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回龙观社区网
互助分享,亲如家人的朋友圈;讨论咨询,各抒己见的火热论坛;好玩的活动,新鲜的资讯,实用的信息,生活在回龙观,这里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回龙观社区网(www.hlgnet.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 ·  昨天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2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召开2025年全面从 ... ·  3 天前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3 天前  
91运营网  ·  小红书引流手册.pdf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回龙观社区网

幕后|“回天”这一年~因为有他们,回龙观向“美”而行!

回龙观社区网  · 公众号  ·  · 2019-09-02 17:10

正文


在北京有一个引人瞩目的地方
名叫: 回龙观!
无数北漂都曾住在这里,
无论是普通白领、程序员、外卖员、销售员,
还是互联网大佬,
回龙观都曾经孵化了他们的奋斗梦、北漂梦。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努力奋斗的回龙观人,
才形成了今天回龙观
多元、包容、向上、自由的独特文化气息。



不知不觉间
回龙观自1998年规划建设文化居住区
至今已有二十年。
针对“回天”地区的“三年行动计划”也一周年了



这一年里,回龙观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
为此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
不应该被忘记
有为了共建美好家园忙得停不下来的古稀老人,
有扎根一年,以“回天人”自居的机关干部,
还有在社区服务20年,
“有求必应”的党支部书记……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从事各行各业,
却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
坚定努力。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居民的点赞,让‘为人民服务’变得具体、生动。 用自己的双手参与城市建设,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市发改委社会处处长石威


“回天专班”在自专路留下合影


一张图、一本台账、一个活动、一首歌,这是市回天专班“小班长”、市发改委社会处处长石威体验的“回天”。
团队成立之初,专班的办公室里挂上了一张回天地区的区域地图,“有事先看图,心里踏实。”如今,办公室的图早已烂熟于心,每个项目在哪个位置、每个小区在哪条大街、公交穿行哪些区域……专班的工作人员都成了“回天专家”。
3大攻坚工程1个示范工程,4大类17项任务、108个项目、30多个市级部门,再加上属地区政府、街镇社区,市级回天专班负责统筹协调回天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从前期调研、形成政策建议、制定项目计划到具体协调调度、监测评估、推动落实, “天天见回天、周周会回天、月月入回天”,是石威和团队同伴们工作的关键词。
让石威深受触动的,还有居民自发编写的一首《回天有我》,歌中唱到,“有我有我,因为有我,回天会有美好新家园。”
“就像蔡奇书记要求的,必须使出回天之力,把回天地区建设成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 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要为之去战斗的目标。 石威感同身受。
回天计划的推进,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年4月,距离自专路开通仅有一个月,石威与同事监测发现,理应按照目标节点稳步推进的工程,却有两处因涉及沿线电线杆拆除的环节未按进度计划落实。
因为跨越海淀、昌平两区,同时涉及与沿线高铁等重大工程衔接,统筹协调推进难度很大。“自专路的建设一刻不能耽误。那几天,电话、微信同时不停地响,要同步跟铁路部门、交通主管单位、两区主管部门、专业公司、施工单位等各方反复沟通对接,找出问题、明确主体、确定方案,感觉各路信息、各方意见都在奔跑,我们也在马不停蹄地奔跑。”石威回忆,后来我们会同交通委组织各相关单位再次来到现场,挨个数电线杆,比对图纸,反复划线、核实,最终明确拆除施工方案,工程如期推进。
三年行动计划,每个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我们的团队有位新手爸爸,最忙的时候半年没在家里吃过晚饭,经常是每天晚上9点,在孩子睡觉前视频通话2、3分钟,听听她稚嫩的声音,然后继续投入工作。就这样,也没有人想过要放弃。”石威说。
5月31日,自专路建成的第一天,石威与专班同事第一时间去骑行体验,心里既激动又感慨。
在龙泽地铁站偶遇一位阿姨,知道他们来自“回天专班”,阿姨直竖大拇指:“这条路我眼看着一天一天建成,咱们政府真是办了大好事!”
“说实话,偶尔有人会觉得‘为人民服务’是有点抽象的一件事。”石威感慨, “但阿姨的点赞,就是最具体、真实的‘为人民服务’,是非常大的成就感。



‘回天有我’,包含很多人,最自豪的是,这里有真实的我自己。 这一年,我一天都没缺席! 未来,我也在。

昌平区回天综合推进专班综合组组长于冲



去年10月,昌平区组建“回天专班”, 在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管委会任职的于冲被选调其中,与4名同事一起,组成综合推进专班综合组,负责协调对接、统筹推进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 一年来,“回天”,成了他生活里的头等大事。

“我们遇到点难事,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您能不能给看看?”6月10日早上11点,于冲接到龙泽苑社区书记伊然电话,语气听起来很为难。

原来,因为小区门口同城街修建自行车专用路的原因,连接社区与龙泽地铁站的过街天桥被拆除,附近居民乘坐地铁,要向西绕行京藏高速路口或向东绕行育知西路,原本5分钟的路,一下子变成了15分钟。自专路修好后,路边又建起绿化隔离带,途经的公交车还是在老站牌停靠,原本在路边上下车的居民要穿行马路和绿化带,不方便,更不安全。

居民抱怨不断,社区微信群里炸了锅,大量的投诉让伊然一下子有些发懵,该找谁?看着手机通讯录里“回天专班”的名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伊然打通了于冲的电话。

“修自专路是好事,居民们都叫好,千万不能让老百姓失望。 虽然问题不属于专班直接管辖,但于冲想着,不能撒手不管,一定得去现场看看。

下午2点,顶着烈日,于冲和同事来到现场,沿着居民们的出行线路,仔细核查比对。没有过街天桥,也没有地下通道,加上公交施划问题,有乘客只能把隔离护栏打开一人宽的豁口,或利用狭小空间横穿马路。“确实很不合理,得改!”

