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死在片场,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影最TOP  ·  分享图片 ·  2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万达电影预计2024年亏损8.5亿至9.5亿 ... ·  2 天前  
青岛新闻网  ·  大降!重回19.9元!网友:不买都觉得亏 ·  3 天前  
青岛新闻网  ·  大降!重回19.9元!网友:不买都觉得亏 ·  3 天前  
导演帮  ·  120个国家和地区,3891种影像力量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电影看到死

看不见的影像,在这里发光

看电影看到死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7-24 10:47

正文

看死君:作为FIRST场刊的联合发布媒体之一,看死君对于官方选择的七位影评人深感钦服,尤其是当我得知他们每天都得花大量时间撸竞赛片、还得赶着晚场结束后迅速做出评价,以求时效性。终究,这个看似美好的开始,也是个苦差事。


在昨天的推送中,我们看死小分队对《囚》《川流之岛》《杀瓜》和《失控的生命》等几部影片的评价,得到了不少朋友的支持。今天我们继续!



以上这份便是FIRST场刊评分表哦,今天新增的三部影片,分别是王久良导演的《SU LIAO王国》、张文龙导演的《南京南》以及黄熙导演的《强尼·凯克》。以下呈上各位影评人的短评。


 F I R S T 场 刊 评 分 团 


FIRST场刊评分采用电影节场刊通用的4分制


4分 【才华杰作Excellent】

3分 【表现惊喜Great】

2分 【诚意表达Average】

1分 【索然无味Poor】

X[放弃评价](不计入分值)



○ 木卫二

曾任金马奖初审评委,著有《身不在场》、《独立日: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等影评书籍,并在各大媒体发表有影评文章。


○ 张子木

现居广州的动态影像作者,研究者,CIFA(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策展人,月光放映计划发起者。先后策划【隐显之间:中国纪录影像的另类视线】(第 26 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通往中国的不安之旅】(印尼Arkipel国际纪录&实验电影节亚洲青年策展人单元】、【孩子们怎么样了】(广州上阳台共治实践空间)等影像展映活动;从事录像、纪录电影、实验电影等多类型影像创作;即将在香港城市大学开展动态影像策展的博士研究项目。


○ 苏七七

苏七七,影评人,杭州平行影像周策展人。作品见于各报刊媒体,《看电影 · 午夜场》长期专栏作者。出版电影评论集《声色现场》《第一感》《雨中百合般的爱情》。现供职于浙师大。


○ 大奇特

老电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前院线从业人员,曾供职于豆瓣电影内容运营。为凤凰网、新京报、时光网等媒体撰稿,运营“老片痴影症”公号。译有《暗香浮动—银幕硬汉肖恩•康纳利》。


○ 赵梦莎

艺术评论者,策展人。现任VICE中国的品牌推广负责人。曾任《艺术界》杂志资深编辑5年,也为ARTFORUM、 《艺术新闻》、《艺术世界》、《周末画报》等文化艺术类媒体撰稿。专注媒体及出版工作,拥有丰富的双语杂志工作经验,以及展览和品牌合作经历。广泛关注视觉艺术,青年文化、影像及当下媒体文化议题。在VICE,她负责整合和拓展品牌及媒体合作伙伴关系,扩大VICE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进一步促进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长。


○ 王昕

王昕: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主要从事电影研究和大众文化研究,文章发表于《读书》《当代电影》《电影艺术》《艺术评论》《虹膜》《新京报》等刊物,“影向标”作者,第10届FIRST影展初审评委。


○ 柳莺

曹柳莺,深焦DeepFocus联合创始人,里昂高师东亚学院中国电影史修读中。影评散见《电影世界》《环球银幕》《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连续五年参与报道柏林戛纳电影节。




  SU LIAO 王 国 



木卫二  ★★★

CNEX的工业纪录片模板,切入到了两个家庭和几个孩子的自然成长。他们愈是活力坚韧不认栽,愈让人看得不忍。塑料垃圾的炎炽猛火,乌烟笼罩,令电影情境有如写实恐怖片。再生的塑料与被侵蚀的生灵,几乎在每一个画面上演巨兽的吞噬。


王昕  ★★

小女孩伊姐(及其他小孩)是如此动人,仿佛科幻小说《荒潮》《拆船工》中女孩子的原型。影片抓住了一些很动人的时刻,小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灵光让人感叹。然而正如大多数已经决定主题的纪录片,某种社会诉求让影片未能更为深入地进入人物的生命。


张子木  ★★★

在清晰、厚重的议题下有生动的人物刻画,两个以塑料垃圾回收为生的差异性家庭有着本质性的相同命运,都被当下畸形的经济全球化所裹束。导演在影像内外的行动值得尊敬。


赵梦莎  ★★★★

创作者的良知和健全、坚定的心智是纪录片的基本。优秀的视听语言,节制的影像叙述。为这个畸形生态做了准确切片。令人尊敬的是与被摄者始终平等的镜头,在荒唐、悲哀的现实中让每个个体保有了善良的性格和完整的自尊。


