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餐企老板内参
中国首席餐饮经管新媒体,餐饮产业链社交与服务平台。超过100万餐饮老板的每日经营读物。吴晓波、源码资本、美团点评、今日头条等共同投资。业务涉及餐饮媒体、教育培训、供应链电商、创投孵化。以及《咖门》、《好食记》、《外卖第一课》等自媒体矩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张兰微博账号直播功能已暂停 ·  16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物美加入胖东来学徒队伍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餐企老板内参

生意难做?听听呷哺呷哺、江边城外……大佬们怎么说

餐企老板内参  · 公众号  ·  · 2025-01-03 19:03

正文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江边城外创始人孟洪波:
四面八话,尊重顾客

我们这70后老餐饮人,最初是因生活所迫选择做餐饮,真的只是为了做一碗炒饭而已。后来又因为狗屎运,迎来了时代的红利,再后来做成了餐饮连锁。

回首过去20年,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包括在口罩时期,我都觉得前方是有光的。

但是最近,突然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做了,2025年、2026年乃至未来应该怎么做?

也许正如大会主题一样——真的要回归本质。为什么品牌能做20年,为什么那时候可以做到每天排队,为什么烤鱼能够从一道菜成为一个品类,思考了很多后,我觉得答案是 “尊重顾客”

近十年来,餐饮人不太尊重顾客,甚至有人说我们放弃了顾客,因为我们追求高大上,比如扫码点餐、机器人送餐等,我们一味的追求机械化,只为提高人效,比如说让顾客自己拿水等。

但是,单纯从烤鱼门店看,我觉得扫码点餐就是把顾客推出去。

对于烤鱼餐厅来说,如果一位顾客到你店里只是吃烤鱼,那么你的生意就别做了。只有顾客点的餐品越多,说明他对门店餐品的认可度更高和喜欢,你对他的黏性就越大。


江边城外坚持“48法则”,即四面八话。

我们通过门店监控,去观察客人从坐下来到离开店,服务员和顾客见几次面、说几句话,后来发现使用扫码点餐的部分门店,顾客入座,扫码点餐,服务员上菜两次,直到顾客到收银台结账,服务员和顾客没有太多交流,这就是不尊重顾客的用餐体验。

顾客没有任何体验,又怎么会实现客品数的增加。客品数,代表的是零售总数的概念。

现在,餐饮业出现了降频降级,降频是社会带来的,降级是餐饮人自己卷的。人们在外就餐次数减少,大家就觉得生意下降了,于是同品类的餐饮人就开始打起了价格战。

其实,自从疫情结束后,行业在2023年上半年出现过短暂的红利期,但是202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察觉到社会逐渐出现“卷”的迹象,所以在2023年9月我们决定 “收回折扣,禁止打折”

因为,餐饮是固定成本高的行业,街边餐饮和商场餐饮的成本结构不同,商场里的自助型餐饮、传统中餐、快餐等的成本结构又不太一样。而且,餐饮组成的人工占比、房租占比和食材占比这三大固定成本结构不断变化,现在和创业初期的三大成本结构一定是发生变化的。

早在两年前,价格战时代就已经来了,当时已经有商场B1层的餐饮往上走且主攻商场三层。

江边城外是较早开到商场且享受购物中心红利的餐饮品牌,当时餐饮平均80-90元,而江边城外在同层餐饮的价格带是最低的,人均近70元,所以江边城外的日子过得还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现在一线城市的购物中心的房租越来越高,商场甲方的压力越来越大,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把B1层餐饮移到楼上,对于B1原来的餐饮人来说,他们上楼的房租实际是降低的,但对于原来主餐层的餐饮门店而言,曾经人均100左右的传统大餐厅就变成了同层餐饮里最高的。

卷,无时无刻不在。但是,卷,不可怕。

大家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去适应时代。从过往来看,在一个经济不好的时代里,最后能够留下来的企业,到未来真正成长为巨无霸,是最有抵抗力,最有生命力的企业。

现在,正是中国餐饮崛起的阶段,有年轻品牌冲进来,就有老餐饮倒下,这在每个行业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国餐饮的卷是自己造成的,因为之前太好了,行业回报率高,现金流的流动性让太多行业眼馋,所以才不停的有人进来,反而是当没有人进来时,才是最可怕的时候。

未来餐企如何破“卷”?

