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新西兰华人朋友
,分享了自己的改名字的故事,引发网友热议。
因为原名叫Jiali,老外看走眼叫她
jail
(监狱)。
再加上新西兰的法律也允许她改名字,
她就连名带姓全部改了
。
但是还有一些网友,则表示即便是中文名字老外不会读,自己依然坚持在用。
例如有网友名字叫:
liying
,老外喊她
lying
(说谎
),但是她自己依然不想改,并认真教老外汉语拼音。
还有一种情况,让一些使用非英文名字的移民们很矛盾,就是与有随夫姓文化的人结婚后,要不要该姓氏。
来自堪培拉的女生
Yimin Qiang
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她的未婚夫是英澳国籍,
两个国家都有婚后改姓的传统
,但是她表示:
“结婚后我不会改姓氏。”
“我的理由很简单:我在中国出生、长大,尽管我现在住在澳大利亚,但我完全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她相信她的名字代表了她的出身和文化背景
。“我想如果我
改了姓氏,我的父母会非常生气。”
来自墨尔本的32岁女子
Mai Lam
表示,在越南文化中,
女性婚后不随夫姓也很常见
。
Mai Lam不想随夫改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她想保留自己在职业和学业的成就证明。
她说:“我完成了整个职业生涯,并获得了多个以
我的名字命名的学位。”
“改变它会让我感觉我所有的努力都变得无效并且不属于我了。”
居住在加拿大的印尼女子
Andrea Hartoyo
几个
月前与丈夫结婚,出于类似的原因,她决定保留自己的姓氏。
“我已经获得了两个以
我的名字命名的学位,所以我认为
这是一
项成就
。”这位34岁的营销和传播经理表示。
在美国,如果一个女性婚前发了学术期刊,期刊上的名字一般是完整姓氏加名字字母,婚后改姓的话,就只剩下个字母啦。
来自印度的
Nidhi Doshi
,和英国丈夫结婚时,丈夫建议他们将自己的名字用连字符连接起来,一起使用。
但这位居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
市的32岁印度人表示,
“感觉不对劲”
。“我只是觉得我们都是我们自己,都有我
们自己的身份。”
在印度,一个人的姓氏通常反映其社区、家庭、种姓或家乡。
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姓氏由于与特定社区或种姓的关系而具有更高的地位,他们可能会
期望孩子“尊重”这个名字
,不要改变它。
所以很多南亚女性,
感觉进入跨种族恋爱改名字后,会给她们带来损失。
Doshi
说,她决定保留自己的姓氏让她的父母感到
“高兴和自豪”
。他们现在还没有孩子,如果有了孩子,她想给他起一个“印度名字”,孩子的名字里有她丈夫的英国姓氏。
“我的姓氏可能就是他们的中间名。”她说,“这样,即使他们只使用自己的姓和名,他们的印度和美国血统也会受到尊重。”
在一些在西方国家生活的亚洲人,婚后如果要改姓的话,多是跟着对方改为西方姓氏,但是也有一些情况,是
对方改为亚洲的姓氏。
有华人朋友分享,自己的丈夫跟着自己把姓氏改成了
“Li"
,因为对方希望家里门铃上的名字只有一个,显得像是一家
人,自己又不想改,
对方就跟着她改成了中国姓氏
。
也有华人分享,看到同事把姓氏从
Gol
dsmith
改成了
”Wang"
。
因为在英文国家的求职过程中,确实有不
少
因为“姓氏”而被隐形歧视的情况
。
因出演漫威电视剧《
神盾局特工
》而为人所识的中美混血儿、美国演员汪可盈披露,她将自己的艺名由
Chloe W
ang
改为
Chloe Bennet
,是因为好莱坞的“种族歧视”。
有网民质疑,本身有华人血统的她为何改姓。
“好莱坞充满种族歧视。”
她回应:“如果我不把他们感到不舒服的姓氏改掉,就不会得到演出机会。
“我改姓后,去的第一场试镜就成功得到角色。”
在汪可盈改姓的那一年,她就得到了《
神盾
局特工
》的主演机会。
“有亚裔影迷认为,我改姓是因为我不想被视为华裔。”汪可盈说:“但事实正好相反。我想以个性,而不是我的族裔身份去定义自己。”
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报道,研究人员向约100家美国企业的11000个初级职位投递了”伪造简历“,简历中工作、教育背景相
同,但是姓名、性别等不同。
研究发现,
名字听起来“像白人”的求职者被招聘方回复的概率更高
,比名字“像黑人”的求职者平均高9.5%。
“
用中文姓打乱市场
,以后HR不会轻易因为
一
个姓氏筛掉人。”
ref: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1122649
https://www.abc.net.au/news/2025-01-28/couples-changing-surname-after-marriage-relationships/104646818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发现君
,
From 发现新西兰,微信号:Go_Kiwi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