我现在需要妈妈。就这一句话就够了。”

每每响起这一句旁白,我就感慨万分。

或许是自己越长大,才觉得有父母的唠叨啰嗦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每次有假期回到家里的时候,即使我自己厨艺不错,可是在我妈面前我从不露手。

我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想要证明没有她我也不会被饿死,我也可以在另一个城市里过得很好。可是后来我发现我每次顶撞这一句的时候,她并没有很开心。

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每一次回家我都点名要吃我喜欢的那一道菜。那几天假期里的每一顿饭的分量加起来,可能在后面要花上我一个多月的跑步才能调节的过来。

可是我依旧乐此不疲,并且一边吃一边说着:我馋这个真是好久了啊!

我妈说,那你平时也可以自己做啊。来来来我教你这样这样 ……

可是不等她说完,我就会反驳:算了,我一辈子也学不会这个,而且再怎么也比不上你做的好吃。

这个时候的她很开心。

其实她并不知道,这些年里我早就学会了做豆腐酿、竹笋酿、扣肉、白斩鸡、红烧肉、糖醋排骨外加各种泡菜。

可是我不想在她面前做得这么好,因为我害怕她失去那份自己是 “被需要”的资本。

就是这一份资本,正是她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家庭主妇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存在感”这个词语之于我们而言太重要了。

我曾经的一份工作里,有个总监在公司里特别受欢迎。我因为不属于他所在的部门,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多大的交集。可是依旧架不住其他同事热情似火的安利:你一定要去看看他。

后来有一天公司开大会,我跟另外一个女生布置准备工作。小姑娘刚进入职不久,加上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公司的高层领导,所以有些紧张。

会议临开始前,领导们陆续入座。小姑娘在端茶倒水的时候差点把开水洒了出来。

那个场面很尴尬。

就在我还在脑袋放空的时候,就是那位传说中极受欢迎的总监,他把小姑娘喊了过去,然后说,我一会要演示的 PPT拷在我的U盘里,忘了拿过来了。

小姑娘灵机一动说了一句,呀,我的电脑跟 U盘都有备份,您现在可以直接用呢。

总监报之以温和的微笑,说了一句,太好了,幸亏有你,否则我今天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小姑娘那一刻愣住了,三五秒过后回过神来,感激到声音颤抖,就差没有泪流满面了。

这个小细节让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是这个总监如此大受欢迎 —— 他太懂得给人以“被需要”的尊重了。

尤其是对于刚入职场的新鲜人来说,哪怕被一个老同事轻轻赞扬一句 “真是幸亏有你”,那绝对也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光芒。



现在回想起来,我之所以至今都对我的第一任领导感激不已,甚至在后来离开之后依旧会定期拜访他,就是因为他给我了我最初的那个职业存在感。

我的领导是市场部的老大,是他把公司的市场部组建了起来。当年我第二个被他招纳过去的,在此之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电影剪辑,关于市场运营类的知识一点都不懂。

可是我去向他报道的第一天,他就带我下馆子,然后说终于来了个女生(第一个挑选过去的是男生),我这么一个大老爷们太需要一个女生角色来压场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依旧什么都不会,他总是说,你先试着写写策划案,你先试着规划一个活动流程出来,你试着模仿别人的宣传稿怎么入手。

他的口头禅总是 “你先试试”,而每次即使我觉得自己交上去的东西稀巴烂,他也总会回复一句,总算是做出来咯!真是幸亏有你。

等到第二天回复给我的修改意见里,他也总是先夸赞我一通:好多细节你都帮忙想到了,还有这一点特别好 ……然后他才会再把修改建议一条条地罗列出来。



渐渐地,我从他身上把这一点学过来了。

后来我有机会可以申请几个实习生帮忙,于是那些个在暑假里来公司实习的大学生,只要分配到我的手下,我都会想办法给他们一些工作量。

尽管我知道有些工作我自己来做可能效率会更高一些,可是每每回想起我当年大学时候去报社实习经历过的那一段彷徨无所事事的回忆的时候,我就会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也要给他们一个机会。