第一,成本结构如何调整才能更合理?第二,多品牌化经营,站在集团角度,这能够共同分担供应链采购的压力和跟甲方谈判的资本。第三,回归到顾客,就是我前面说的“尊重顾客”。江边城外已经取消了周一-周五的扫码点餐,在同样顾客数量的情况下,直接带来的是客品数上升。

餐饮未来十年,集团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从前十年,提到餐饮连锁,大家关注的更多是供应链、产品等。未来十年,真正实现餐饮连锁化,关注点需要改变,比如财务模型的合规化搭建。


比格披萨创始人赵志强:
抓住时代的主流消费群体

未来,餐饮经营核心在于,能否持续性地为新时代的主流消费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

在这个最卷的时代里,也孕育着很多机会,如果我们第一代餐饮创业者不能持续性地符合时代需求,必然有大批倒掉,这样将会给90后、00后的年轻创业者们腾出巨大的空间。

伟大的企业都是寒冬诞生的, 甚至最卷的卷王有可能诞生在这个时代。

过去一年,每个餐饮人、每个餐饮工作者都比平时付出更多的努力,产品、服务、清洁都做得更好了,但就是生意不好,几乎90%以上的企业都在面临问题,我发现一个重要因素是60后和70后餐饮经营者占规模餐饮的主导地位,但是现在主流消费者是10后的,年龄代差越来越大。

所以,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让老一代创业者追上这个时代,跟新时代的消费者保持沟通。

随着规模越做越大,餐饮连锁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年龄代沟也越来越大。我们一直建立在自己的认知当中,打造自己认为最牛的产品和企业,却不知道消费者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消费者真正喜欢的东西,无法和消费者同频,这是60后、70后面临的问题。


无限接近消费者,聆听消费者的声音,为消费者的需求而改变。

近两年大家都在卷,但是所谓的卷不是卷价格,而是它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判断,正如一辆奔驰汽车卖十万不会觉得贵,但是其他品牌卖5万也觉得贵。

20年前,房租、人工、原料成本最低的时候,有的餐厅人均卖到100多,而现在卷到了9块9、19块9,为什么?这一定是消费者用脚给逼出来的,是市场倒逼的。

比格从20年前的39元,到现在的79元,大家还是热衷去吃,这也是消费者的选择。

实际上,在大家所谓红利的时候,比格没过上好日子,反而今年是比格历史上表现最好的,最近投诉最多的是吃饭排不上队。

原因之一是,我们公司运营几乎围绕着我的抖音评论区去运营,从产品开发、门店拓展到运营管理,甚至一些危机处理,全部是在我的评论区展现,就是通过打造个人IP,和消费者建立最直接的沟通,得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反馈等,从而企业针对性地作出改变。


呷哺集团副总裁张艳梅:
以坚持品质原则,回馈消费者为核心

回归本质,回归初心,重视顾客体验。大家都需要沉淀、自省和反思。

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所谓“悲观者在变化中看到的更多是困难,而乐观者在压力之下,看到的更多是机会”。扬帆远航正当时,希望大家都能够真正回归到商业的本质,做好生意。


着眼于时代背景,早一批餐饮企业赶上时代发展的红利,当时的竞争格局和现在完全不同,除了国际品牌,国内连锁品牌在那个时期进入起步和发展阶段。

呷哺呷哺作为小火锅品类,开创新的商业模式。27年来,呷哺集团旗下餐厅总数超过1100家。

从整体餐饮来看,火锅品类的标准化较高,但是涉及到的食材比较多,为此供应链布局尤为重要,无论是针对门店运营还是质价比大趋势。火锅店里最重要的产品莫过于比如酱料、锅底和肉品,顾客对这些产品的期待值非常高。

比如,呷哺集团采购的国内羊肉来自内蒙的锡林郭勒,那里草场是半荒漠化,草没有丰沛的水分,羊肉口感鲜嫩。我们对羊的要求是6月龄,180天出栏。2019年全资收购当地的伊顺清真肉类有限责任公司,变成呷哺集团自有工厂,因为自有工厂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确保都是草地羊。

