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VOCs减排工作站
专业、务实地分享、传递VOCs减排技术及市场信息,来加入我们的行列,成为下一个VOCs减排贡献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VOCs减排工作站

4死3重伤,安全,我们一刻也不容忽视!

VOCs减排工作站  · 公众号  ·  · 2019-10-17 22:00

正文

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关注VOCs减排站

10月15日上午11点15分许 , 广西玉林陆川县北部工业园集中区东段3号广西兰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目前据有关部门了解到事故已造成 4死3重伤4轻伤,事故现场非常惨痛救援进行中。


声音“像炸山”,附近工人出门被砸,现场视频显示,事发时传出巨响,涉事厂房的顶部和外部铁皮围挡被炸开,厂房窜出浓烈的紫色烟雾,隔热棉裸露在外,有附近居民表示爆炸时“被吓得不轻”。


广西消防救援总队消息称,此次爆炸未起火,发生爆炸的部位为树脂合成反应车间内的反应釜,反应釜主要用于甲醛和苯酚合成酚醛树脂,反应釜内原料及半成品储量约5吨左右。玉林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梁世杰称,初查系试生产民用胶水时 操作不当 所致,据现场调查人员初步反馈,现场已无伤者被困,爆炸品非危化品,不会影响周边安全。 目前,财产损失正在调查统计当中。


痛定思痛,近期多起事故背后,化工人士必须再次回到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随着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化工、医药、精细化工等行业安全生产问题日渐突出,生产效益和安全管控的矛盾常驻于每个企业的生产线上。

近年,爆炸、火灾、气体泄漏等重特大事故频发,据统计,2018年全国共发生化工事故176起,死亡223人;2019年,国内外化工行业的事故层出不穷,自响水“3•21”爆炸事故拉响了警示全行业的沉重警报后,安全事故仍在发生着。

回顾这几个月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形势依然非常复杂,无论行业的经济运行还是安全环保形势,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各类惨痛事故当头,不论是矛盾焦点企业负责人还是直接负责环保安全首席背锅侠HSE,另或是低薪高风险的一线操作工人云云,所有从事工业生产的员工,都必须要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分析化工历史上众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含以下部分: 对化学反应危险特性缺乏系统认识 工艺过程设计缺陷 操作规程缺少安全限值及人员安全技能不足 安全控制方案不足及系统实施缺陷 等等。

就以这次广西兰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重大爆炸为例,我们来聊聊反应釜的安全使用指南:


广西兰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发生爆炸的直接原因是反应釜爆炸,近年反应釜的泄漏、爆炸等事故也层出不穷。那么反应釜安全隐患有哪些?



1

物料

反应釜中的物料大多属于危险化学品。如果物料属于自燃点和闪点较低的物质,一旦泄漏后,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 点火源 (明火、火花、静电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如果物料质量不合格,同样也会引发爆炸事故。


2

操作

很多低闪点的甲类易燃液体通过液泵或抽真空的办法从管道进入反应釜,这些物料大多数属绝缘物质,导电性较差,如果物料流速过快,会造成积聚的 静电 不能及时导除,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操作不当,也是本次广西兰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具体问题有待调查。

操作不当导致反应釜爆炸的事故已经屡见不鲜,如

案列一: 1993年3月30日,荆州市石化总厂发生反应釜重大爆炸事故,4人死亡。引发爆炸的直接原因是环氧乙烷进料速度过快。反应釜仅靠操作人员用阀门手动控制进料速度,没有安装流量计。工人不知道投入主料是什么,也不知道投放标准。而技术转让方拒不向石化总厂透露有关原料的名称及用量。在不到2h内,釜内进料已达500kg,造成环氧乙烷来不及与丙炔醇反应而在釜内积聚,釜内压力迅速上升,高压气体急剧喷出,遇静电发生爆炸。

案列二: 2007年11月27日,江苏盐城市联化科技有限公司重氮化反应釜爆炸事故。重氮化反应釜蒸汽阀门未关死,在保温阶段仍有大量蒸汽进入反应釜夹套,导致反应釜内温度快速上升,重氮化盐剧烈分解,继而爆炸。当班操作工人对釜温的监控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釜内温度异常,延误了处置异常情况的最佳时机。


3

设备

反应釜设计不合理、设备结构形状不连续、焊缝布置不当等,可能引起应力集中;材质选择不当,制造容器时焊接质量达不到要求,以及热处理不当等,可能使材料韧性降低;容器壳体受到腐蚀性介质的侵蚀,强度降低或安全附件缺失等,均有可能使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

4

反应失控

许多化学反应,如氧化、氯化、硝化、聚合等均为强放热反应,若反应失控或突遇停电、停水,造成反应热蓄积,反应釜内温度急剧升高、压力增大,超过其耐压能力,会导致容器破裂。物料从破裂处喷出,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反应釜爆裂导致物料蒸气压的平衡状态被破坏,不稳定的过热液体会引起2次爆炸(蒸汽爆炸);喷出的物料再迅速扩散,反应釜周围空间被可燃液体的雾滴或蒸汽笼罩,遇 点火源 还会发生3次爆炸(混合气体爆炸)。

5

容器受热

反应容器由于外部可燃物起火,或受到高温热源热辐射,引起容器内温度急剧上升,压力增大发生冲料或爆炸事故。


老师傅给对策,牢记四点!

严格遵照制度操作、操作前检查、

注重观察、注意保养


避免反应釜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要加强 安全教育培训 现场安全管理 、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及时清理设备管路内的结垢、控制好进出料流速、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并良好接地。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已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17年以来, 海化工研究院(SRICI) 每年一届的“非电气防爆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为关注 流程工业爆炸防护与工艺安全管理 的化工人士提供了的交流平台。2019年第三届研讨会召开在即,将围绕防爆标准、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等专题进行交流研讨。与各大企事业单位高校设计院紧密联系,密切交流,来自SSEI、安工院、DUTA、RMS、DSM、IAEM AGM亚太、SEI、TFRI、SIPAI、TÜV....等专家齐聚南京,为化工安全“传道、受业、解惑”。为提高安全监管部门、工程设计单位及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人员防爆知识和设计技术,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11月20-22日

为了 安全

我们相聚于南京




详情请咨询主办方:

上海化工研究院工业安全工程中心

021-56292090

13636385745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