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rXWLB
关注“每日新闻联播”,了解最新政经动态,在这里读懂中国。www.mrxwlb.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子晚报  ·  最新发布,所有中小学严查! ·  4 天前  
浪潮工作室  ·  曾经消失的国产汽水们,怎么扎堆复活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rXWLB

20180420 红墙意识 落到实处

MrXWLB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4-20 23:38

正文

北京市西城区紧邻中南海“红墙”,是首都核心区。红墙根下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有老北京胡同里的日常。怎样让住在胡同里的百姓日子过得更便利舒适?怎样保护好众多的历史文物?怎样充分挖掘利用文化资源?怎样让更多人认识有着浓郁中国味的西城?通过四位西城人的讲述,听一听红墙根下这些年的变化。


尚洁是前门西河沿胡同的老居民,她说这两年住在胡同里越来越舒心,过去找厕所,顺着臭味儿就到了,脏就不说了,还一点儿隐私都没有。就在五六年前,大变样了。


进去随便打开一个门,里面都特别干净。还有专门给老人坐的,熏着香,冬天有电暖气。


尚洁说以前生活不方便,买个菜都很费劲,更别说溜个弯儿、健个身的,地儿都没有。


现在健身出来走两、三分钟就到,孩子们也有玩的地了。以前这里盖的都是小棚子,特别乱,后来街道组织大家一起改造了一下。


以前琉璃厂的一个早市儿,因为脏乱差,拆了建成一个小公园。早市没了,但在每条胡同儿里新建的便民菜站让大家想吃什么随时买,天天都是新鲜的。


有段时间,这里的居民就盼着拆迁,能找个方便的地方住,现在给套楼房都不换。


贾勇在大栅栏西街长大,他说:“北京人好玩,玩法各不一样,我爱好摄影,特喜欢把北京的历史生活记录下来,活着挺精彩。我拍了好多老北京的胡同、景、人。从1984年开始我拍了三十多年。每次看那些老照片就想起纪大爷、想起王大妈、左邻右舍的老少爷们,看到那种状态,就是一种回味,历史起码在一瞬间我给留下来了。”


这几十年拍胡同贾勇有一种感受,北京是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


从1999年贾勇在大栅栏观音寺门口拍的照片可以看到,当时这里都是大杂院,门口一堆私搭乱建,看不出是一个庙。大栅栏西街以前叫观音寺街,名字就是从观音寺庙来的。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任孙劲松说,西城区是一个北京建都的肇始之地,有大量的文物遗存,争取把这些重要的文物腾退解放出来。腾退文物的同时,怎么能够更好地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它的文化传播价值,这是保护文物的最终目的。


崔勇是北京砖读空间的负责人,也是正阳书局的创始人。说到这个书局,还得回到2007年,当时崔勇在一个旧书摊上看见一本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图书馆学》,里面有一句话对他影响非常大,“良以地方文献,非特为掌故史料之宝藏,亦且读之发人深省。”这就是历史文献、地方文献的社会意义。所有的书,每一个纸片,每一个文字都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北京这个城市的发展,记录了北京人的生活。


崔勇收藏的最老的一本书是康熙二十七年刻板《日下旧闻》,这套书品相非常好,系统记录了清代以前北京的城市发展史,北京是怎么来的,怎么定都的。


2014年,书局和西城区文化委以利用文物来保护文物的理念联手创办了“北京砖读空间”,“砖”字取的是院子里的塔,一方面来表示专营北京的历史文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纪念这座北京的文化地标。砖读空间不仅可以买书、借书,也可以在这看书,是个民办官助的公益项目,政府免去了房租,解决了实体书店运营中的一大负担。不定期举办公益讲座、展览,通过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来展示北京历史文化魅力。


目前纳入特色阅读空间考核体系的是25家,这25家不都是崔勇这种模式,还有一种叫做借助社会单位的冗余资源去搭载公共服务文化,还有一种纯居民自助共享的模式。这样通过把社会力量组织起来以后,能够让老百姓方便快捷地去获取阅读推广服务。


陈宏兵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的主任,也是驻华代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是联合国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有191个成员国。WIPO中国办事处是在西城区一座有400年历史的传统四合院里面,这里曾经是多位名人的故居。


在中国办事处设立之前,总干事在诸多方案当中应第一眼就选中了四合院这个方案。他认为知识产权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有共通点的,都是为了实现文化的保护、传承,在这一点上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