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首席人物观
纵观TMT风云人物,读懂时代商业逻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邵艺辉 如果有新的游戏规则呢?|2024魅力人物 ·  7 小时前  
每日人物  ·  重启运动,怎么比重启人生还难?|播客 ·  15 小时前  
人物  ·  不规划也没关系 ·  昨天  
每日人物  ·  北京国贸打工人,涌向“穷鬼购物天堂”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首席人物观

中兴之病,惊醒了谁的强国梦?

首席人物观  · 公众号  · 人物  · 2018-04-21 21:30

正文

人物志

-39-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王小波



了解真相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是在信息爆炸的年代, 你获取的内容也注定是片面的,很多时候还是带着主观好恶的 ——当你关注鸿茅药酒的离奇背景和跨省抓捕案时,总有人还对它的神奇药效深信不疑。


不过,很多人对真相也并不在乎。作为围观者,在看戏中满足自己“无所不知”的虚幻感也就够了。反正,这个世界也从来不缺离奇的戏份,比如本周,除了鲍洪升的营销法术,还有贾跃亭的春暖花开,以及魅族的年度宫斗剧“羊驼心计”。


而情绪远远比真相容易打动人。


于是,当中兴遭遇美国制裁危机时,有人忙着怒斥“去你丫的美国”;有人忙着指责国内科技公司们忙着搞单车和外卖,耽误了科研大业;有人忙着夸赞危机中现身的76岁创始人侯为贵。


唯有真相,因为太复杂,倒成了最不重要的那点事了。





01

又见贾跃亭


贾跃亭在本周又回来了,并且是以一种熬过冬天的自信姿态。


一年多的水深火热没有给贾跃亭增添什么白发。他笑着告诉记者:“ FF生来就是希望能做领先特斯拉一个时代的产品。


让贾跃亭重展希望的是他现在有钱有地了,这意味着,凭借FF汽车翻身的曙光也终于出现了。


但对于贾跃亭这个谜一样的男人来说,每次大事件不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显得很不正常了。于是在本周,关于到底谁是继孙宏斌之后的白衣天使的猜测和争论,让媒体伤透了脑筋。


贾跃亭的第一个绯闻对象是许家印,开始时间是今年2月,当贾跃亭宣布FF已经完成股权融资,金额高达15亿美元时,许家印就被@了, 而根据本周一腾讯《一线》的报道,恒大给了3亿美元


两位当事人都保持了沉默。本周三,又有貌似“正牌男友”的时颖公司出来认领了,该公司董事华宏骥对记者说:FF的新投资人为香港富商赵渡,恒大未参与FF融资。


只是对于贾跃亭来说这份融资并没有那么好拿——以双重质押的方式拿到钱,意味着贾跃亭也要承担失去FF实控权的风险。 并且比起“绯闻男友”许家印2017年净利润达 370.5亿元的财大气粗,“正牌男友”的年收入只有1413万美元(约合8877万元) ,有没有为贾跃亭梦想买单的能力也要打个问号,毕竟造车不是一般的烧钱。


:贾跃亭与“前男友”


说完拿钱,再说拿地这事。


早在4月初就有消息传出,和FF相关联的睿驰汽车耗资3.641亿元,拍得广州市南沙区一块约601亩的制造业用地。 后来有记者去实地查看,发现那里依然是一片风沙荒芜的景象,根据最新的消息,基地最快会在5月份开工。


此外,本周关于乐视和资本的故事还有番外篇。


被孙宏斌改名新乐视智家的乐视致新融到了近30亿元,并且出钱的不乏互联网巨头:腾讯子公司林芝利创、京东邦能、苏宁体育等, 这个消息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乐视网截止到本周五收获了三个涨停


不过熟悉剧情的人都知道,乐视网就像一个爱飙车且不靠谱的老司机,以往就有眼瞅涨涨就停了的时候, 想体验速度和激情的尽管上车



李叫兽的社会大学

02


一个少年成名的人很难不被名声所累,李叫兽就是这样的人。


原名李靖的他因为被李彦宏看中并豪掷1亿元收购其公司,成为百度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 自此,25岁,90后,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就成为了他身上的标签


但这些堆积起来也变成了“运气太好,迟早要摔跟头”的凭证,特别是李靖还是因为做公众号写营销类爆款被李彦宏看上的。


事实上,外界对李靖的看法从一开始就是两级分化,认可他的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想法,反对者则认为这只是一个做文摘没有实战经验的幸运儿,显然,随着李靖在本周四宣布离职,后者的声音又响亮了一些。


伴随着百度这两年的转型,李靖也被看作是百度信息流——一条被视为与人工智能同样重要的业务线——之中的不那么成功的存在。 因为这位年轻人进入百度一年后,所负责的广告创意部因为整体绩效为差而被改组裁撤,外界也早在今年2月份就传李叫兽已经被架空。


不过,如果当初有人因为年轻、90后等标签怀疑李靖是否有真才实干,今天貌似也不妨对27岁的李靖报以更加宽容的看法。毕竟在年轻之时,就经历市值一度超过千亿美元大公司的高管锻炼,对任何人来说,都未尝不是一次珍贵的机会。


就像公司同事对李靖评价的那样:


“刚来的时候他还是个学生,现在他已经学会如何做一个百度高管了。”


有如此经历,未来又何愁没有好的前程呢?



