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大家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了,各类保险也开始不断完善。虽然目前还谈不上完美,但是大的方向确实很光明的,好事 😀。
虽然我保险不是我写作的重点,总共也就写过寥寥数篇内容。但是也必需正视保险对于理财的作用,现在又适逢春节期间,大家都奔走在路上,再聊聊保险,总结一下我对于保险的思路和心得。
因为我不是专门研究保险的,不会提及具体的产品(精力实在跟不上),主要还是以整体的思路为主。我把对于保险服务的核心理解浓缩成一句话来总结,所谓保险就是:
消费者以
概率劣势
为代价,换取对抗不易承受的
重大风险
的保障。
先划两个重点,「概率劣势」和「重大风险」,大家先稍微体会体会,我稍后仔细解释。
精练解读版
先说一个比较精炼的解释,这句话可以拆成两个更便于操作的原则:
因为保险本质上是概率劣势(保险公司要从你这赚钱),所以保险买得越多、越杂,对于个人财务的不利影响实际上更高。所以与其各种保险都买,不如在真正必需的保险上多花点钱,走精品集中策略,这就引出了第二条原则。
为了更好的起到防范重大风险的作用,应该选择保额相对高的,因为风险的高低最后都会反映在造成损失的金额高低上。既然我们要防范重大风险,那就干脆彻底一点,把自己的保额弄够了。
深度解读版
前面给大家花了两个重点,
概率劣势
和
重大风险
,下面就详细说说这两条内容。
概率劣势
因为保险公司是商业公司而不是慈善公司,保险公司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能够从消费者这里赚钱。在这笔生意中,保险公司是概率优势的一方,而消费者则是劣势一方,这个关系就和赌场与赌客的关系基本一样。(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两个行业都是对先进科技非常重视的行业,目的也是为了维持概率优势)
所以即使再好的保险产品,也逃不过「买得越多,赔的越多」的结果,所谓保险是否划算其实是个伪命题,只是消费者赔多赔少的问题而已。样本越大,概率作用的体现就越明显。
再强调一下,指望着保险能够“划算”、甚至从中占便宜的朋友可以洗洗睡了,保险公司是一家商业公司,那么多精算师在背后规划出来的产品能让你把这便宜给占了?
重大风险
在保险中,既然我们的代价是概率劣势,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保险,或者说我们能从保险中获得什么?答案就是前面所说的对于
重大风险
的保障。
通过保险,我们实际上是把自己不能承受的重大风险分摊到了更大的群体上(保险公司的客户),相当于大家一同承担。「相互宝」就是一个更加直观的例子,虽然去掉了「保」字,但是底层的逻辑确实一样的,只是这个过程更加透明。
那么保障的风险到底如何衡量?最简单粗暴又方便对比的方法肯定就是折算成金额了,也就是回到了保险的保额上。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保额宜高不宜低」的原因,既然对抗重大风险是我们保险的理由,就尽可能做得充分一点。
如何应用
选保险的难点不仅仅在于保险产品种类太多,还在于如何衡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何谓重大风险?
答案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我自己在用的衡量标准是——
五年储蓄水平
,即预期风险是否会超过自己 5 年时间所积累下来的储蓄额。(如果比较保守,3 年也是可以的)
在一年前的内容
两个问题判断一份保险是否值得买
中,我当时提出的判断方法是五年收入水平。但是后来发现衡量抗风险能力的最有效指标不是收入水平,而是储蓄水平。一个年收 50 万,每年必须花掉 49 万又没有储蓄的人,财务甚至比年收 10 万,每年开支 5 万的人脆弱得多。
用储蓄水平,能够更直观的衡量风险所导致的“生活水平倒退”。
我自己 Pass 的保险种类和理由
以下判断不是我的建议!只是演示思路的具体应用,是根据我个人实际情况的判断,不能适合每个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