柳莺  ★★★★

《垃圾围城》的扩展版,以更为详实的素材和更为惊心动魄的方式展现横亘在中国乡村庞大的塑料垃圾回收作坊。用个案揭示触目的全球资本化的参与与食物链底层令人痛心不已的生存环境。王久良在拍摄的过程中巨大的勇气和冷静令人敬佩。无用的垃圾对一些人的生命来说至关重要,而他们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又在何处?影片发出巨大的叩问,而答案却并不那么显而易见。


苏七七  ★★★★

纪录片直面现实、介入现实的力量。——我们是不是像这个塑料回收厂老板不敢去体检一样,不敢面对我们所身处世界的这一部分?景观、故事与人物,呈现、传播与观看,不是没有意义的。这个电影,拍的是,深渊之中的天使,做的事情是,无望之中的希望。



 南 京 南 



柳莺  ★

正如循环往复的片名,导演对于大学青春时光绵延的情感也似乎永不终结。也许正基于此,他选这种此一自反自反再自反的形式,为自己写下“青春的墓志铭”。形式上的灵光一现被学生作业气息浓重的摄影、表演严重拖累。情感的不节制也成为影片无法掩盖的硬伤。


赵梦莎  ★★

1分水平 1分勇气

电影很好的体现了年轻创作者的少年心气和对电影毫不怀疑的热爱与致敬。对于大学这座孤岛以及宿舍冷暴力问题的描画真挚而引人共情。但欠缺取舍的影像导致整体冗长的令人发指。尽管在片子过去1小时后抛出了真实-虚构的自反结构,也忍不住借演员之口抖出了“电影再真也是假的,生活再假也是真的”的punchline,但依旧没能超越一个普遍性的认识。


苏七七  ★

一个习作,拍摄/电影创作的渴望远高于思想与技术水平。电影中出现的几场剧本字幕很好玩:开房,跳楼这些难拍的地方,就用字幕解决——好比考试时在卷子上写个答题思路。这种对作品及创作者自身都不加锤炼的态度,是有危险性的。影片中固然有真诚,但真诚,尤其一次次解说自己意图的真诚,解决不了真正的贫乏。


张子木  ★

影片具有极大的对于自身生活进行观察和影像再创造之热情,但无法掩盖其诸多的问题:段落间的断裂,表达的冗余和手法的幼稚… 虽然有些许构思的闪光,自我反观的真诚,但整体差强人意。


大奇特  ★

属于非科班的大学生习作,严重不合格。站在这个体系内它兴许有一点结构上的想法,也就仅此而已了。思维没能跳脱校园本身,单抡出来每一部分都尴尬,几度应该结束都没有结束。大概唯一真诚的就是它的那段“结语感言”了。


木卫二  X

「南京南」 x 四千块和DV美学符合这部电影的需要吗?我不知道。一出南京大学校园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打游戏和异地恋很熟悉很真实,但是啊,不适合放在剧情长片单元做评价。


王昕  ★

“在电影节观看这部影片”构成某种社会实验,也是比这部影片有趣得多的事情。影片的前半部分类似一切幼稚的毕业视频,观看体验也一样煎熬,后半部分试图利用多层次的自反回收这些影像积累的压力,然而也不甚成功。导演怀有某种毕业的离愁别绪,但影片中青春伤怀的书写缺乏真正源于内心的力量,冗长而苍白。导演可以继续努力,然而这部影片不建议尝试观看。



 强 尼 · 凯 克 



张子木  ★★★

整体完成度非常高,对台北都市和生活于其中的各怀心事的人有着灵动轻巧的展现。但这种高度平衡的影像也缺少了一些直击内心的力量。


柳莺  ★★

都市中隐藏身世和心事的人们,是离开鸟笼一瞬间就不见踪影的鹦鹉,也是永远无迹可寻的电话联系人。在这部视听精良的处女作中,孤独和丧失爱的能力处处弥漫,但散落在轻飘飘的故事中,动人力量显得不足。


大奇特  ★★★

靠人物关系交错表现微妙的“距离感”,太远太近都不好。“强尼”和鹦鹉反而更能拉进距离。


木卫二  ★★★

都市一隅的人生喟叹和儿女柔情,摄影配乐制造了丝滑细腻的感性。银幕外的人,随夜色或阵雨,小心翼翼淌入这道生命的河流中。


苏七七  ★★★

语言挺好,音乐挺好,小鸟很可爱。问题在于虽然细节与节奏都很自然舒服,但却欲言又止,并未深入。关于现代社会的人与人的关系,过近过远,亲密疏离,这个片子触及症候,而太走向治愈系的小清新。


王昕  ★★★

影片颇为沉稳地呈现了三个不同生活圈子的人在台北“老旧”空间的相遇。背负着大大小小历史问题(女儿、父母、哥哥)的三人还牵连着更多的家庭和空间,绘制了一幅饱含问题遭遇危机却仍能自我更新的台北社会图景。“抛锚在高架桥上坡路”,需要的正是同心协力。略显不足的是,缺乏某种力透纸背的时刻。




