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丽成立于1992年,2007年上市,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港元,成为中国最大的鞋业生产和零售公司。
近年来,百丽面对同店销售额不断下滑、员工成本持续上涨的困局,积极寻找转型之路。此前,纵向一体化,从鞋品的设计、制作、物流和终端零售,进行全流程的掌控,以及遍布全国的逾两万家自营店,一度让百丽所向披靡。但随着电商渠道的快速崛起,百丽的核心竞争力不断遭到瓦解。
“对于市场的巨大变化,虽然我们有一点认识,但却找不到具体路径,受到既得利益的束缚,不敢进行大刀阔斧地转型。消费者对于性价比、便利性以及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虽然我们一直努力求变,希望能够适应不断演变的渠道模式和消费者行为,但遗憾的是,由于缺少相应的技能和资源,业务转型不尽如人意。”盛百椒表示。
他续称,公司十几年前已经预测到未来运动休闲这一细分市场将出现爆炸式增长,并于2002年起进入运动行业,经销代理了Nike、Adidas等一线运动品牌,以及PUMA、Converse等二线运动品牌。
根据公司财报显示,百丽的鞋类、运动、服饰业务呈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截至今年2月底,鞋类业务销售额同比下滑10%至189.6亿元,相比之下,同期运动、服饰业务的销售额却大幅增长15.4%至227.47亿元。
同时,百丽早在2011年便创建了自营的线上销售平台“优购”。对此,盛百椒指出:“由于错过了时间窗口,并没有找到区别于天猫、京东等线上平台的创新模式。考虑到上市公司控股优购,如果优购过度亏损,将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此外,我们缺乏运营线上平台的专业人才结构。”
盛百椒表示,百丽对于百货公司渠道过度依赖,然而线上平台销售仍未成气候,“目前公司80%的销售额、90%的利润来自于百货公司,但是全球百货公司销售出现持续下滑的态势,我们却找不到转型的方向和方法。”
截至今年2月底,百丽集团自营零售网点总数达到20841家,其中20716家位于内地,公司员工总人数达到11.17万人,员工成本占集团收入的比重持续增至17.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庞大的店铺和员工数量阻碍了公司转型的步伐。
盛百椒坦言,公司目前亟需转型,但转型的代价是必须牺牲短期的利益,并且引入新的资金、资源、人才,通过数字化转型,才能实现突围,“由于上市地位,每个季度需要披露运营数据,这使得管理层不得不追逐一些短期的盈利目标,而私有化则可以为公司的转型提供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