虽然很棘手,但速度不能慢,“居民的不方便,能少一天就是一天。

立即整理上报、直通主管区长、同步联系职能部门、多方沟通反馈、梳理可行方案……于冲一刻不敢怠慢。

第二天下午,区城管委、交通支队、公交集团同时赶赴现场,再次勘验研究,着手启动改造。

4天,公交车站挪至外侧绿化带安全岛区域,龙泽地铁站入口对应位置施划人行横道,安装防调头挡车杆,加装安全行驶提示灯,居民问题全部解决。

龙泽苑居民的“人行横道”,是于冲和“回天专班”一年来协调解决的62项百姓集中诉求之一。自成立以来,综合推进专班共组织各级调度会63次,调研和现场勘查项目点位55次,报送信息动态纪要百余篇。

“我不住在这里,但回天的事,就是我家门口的事。 和于冲一样,专班的工作人员们都没拿自己“当外人”,要干好本职工作,更要多想一点、多帮一点,“这就是我们办的实事!”。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回天的变化发展,可远不止三年!

龙泽苑西社区党支部书记伊然



在龙泽苑西区居民的眼里,伊然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而是让人亲切放心的“当家人”。

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伊然在回龙观居住了快18年,亲眼见证了这里从冷清到热闹,再到拥挤和凌乱。

去年起,随着回天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回龙观的变化让伊然和邻居们无比欣喜。路通了,学校和医院多了起来,幼儿园从私立变成了普惠,门前有了“网红”自行车专用路,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好。

“回天要改变,不能只靠政府,我们都得出力。 政府出硬件,我们出软件! 伊然寻思:我是社区书记,我来带头,有居民们参与,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社区老人多、孩子多、车多、流动人口多,有时矛盾频出。为了让大家都有个说理的地方,伊然多方协调,建起 “一厅三组” 社区议事厅” 空地建什么?绿地怎么改?物业缺点啥?居民们各抒己见,有时一讨论就是一天。

“三组”在议事厅之下, “魅力楼门长”小组 主要管着文明建设、物业服务问题; “阳光经费管家”小组 商量社区的钱怎么用、用在哪儿; “共建共享”小组 则负责协调与周边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伊然的组织带动下,135名回社区报到的党员成立了“在职党员心愿认领队”,根据居民需求和意见,“结对”服务。20多名有影响力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了“老党员先锋队”,担任老年大学教师、班长,主动为党员群众讲课传艺。

现在社区里组织活动,居民别提多热情了。有天五环外试鸣防空警报进行疏散演练,伊然在群里一招呼,第二天小广场上黑压压站满了一片,在家没事的居民几乎全出来了。

在回龙观地区,像伊然这样的基层社区工作者有近500人,他们都在老百姓的身边,日夜服务。 今年,更多的改变还将造福回天居民,伊然满怀期待。



我腿脚还能动,可不就得能干一点是一点,‘回天’啊,得有我们大家才行!


龙腾苑二区退休教师张连山



邻居们口中的“大山叔”——张连山,就住在回龙观龙腾苑二区,是位退休教师,更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别看他已年逾古稀,但小区里的各种志愿活动,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刚开始只是治安巡逻、打扫卫生 随着回天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社区里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志愿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

邻居王大夫八十五岁,老伴儿腿脚不好,几个儿女都不在身边,张连山就上门忙前忙后。

隔壁四单元赵老师的老伴儿刚刚过世,爱犬又死了。张连山就陪他聊天,约他一起遛弯儿,爬山,逛公园,挖野菜。渐渐地赵老师越来越开朗,成了张连山家的常客,有事儿没事儿都要上门坐坐聊聊天。

社区里搞晚会,“大山叔”就去帮忙搭建舞台、维持秩序;社区里成立治安管理队,“大山叔”第一个报名参加,每天在小区里治安巡逻;社区里搞人口普查,“大山叔”就去当普查员,从早到晚,爬楼入户……为白血病患儿义卖、给孤寡老人送温暖、帮义工妈妈搞义卖,他都会出现在现场,能干什么就干点什么,全都是义务帮忙。

在张连山的带动下,老伴儿钱阿姨也没闲着。几年前,她曾在中科院老年大学专门系统学习过布艺贴画艺术,回到社区就义务开了4期培训班,把自己学来的手艺教给感兴趣的邻居们。现在,钱阿姨组织的社区手工编织小组几乎每周都活动,大家互相切磋技艺,学习钩编、串珠、布贴画、剪贴画等,还在居委会举办了四五次展览,吸引了很多人参观。

十多年来,做义工已经成了张连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回天有我”在社区里搞得如火如荼,“大山叔”能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就是闲不住,有啥都想搭把手。 能帮大家干点事,让我心情愉悦,身体倍儿好。 ‘回天’啊,可离不开我们大家!




未来已来,
在“三年行动计划”周年之际,
让我们一同再出发,
把“回天”地区打造成城市修补
更新的典范、大型居住区治理的样本、充满活力的
美好幸福家园!

为所有回龙观人点赞~

❤️


(本文由回龙观社区网经授权编辑整理自微信公众号“识政”,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