 看 死 小 分 队 观 影 团 


 南 京 南 


白泽  2.5分

这部片子应该是本届FIRST最粗糙的了,但好在夸张的低成本这一事实及噱头,让很多人都原谅了它。

整体影像风格像是回到了土豆网小视频的时代,节奏十分松散,结尾特别拖沓,镜头风格不统一,三部分的疏离,并且演员基本是在念台词,特别是情侣间大段的你来我往非生活化的生活感怀,实在是有些尴尬,还有大量使用的剧本代替画面,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硬伤,影片算是导演非常个人化的大学青春的讲述。

但是,无论如何,这算是草根影迷用热情和真诚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了,估计导演本人都没想到能走进first并且成功入围的吧,。导演在剧本都不清晰的情况下完成作品,除开大量形似神不似的模仿镜头,导演的十分偏爱的大特写也都带来了强烈的个性化,几处现实与拍摄场景的穿插也很有新意,结尾给相机充电闪着的绿灯也是点睛之笔:热爱电影的人在青春迷茫、伙伴们各自纷飞的时刻,大概只有继续充电继续坚持下去吧。



 强 尼 · 凯 克 



白泽  3.5分

观影过程很轻松,画面和音乐都十分让人享受,台式的温情也能被感动到。整部片子的主题应该就是柯宇纶台词里的“距离”二字吧,柯宇纶诠释了距离所带来的自由与孤独,瑞玛席丹诠释了距离带来的猜忌,黄远诠释了距离带来的思念,三位主角一起去追鸟那一场算是整部片子最为浪漫的地方了。

最后,很有意思的是中文片名,强尼是一直消失并被人找寻的那个人,凯克是迫使另一只鹦鹉消失的那只鸟。


Chris  5分

台北未变。「距离近了,就不知道怎么去爱;距离远了,会忘记怎样去爱」,游离于混泥土地之间的情感血脉在努力抓住最后一根漂浮的稻草,却永远呈现出波澜不惊的假象。如果能把身体做出拥抱的姿势,追赶彼此的步伐或许会超过情感瓦解的速度,但逆光的飞鸟却还是以静止定格。圈圈泛起的涟漪不只是孤独的倒影,那是自己制造的漩涡中心,仿佛要把生活吸干。


陆支羽  4分

那些不回家的男人,都叫强尼;那些不归笼的鹦鹉,都叫凯克。黄熙导演掌持下的这场奔逃与游走,非常淡非常淡,仿佛慢步走入台北的日与夜的洪流中;唯有那些被渐渐遗忘的秘密基地,偶起波澜。镜像中的人物也并不鲜活,他们都只是淡淡地活着,时有困顿与挣扎,但依然孤独地活着。每一颗受伤的心,都潜藏着命运的暗流,并不痛彻心扉,却默默渗入心底。着实有强烈的侯孝贤的影子,比如咖啡时光,比如千禧曼波,但相比那些纯粹模仿、空无自我的表达,黄熙导演还是非常有辨识度的。而影片结尾,那幕抛锚在高速上坡路的尴尬处境,或许正是我们所有人的困笼般的命运。


皮皮丘  2.5分

这是黄熙导演的处女作品,但呈现出太多侯孝贤的痕迹,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致敬,但我觉得一个新人没有自己的风格在,接下去的路线不好定位了。影片以一种小市民生活为主线,但每一个人物都不鲜活,节奏也是太过松散,导演努力地想在死水中投石,却激不起过多的波澜,访客子淇的感情线,包工头阿风的身世,包租婆和儿子的纠葛等等,导演想表达的很多,但每一条都是无病呻吟感,生硬牵强,毫无生活痛感,不知道具体要表达什么。影片最后阿风带着子淇抛锚在高速上,以隐喻姿态落幕。整体来说,电影感不强,但作为台湾观光旅游片,还是非常不错。


柚由  3.5分

影片以三个生活在台北的普通人为主角,没有明确戏剧冲突,也没有所谓的情节主线。气质上很像侯孝贤的《千禧曼波》,看似情节平淡,却在电影的进展中将角色的背景和行为原因娓娓道来。飞走的鸟,离奇闪现的强尼电话,贴在墙上的便条,每一种象征都有角色自身的痕迹。不过,相比给力的配乐摄影,顺畅的剪辑,角色的张力方面有所欠缺。他们在亲情爱情中迷惘寻求慰藉,但在性格上却稍显扁平。最后一场在高速公路上抛锚的戏令人印象深刻,镜头由近及远,他们融入城市潮流之中,而城市中的每个人也大抵如此,每个人都有仅属于自己的悲欢而无从分享。






【 近 期 热 文 】


敢爱敢恨的余秀华,“演”得很寂寞

丧尸片鼻祖去世,活死人依然横行

 B 站“阵亡”后的第一个周末,恍惚

你愿意成为《大护法》的自来水吗

膜拜这部神作前,你需要喝个半醉

要不是小黄人太萌,这系列早完蛋

都说奉俊昊扑街了,我不这么认为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活色生香花园  吉光片羽

看死观影团|鲸鱼放映室看图猜电影

影史札记|台词时刻|影人访谈|资源共享


 合作投稿 | [email protected];微信 | kdykds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