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安001
正安001自媒体平台——由关注正安、感恩山水、情系乡情的草根人士共同发起,为生活在本土、打拼在外地的正安乡友,提供来自家乡的精神食粮和麻辣套餐,是正安地区率先开通、自由交流、开放运营的微信自媒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安001

正安农民工,又被新华社点名了!未来的“中国琴王”?

正安001  · 公众号  · 广东  · 2017-04-30 21:2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年学艺10年创业 昔日农民工争做“中国琴王”

新华社贵阳4月29日电(记者黄勇贤 李平 罗羽)贵州正安县人郑传玖20年前不会想到,自己能从一个吉他生产流水线工人,变成如今年产吉他50万把、产品远销欧美的农民企业家。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正安县,是一个“不沿边、不靠海、不临大江大河”的国家级贫困县。在“种一坡(玉米)收一箩”的生活压力下,30年前,正安“三百娘子军”南下广东番禺务工,开创全国农民工有组织外出务工的先河。

在一波波“求富裕、求发展”的务工浪潮中,正安县常年在外从事吉他制造的农民工有数万人,郑传祥、郑传玖兄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吉他生产工人到工厂管理人员,郑传玖用了7年时间。7年间,他将吉他的选料把关、喷漆组装、调音调试等180多道工序,样样熟悉掌握。

图为吉他产业园厂区。新华社记者黄勇贤摄

2007年,依靠多年的务工积累,郑传玖兄弟创建了年产10万把吉他的广州神曲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代工依班娜、塔吉玛等世界知名品牌吉他,年利润近百万元。

“当时虽然想过返乡发展,但没有合适的机遇。”今年39岁的郑传玖说。

2013年,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正安县派出10个招商小分队,分赴长三角、珠三角及成渝地区招商引资,并用“家乡情感牌”“政策优惠牌”,吸引正安籍企业家或外省企业家到正安创业发展。

受此感召,2013年4月,郑传玖兄弟俩将广州神曲乐器制造公司的生产线搬到正安,成为正安县吉他产业园第一个“吃螃蟹”的返乡创业人员。

“将吉他生产线搬回家乡,是我们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郑传玖说,虽然工厂80%的原料从国外进口,80%的产品出口国外,但相比在广州设厂生产吉他,正安县具有劳动力、厂房、电费等生产成本的综合优势。

郑传祥介绍,他在正安的厂房有3万多平方米,享受10年免租金政策,而在广州租这样大的厂房,一个月租金至少要40万元。此外,广州1条吉他生产线的电费相当于正安3条生产线的电费;正安工人每月工资比广州低五六百元;贵州近年来县县通高速,区域间物流成本大幅下降等,都让他们萌生了返乡发展的念头。

图为女工们在车间里生产吉他。新华社记者黄勇贤摄

以商招商,在郑氏兄弟积极引荐推动下,短短4年间,正安吉他产业园已有26家吉他制造企业(其中投产15家)、5家吉他配套企业,年产吉他300万把,其中80%出口。

“正安吉他产业园中,有近一半企业家是返乡创业人士,90%以上的一线员工为本地返乡农民工。”正安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劲松说,目前正安吉他出口量约占中国的30%,主要出口美国、日本、巴西、西班牙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正安可谓“虽处黔山大地,做得却是国际生意”。

对曾在广州酒吧驻唱的吉他歌手贾木来说,家乡吉他产业的发展促使他返乡传播推广吉他文化。“正安县虽是‘中国吉他制造之乡’,但光生产吉他不行,只有成为‘中国吉他文化之乡’,整个产业才能走得长久。”

为传播推广吉他文化,一周有四五天晚上,贾木都会带领他的“一木民谣”团队在县城人流最密集的街头,用几把木吉他为家乡父老义演。其浑厚干净的嗓音、热情奔放的吉他弹奏,在这个西南腹地小县城掀起了一股街头吉他艺术旋风。

图为吉他手贾木在正安街头演唱。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如今,为实现从“吉他制造之乡”向“吉他文化之乡”转型,正安县一方面积极打造“Sevinia”“weibo”等“贵州智造”产品,一方面通过建设吉他展览馆、吉他音乐村、吉他手工作坊,举办吉他文化艺术节等,培育吉他文化。

郑传玖说,希望和园区众多返乡创业的农民企业家一道,用20年来学到的吉他技艺,将“世界吉他、中国智造”的品牌越擦越亮,在抱团发展中争做中国乃至世界的琴王。


爆料:[email protected]

合作:135 8505 4936

老板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正安001·掌圈

(商家入驻/分类信息/广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