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搜狐新闻客户端
搜狐新闻客户端开通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这个账号,旨在打通用户在微信和客户端之间的信息通道,并利用图文、语音、视频等形式为您传递新闻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春节长假,无锡究竟来了多少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搜狐新闻客户端

5年支教20多所小学,这位90后小姐姐火了

搜狐新闻客户端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7-16 19:13

正文




最近,这位叫殷沙漫的小姐姐火了。她从电视“红”到网络,从湖南“红”到广东,其事迹被各大官微争相点赞。



不少网友被小姐姐感动了,纷纷留言表示:“人美,心更美!”



殷沙漫,出生于1994年, 湖南吉首大学学生,来自广东惠州。 从初中开始,就致力于公益事业。上大学后,她利用课余时间支教20余所山区小学、走访了30多个偏远土家苗寨、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希望让孩子们得到应有的素质教育。她说:“也许我这点微弱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万一对他们是一种无限的光明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她的故事。




缘起 因病与公益结缘


殷沙漫自小身体弱。一次生病期间,她在医院里看到志愿者耐心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病人,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志愿者精神在她心里扎了根。

上初一后,12岁的殷沙漫加入学校志愿者协会,开始了她的公益路。在中学6年里,尽管学业繁重,她依旧坚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和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共计120余次。



2013年,殷沙漫考上了湖南吉首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象牙塔里,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公益路上,她走得更远。



大一时,她加入吉首大学麦田计划志愿者协会,并担任副会长一职。从此,开始关注贫困山区村小教育。她说:“我老家也是全国贫困县,每次回乡看到老家落后的面貌,总想做点什么。”

上了大学,看到同样是全国贫困山区的湘西,自己已有能力也有责任去担当一些事情,所以她决定要做些什么。


大一、大二期间,殷沙漫走访了寨阳排乃村、排吼乡白云村、凤凰县米良乡、潭溪镇松柏潭村等,为40多个贫困儿童寻找资助人。



整个大学四年,殷沙漫带领团队走过湘西8县市,到访了30多个贫困苗寨,实地调查了170余个家庭。


她发现,贫困山区的孩子精神方面急需呵护,于是她开启了“知识新窗·第二课堂”,开设音乐、美术、体育、心理健康课程,希望借此让孩子们得到应有的素质教育。



从上大学到现在的5年时间,殷沙漫去过20余所山区小学支教。她还通过发倡议、做公益项目,为不同地区的困难学生组织帮扶、策划爱心物资募集活动,为多个贫困小学的240多个孩子筹集了价值5万元的物资……



面对困难和质疑,她也曾一度怀疑自己


支教的这些年,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曾有志愿者认为,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给孩子们带去的只是一时的惊喜。面对这样的质疑,殷沙漫这样回答:


第二课堂弥补了村小没有设置音、体、美等课的缺陷,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那就要从娃娃抓起。我们能带去的不多,但我相信这样一周一次的课,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与温暖。


从策划、安排教学、招募志愿者、发倡议募捐课程材料到最后的实行,第二课堂做起来遇到过许多困难,她曾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质问自己做这些意义和价值,但却从未想过放弃。



其实,更心疼她的,是家人。对于女儿支教,家人一度反对。


妈妈殷茶娣是保险公司的一位职员,在母亲眼里,这个女儿从小乖巧听话懂事。知道她到贫困山区支教,母亲毫不犹豫投了反对票。



孩子是母亲心头的一块肉,女儿的坚持,最后说服了妈妈和全家。他们从反对变成支持,成为殷沙漫背后的“依靠力量”:“她是个很坚定的人,看到她那么这么用心,作为母亲我也只能支持。”

继续前行 做孩子精神的呵护者


支教这些年,殷沙漫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年底的一个夜晚。


那一天,她上完课到几个孩子家中走访。天空下着雨,山路泥泞难行,走了2个多小时,不知道绕了多少个山,当她到达最后一个孩子家里时,天已经黑了。


“当时孩子的母亲一见到我,就拉着我的手说:

‘谢谢你,殷老师,小旭之前都不会唱歌画画做手工,也不知道毛笔字。现在一回家就爱唱《小小的梦想》,今天还带回一幅画给我看!’

看着这位母亲倾着残疾的身子,满眶感激地看向我,我内心是非常震动的。”

殷沙漫说,看到家长激动和开心的笑容,她还有什么犹豫和怀疑的呢?



殷沙漫认为,现在贫困地区的孩子,精神上的呵护是极其匮乏的,也是极易被忽视的。她希望通过“第二课堂”,在给孩子们带去新的知识的同时,更重要是让孩子们懂得:即使深处条件艰苦的大山,依然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从单打独斗 到带动全校千人参与公益


在公益路上,殷沙漫从开始的单打独斗,到现在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


“刚开始没有人愿意花一下午的时间和我一起去支教上课。为了争取更多资源的支持,获得更人多的参与,我每次都将与孩子们上课的故事分享到朋友圈、QQ空间、微博。”

殷沙漫说,慢慢开始有人关注,并开始支持、参与到支教活动中;越来越多人主动捐赠物资。“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爱,通过这些事,我发现世界美好得不得了。”



在殷沙漫的带动下,全校1000多人参与公益。更令人欣慰的是,社会上的爱心组织也纷纷联系她。他们通过爱心物资捐赠、一对一资助等方式,帮扶殷沙漫所到之处的孩子们。


坚守 为山区孩子继续留在湘西


2017年9月,殷沙漫成为吉首大学的研究生。她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而选择留在了湘西。


研究生学习紧张,她利用学习之余反思自己发起的“知识新窗·第二课堂”的课程设计,写下五万多字的公益手记;并且着手整理了一套关爱山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案。



今年1月,殷沙漫发起了“给留守大山的孩子拍张全家福”的活动,并在网上发起了“全家福认领”的募集活动。春节时,殷沙漫和同伴在湘西5个村小老师的支持下,带领志愿者们走进了苗寨,为108名留守儿童定格了与父母一起时的灿烂笑容,还送去了募集而来的手写春联。



在吉首大学榜样在身边优秀事迹报告会上,她这样向全体新生说道:


“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我们种下一些种子,总有几颗能发芽,这就是我坚持的动力和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