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下网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品牌几何  ·  热点速览 | ... ·  2 天前  
黑马营销  ·  从心动到送礼,拆解美护礼赠营销心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下网商

埃隆·马斯克们的10倍思维

天下网商  · 公众号  · 营销  · 2016-12-11 13:02

正文

循序渐进式的进步,他说,依靠的是苦干,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努力。而10倍的进步,则建立在勇气和创造力之上,是巧干。换言之,10倍的目标逼着你走智径。



10倍思维是一种超级巨大的摆动艺术。我们可以用棒球运动来比喻:不是想着上垒,也不是来一次本垒打,而是要尝试把球直接打到另一个城市去。


不管你进行多少次举重或挥棒练习,你都达不到要求。这样的目标需要你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


10倍思维的信徒是一位拥有或许是史上最酷名字的男子:阿斯特罗•泰勒。泰勒留着山羊胡子,梳着马尾辫。这位人工智能专业的博士主管着加州一个相当隐秘的谷歌实验室——谷歌X。


泰勒的工作就是做大梦,10倍大的梦。谷歌的创始人们交给他一幢填满了工程师的大楼,赋予他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挥这些人的聪明才智。他的团队已经做出了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以及设计在平流层四处漫游的Wi-Fi(无线传输技术)气球。他的团队聘请了一些特别聪明的脑袋瓜儿,但这并不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秘诀听起来有点疯狂。泰勒说:“把一件事情做到10倍好,往往比做到10%好还要更容易些。”


嗯。算术没学好吧。还是让泰勒自己解释吧:


“尝试做一样新东西或是更好的东西,做法最终不外乎那么两种风格,”泰勒说,“一种是小幅变动,不会吓人一跳的版本改进。改变生产模式,如果你愿意的话。从程度上来说,你往往得到的就是‘10%’的改进。


“但如果要获得真正的巨大革新,一般来说你就得重新开始,尝试另一种方式或很多种方式。你必须打破一些基本的假设,当然,你不可能未卜先知,只能去摸索,去试。显然,这个时候就得打破常规,违背常理。”


循序渐进式的进步,他说,依靠的是苦干,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努力。而10倍的进步,则建立在勇气和创造力之上,是巧干。


换言之,10倍的目标逼着你走智径。


占先原则



“我开玩笑说,这是一个登月工厂,”泰勒谈到谷歌X实验室时说,“我们的信念是,如果你能够让人们释放掉自己的恐惧,思想更加开放、诚实,更加冷静地面对创新,尝试新鲜事物,坦诚地面对由此产生的结果而不是让所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自己的判断力,说真的,你就能够在花费相同的时间,投入相同的资源的情况下,获得远远好于改善10%的解决方案。”


埃隆•马斯克称此为“占先原则”。在19世纪,如何提高个人交通工具的速度,10%的思维方式就会表现为试图培育出更加强壮的马匹。而占先原则则会建议思考向前运动的物理原理,然后立足于此,发挥最新技术的作用——例如,内燃机。


今天,行业和企业的大部分“创新”都把关注焦点放在寻找快马而不是制造汽车上。结果就使我们很多人沦为“创新者窘境”的牺牲品,在创新者窘境中,我们以为自己在创新,但最后却被竞争对手捷足先登。


占先原则迫使我们不再拘泥于范式。“你付出大量的努力,换来的可能只是一个合适的角度。”泰勒说。他打了个比方,如何一箭射穿整个果园。“为了射穿整个果园,你可以射出很多很多箭。但说真的,最好的方式是四处走走,直到你发现树木排列的规律。不要把你所有的时间全浪费在射箭上,而是要尝试对问题进行重构……这个过程才是真正需要勇气,需要创造力的过程。”


等等,难道就是这些得到亿万富翁资助的疯子们的言论,居然成为我们刚才研究10倍思维案例的理论基础了?



出奇制胜:在快速变化的世界如何加速成功/作者: 【美】沙恩•斯诺(Shane Snow)著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译者: 赵磊/出版年: 2016-11/定价:45.00


学术研究表明,当我们去争取挂在低枝上的果实时,实际上是不太可能把潜力发挥到极致的。部分原因是,在树的底部,竞争比树的顶部更激烈。而大量的竞争不只会降低获胜的概率,而且还会导致表现欠佳。


2009年,行为心理学家斯蒂芬•M•加西亚和艾维沙洛姆•托尔表明,在竞争中,仅仅知道会有更多竞争对手参加,就会降低我们的表现。这还不是相对于某个组而言,是绝对意义上的降低。


他们称之为N效应。为了证明这一点,加西亚和托尔邀请一批学生参加竞争性测试,有的组只有10人参加测试,有的组则有100人。他们一次又一次调整实验的变量:学生们有时是在同一个房间里测试,有时则独自一人进行,但他们都知道其他人也在接受测试。无一例外,所有小组人数更少的学生得分更高。当竞争对手的人数超过某个点位,测试结果就会受到影响(与1 000个孩子或10 000个孩子同台竞技,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如果竞争对手只有几个,学生们都会表现得更加努力,有时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N效应已在其他场合下得到证实,例如像SAT(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和AC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之类的标准化考试。虽然很难在商业领域对N效应进行受控实验,但商界人士会告诉你,一两家强大竞争对手的存在,会起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激励作用。而当对手数以千计时,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游戏了。


当然,有些人能够完全不受社会比较的影响。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善于寻找更加容易的途径,而且在潜意识层面都深深受我们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攀高枝”,大改变,要比直奔低枝上的果实面临更多的技术挑战,而高枝上竞争对手数量减少(更不用提为达到这一高度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则刺激了10倍思维,激发了我们的潜力。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也许是对那些在经营理念上就志存高远的公司进行的商业研究。高级管理人员吉姆•斯坦格尔曾是宝洁公司全球市场营销负责人。2000年前后,他联手明略行调查公司搜集那些以崇高使命或理想作为企业立身之本的大型品牌的股市表现数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