03

侯为贵的“中兴”之战


人们总是喜欢热泪盈眶式的戏剧冲突。


于是本周三,当76岁的已经退休的中兴创始人侯为贵出现在机场时,朋友圈和网络上出现了一片叹息和心疼之论,触痛人们的泪点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仍要再次踏上征程,挽大厦于将倾。


无疑,此时的侯为贵在人们心里就像晚年的金刚狼一样,变成了一个英雄垂暮的象征。


但很抱歉的说,这只是一部分人的过于感性的想象。而一咏三叹最容易让人忽略事情本来的样子。


首先来说说中兴该不该被美国制裁。 梳理美国政府和中兴打交道的历史你会发现,中兴此次被制裁并非毫无征兆。


事情缘起于中兴对伊朗的产品输出。早在2012年的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就对中兴公司进行了立案调查。期间的不完全时间轴包括以下:


2012年,美国德州一家法院对中兴通讯发出传召函件;


2013年,中兴公司以一家无锡隔断公司为手段,继续与伊朗进行有关业务;


2014年,美国调查人员在中兴公司高管随身携带的电脑中发现公司两份“规避方案”文件,因此获得公司违法证据;


2016年,美国做出处罚措施;


2017年,中兴公司提出和解,但被发现前后进行了高达20处的虚假陈述,最终被判处8.9亿美元罚金,暂缓额外3亿美元罚金,视中兴承诺的内部措施执行情况决定是否启动7年制裁令。


本周,美方宣布制裁令生效,为期七年。 目前,包括高通、英特尔、IBM在内的企业已经开始执行该禁令。而禁令还意味着,中兴在被禁期间不能使用安卓系统。


于是,中兴董事长殷一民无不悲怆地表示:“美国的禁令可能导致中兴进入休克状态”。目前,这家老牌手机厂商已有部分工厂停 产。


“万众一芯”由此成为热门话题。 目前国内手机品牌所使用的芯片多来自美国进口,并无自主研发生产能力。 于是,阿里巴巴全资收购芯片企业中天微的消息,在本周也尤为引人关注。


至于侯为贵是否能力挽狂澜?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在2017年3月中兴接受8.9亿美元罚款前,侯为贵就在美国活动了半年,但最终并未能阻止这笔巨额罚款。而早在十几年前,中兴曾经尝试过自主研发芯片, 但不鼓励犯错的文化,让侯为贵选择了放弃 。团队解散后,很多人去了华为的海思。


所以,尽管侯为贵温文尔雅、精明又勤劳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作为老一辈的“国企厂长”的他 ,自有令人敬佩的毅力和勇气,也不可避免地带着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04

引发“倒杨”运动的魅族怎么了?


魅族的内讧在本周二得到了升级,而且精彩和公开程度也不亚于一场年度大戏了。


起初很简单,只是魅族科技总监张佳在微博上吐槽, 称自家公司的CMO杨柘并“不能带领魅族走出困境”


但随着杨柘的反击——将张佳已被公司开除的消息送上热搜,张佳又在微博转发杨系女职工被举报后出手伤人的微博,吃瓜网友纷纷加入,这个本是公司内部矛盾的事件彻底成为了公众事件。


后来,杨柘不得不关闭了微博评论, 不过,在魅族创始人黄章的微博下,“让羊驼滚蛋”的评论还是被顶在了前面


网友为杨柘罗列了三宗罪:


其一,去年发布的魅族PRO7 销量不佳,很多人认为和杨柘固执的“处长”定位有关系。他把这款手机的slogan定位让人看不懂的“双瞳如小窗,观景佳历历 “的中年风,并花大力气去研究处长们的生活习惯,但最终,这款手机销量扑街,不得不在上市后的5个月里连续两次降价;


其二,身为首席营销官的杨柘却在微博上直接杠网友,自称学者的他将网友形容为“戴面具的疯狗”,遭怼似乎也是正常的结果了;


其三,就是张佳等人曝出的用人为亲、排除异己。


还有人引用更多信息,力图证明杨柘应该离开魅族。比如前同事余承东已经拉黑他,他曾经被TCL开除等等。


不过,魅族目前的问题,远远不是一个杨柘那么简单。


有人说杨柘带来的负面,也是创始人黄章的尴尬。


细究起来,杨柘被重用也是黄章的意思。而这位两次出山拯救魅族的灵魂人物,最近似乎也被拉下了神坛。毕竟,魅族似乎一直在走下坡路, 2017年全年出货量才接近2000万台,远低于昔日对手小米的9000万台 ,最近又有裁员风波传出。


没有了成绩背书,再辉煌的历史也只是历史而已,终有一天是要被遗忘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