在我跟这些实习生相处不多的时间里,每次他们完成一样事情,我都会大大赞扬一番 “哎呀你太辛苦了!没有你我这一次该怎么办呀?”可是事实的真相是,我早就自己把要准备好的方案稿完成了,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当然也会有很多人说职场是冷漠的,刚进入职场你需要自己主动找事情去做,你要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可是我自己是过来人,我知道如我这般内向的人,进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心里的那种恐慌,继而是大脑放空,我根本不知道下一秒我该做什么。

很不幸,我不是那种自来熟的人,我很拮据,我很无所适从。

直到现在我离开第一份工作那么多年,可是我脑海里依旧记得在我走进办公室报到第一天里,那第一个在我隔壁座位跟我打招呼的人,那第一个叫上我一起下楼吃午饭的人,那第一个喊我帮忙搬一箱东西的人。

他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他们那一句无意间的打招呼跟破冰开口,对于那个时候的我而言就如同救命稻草一般,帮我从无言的尴尬空气里解救出来。



在我以前的学生思维里,我一直觉得独立自主不依附他人是很重要的一项品质。可是后来我进入到职场里,有一个坐在我旁边的同事提醒了我一句,说小令你要适当占一点便宜。

我疑惑。

她说,就是有人给你一个苹果,你最好不要拒绝。你就收下来。因为这样你才有机会下一次还他一个橘子啊!

什么叫你来我往,这就叫你来我往。你总是要拿点什么,这样你才有借口跟别人走动起来。

我恍然。

那是我第一次从以前执拗的非黑即白的逻辑里跳出来,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后来我渐渐意识到,除了那些在工作专业上很厉害的人之外,还有一种人在职场里很受欢迎,那就是他在某一方面很懂行。

于是我们知道下班聚餐的时候找谁推荐餐厅,节假日打折的时候问谁推荐品牌,我们还知道自己不舒服了就找那个懂得养生的同事聊几句。

办公室甚至还有个男生一年四季都会带一小瓶盐在身上,这个习惯让我们觉得很诡异。可是据说他有比较严重的洁癖,洗手洗杯子都需要用一丁点盐。

有一天公司下午茶买了一盘菠萝回来,大家都说要泡一下盐水才好吃。可是办公室里哪里有盐呢?结果所有人不约而同大喊出了那个 “为自己带盐”的男同事的名字。

就是这些生活化气息浓郁同事的存在,才让我觉得无聊枯燥的工作这件事情有了那么一些乐趣可言。

我们需要这些千奇百怪长处的人的存在,我更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那样的人,在别人需要一些什么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想到我的存在。

就如同我的第一任领导,如同那些开口向我请求帮忙的同事,是这种 “被需要”的状态使然,它让我除了获得薪水之外,也会对这一份工作多一些冷漠的职场人身份以外的认同。



再来想说说友情。

我以前是一个会把所有心事放在心里的人,几乎从不对外人讲。后来有个前辈提醒我说,达达令你这么下去会没有朋友的。

我说不会啊,我真心待人,那些懂我的人自然懂。

他仿佛看透了一般,于是赤裸裸地揭穿我:你比别人要强,这是优点,也是致命伤。

如果你总是把所有的负担都自己扛,从不对朋友分享或者哭诉,时间久了,再好的朋友也会觉得你并不在意他们,你并不重视他们。

当他们知道你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他们会难免失望。 因为朋友存在的意义就是在于相互需要和被需要的。

这一番话过后,我就是那一夜给在远方的一个闺蜜打了一个电话。我还没开口,眼泪就掉下来。

她电话里说,你先慢慢哭,我什么都懂,等你平静了再跟我说。

我哭得更加不能自已了。



这一次过后,我尝到了向好友诉苦的甜头。即使我明知这一番委屈抱怨过后,对于解决难题依旧无济于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