又如,呷哺集团的酱料口味二十多年保持如一,这主要得益于我们自有的中央厨房,比如花生品种、花生产地,以及必须选用当年的新花生,在磨成花生酱的一周之内送到工厂,经过调制送到门店,保质期只有3-4天,里面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符合人们对品质和健康的用餐需求。

坚持品质原则,回馈消费者,健康餐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且借助供应链能力,我们持续推出丰富且适合消费者需求和口味的新产品,比如,湊湊的红颜花胶鸡锅,比如冰煮香水椰子鸡锅。

未来,餐饮行业整体保持增速,并在增速过程中,连锁化率持续增长。

同时,餐饮始终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企业要做好自己,自省很重要。保持定力,聚焦内核,挖掘核心优势,探索品牌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然后保证企业稳定的经营增长。



厨纪BU总经理高斌:
告别野蛮生长时代,未来比拼专业和内功

过去十年,中国餐饮高速发展,营销红利、资本红利、到连锁化率提升的红利。

现在,我们已经告别了野蛮生长、高速增长的年代,正在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我们比拼的不仅是野蛮生长的能力,更多是专业能力和内功。


所以,沉下心来苦练内功,先规模扩张速度降下来,构建核心竞争力,创新模式、产品和服务等核心竞争力,未来会成为餐饮企业穿越周期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餐厅们纷纷热衷于降本增效,顾客们偏爱现炒现做,炒菜机器人恰恰诞生在这个时期。

对餐厅来说,炒菜机器人最大核心点就是能够提高人效,降低人力成本,尤其是在用餐高峰期,出餐效率的提升最大化的留住客源,减少等位时间。

当然不可否认,消费者关于餐厅使用炒菜机器人提出过质疑和看法,有人觉得炒菜机器人冷冰冰的没有温度和感情,炒出来的菜也没有温度,不好吃。

究竟什么是温度?大家吃的是情绪价值还是产品本身?最开始,我们发现有许多客户都回避这个问题,比如说把机器藏在后厨,不让顾客知道这是炒菜机器人炒出来的菜。

现在,已经有部分客户都明厨亮灶化,把机器放到前厅,展示给顾客,让顾客清楚地知道我没有用所谓的预制菜,使用的是中央工厂加工过来且当天配送的净菜,送到门店现场加工,而且机器炒出来的菜品比以前的更好吃、有温度、有现场感、有烟火气。现在慢慢被顾客所接受。

我们秉持“机器是一个工具,是一个厨师或是一个大厨完美的助手,帮助大厨复制它的厨艺。”

未来,炒菜机器人将会应用到更多场景,而且这个行业一定会诞生AI巨头型公司。

我们希望,第一步就是踏踏实实把现在的自动炒菜机、炒菜机器人,在输入指令后,能够稳定和高效工作,炒出好的菜品,把这个事情解决好,下一个阶段慢慢通过视觉、触觉以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逐步实现我们的人工智能。


门头战略开创者余奕宏:
既要把握不变,又要积极拥抱变化

表面来看,餐饮生意变差受到的是经济影响,是消费者收入下降带来的。

事实上,过去十年,中国餐饮乘着营销、流量的红利从而高速发展,反而不再研究消费者,不去给消费者解决问题,所以当红利突然消失,生意变难,发现我们离顾客越来越远了。

所以,我们要回归餐饮行业本质,因为餐饮的本质就是社交型餐饮,就是服务业。



而服务的核心正是餐厅和顾客之间的接触点,和零售业不同,零售业的接触点非常短,顾客买完就走。现在为了降本增效,减少人工成本,餐饮品牌们逐渐把服务点打掉。

我们与其谈扫码点餐的问题,不如回头想一想,顾客和我们之间到底有多少接触频次,有哪些接触点是可以优化,从而更好地创新用户体验。

比如,高品质产品和供应链搭建,依然是服务于用户,随着科技进步,科技将会越来越影响餐饮行业,未来,餐饮企业要清晰的知道,既要把握不变,又要积极拥抱改变。

毕竟,餐饮的根永远不会发生变化,也不会因为经济衰落、经济昌盛而改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