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户籍制度改革配套的财政分担与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本文共2352字,订阅后可畅读全文)
“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除了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完成身份的转变外,更重要的是打破附着在户籍上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无形壁垒,最终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权利上实现与本地居民平等。”4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NO.6(2018)》。
蓝皮书指出,户籍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几乎所有领域,改革内容不仅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还影响到中国未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成败。户籍改革涉及整个国家政策体系的调整和国家不同部门之间的联动,地方政府的能力很难达到。在目前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仍由地方政府来主导户籍制度改革,出于维护本地利益的需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折扣。因此,在定位上要把此项改革从一种单项改革提升到全面综合改革的战略地位,作为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来对待。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新思路 (2018年03月27日)
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越大、范围越广,相应的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就越窄、范围也就越小,城市户籍制度的含金量就越少,户籍制度改革就越容易突破。
周天勇:松开生育、户籍和农地管制三根绳 (2017年06月30日)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城市研究所所长周天勇表示,中国不缺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首先是缺什么人。我们总体上不缺人,但是,我们缺年轻人、缺孩子,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再过20年,特别是70后、60后(当时还没有计划生育)这些多生的人一旦全部进入退休年龄,你看看中国这个社会将是什么样。
报告:户籍改革进展缓慢 积分落户作用有限 (2017年04月26日)
目前准入制仍然是大城市户籍管理的主要办法,户籍制度彻底改革在大城市仍然存在较大困难。研究发现:主管官员的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开放;领导出生于本地,则越倾向于开放;领导属于中央下派官员,则更容易开放。
阅读详细内容,请点击此处或阅读原文付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