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使茶馆
天使茶馆是由一批天使投资人投资设立,旨在为天使投资人及有意参与早期股权投资的高净值人士提供知识分享/培训、项目投资与合作、互动交流活动、基金投资和资产配置等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哪吒2进入全球票房TOP50 唯一非好莱坞影片 ·  11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演员黄晓明发文悼念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天使茶馆

李论复盘摩拜:不要觉得率土之滨都归阿里腾讯

天使茶馆  · 公众号  ·  · 2018-07-19 17:47

正文

李论: 熊猫资本创始人。 投资摩拜单车、米么金服、凹凸租车、一智通等多个明星项目



在距离摩拜被美团收购近百天之际,摩拜阔别了此前的风险投资人,成为美团的一部分。这对摩拜而言,是否是最好的结局?


对于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而言,他是摩拜的早期投资人,在B轮进入,当时这辆橙色的小车让他眼前一亮。后续资本不断加持,共享单车大战一波接一波,打破了李论此前几乎只投A轮前案子的界限。对他而言,摩拜已成过往,赚到了一些钱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此次复盘,给李论带来了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他认为投资人更应该去支持创业团队“独立发展,做大做强”的野心。要让这些创业者知道,还有人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要让他们坚信自己最后的归宿并不只有卖给AT。要想做到这一切,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就要打破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变成“忠言逆耳、愿景认同”的关系。



01

本可以有40%的年化回报,一打仗利润都没了


我们(当时)算了一笔账,即便把所有成本加上去,依靠租金的收入最后依然可以获得40%的综合年化回报。只是后来因为打仗了,大家才都没利润了。

摩拜是我们投的第一个B轮项目,金额也是当时投资项目里面最高的。这笔钱我们用了两支基金来投,因为要做风险控制,不可能在一个项目上砸超过基金规模15%的资金。当份额花掉之后,我觉得应该还要追加投资,就找了一些LP临时做了一个专项基金投,最后总共参与了4轮摩拜的融资。

摩拜虽然本身资产比较重,但它是一个挺好的资产管理模型。 我们算了一笔账,当时算一台车一天被骑5次,就有5块钱的收入。摩拜在北京只有5万台车时,每天一台车最高平均使用频率是11次。即便把所有成本加上去,依靠租金的收入最后依然可以获得40%的综合年化回报。只是后来因为打仗了,大家才都没利润了。

摩拜最高峰时,全国一共投了1000多万台车吧,投这么多完全是因为要和ofo打仗。说白了就是冲锋与反冲锋,你堆人海我也堆人海。他们当时杀红了眼,我的反对声音完全淹没在炮火声中,没有用。中国市场这么大,为什么总想着你死我活,还有人叫嚣三个月结束战斗,这哪里是互联网思维呢?



02

创业团队最后的归宿并不只有AT


至少让创业者知道还有人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不要让所有的创业者觉得我再努力,有再大的愿景都没有用,最后都是只能卖给AT。

摩拜的收购后来被很多人认为是腾讯的意志。 其实很多时候,BAT对一家公司价值的诉求,跟投资人或者创始团队是不一致的。 BAT有流量、交易、护城河等诉求,与此相比,创业公司独立发展的理想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BAT们已经是伟大的公司了,在一家伟大公司的羽翼之下,很难再诞生出另一家伟大的公司。

所以我们更愿意去支持团队独立的思想、独立的判断、独立做大的野心。做大只是一个结果,不少创业者还是有改变一些东西的愿望和努力,如果你不坚持跟他站在一起,不帮他,那你跟只逐利的投资人又有什么不一样?

这种现状我改变不了,但这不代表我不去努力、不去发声。至少要让天下赤子之心不要死掉,至少要让他们知道还有人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不要让所有的创业者觉得我再努力,干得再好,有再大的愿景都没有用,最后都是只能卖给AT。 不要觉得率土之滨都归阿里腾讯了。

这件事给我们敲响警钟,一方面,要找到那些真的有独立核心竞争力的创业团队;另外一方面,投资人应该告诉创始人什么才是应该坚持的。 创业者可能只创一次业,但投资人看了那么多项目的成功或失败,要对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要打破投资人和创始人之间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变成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变成一种愿景认同的关系。


03

做减法:中早期投资也要聚焦


投资人有时候就是要有这个定见,就像你做选择题,如果你一会儿选A,一会儿选B,最后可能就全军覆没。


与大多数关注中早期的基金不同,熊猫资本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打法。


成立初期,这家VC做了不少看起来有些出格的事。他们曾在全国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时,开了一辆车停在考场门口,车身上喷着“熊猫资本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几个大字。这种方式帮助熊猫在早期赚足了眼球,同时也打开了市场。但向市场宣传品牌的另一面是,这家基金成立至今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做减法。


他们定下规矩,重点只关注几条有机会跑出的赛道,比如消费、AI、出行、金融、文娱等,剩下的赛道就“直接pass掉”。pass的意思是完全不看。比如熊猫成立初期就pass掉了旅游和教育两个赛道。李论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提升效率的做法,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时间成本。


“市场上项目那么多,创业者那么多, 如果你什么都投,那么你一定会在每一个领域内把自己的炮火稀释。 投资人有时候就是要有这个定见,就像你做选择题,如果你一会儿选A一会儿选B,最后可能就全军覆没。”李论总结。


熊猫资本成立三年至今只投了不到30个项目,对于一家专注于中早期的投资机构而言,这样的节奏未免有些缓慢。 “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风格,即便在中早期我们也要讲命中率。”

过去,中早期投资常常信奉的逻辑是“覆盖”。中早期投资风险大,成功率低, “广撒网”是行业的普遍现状,但李论认为这种做法在逻辑上不太成立。 “整个市场的盘子太大了”,每一年市场上达成的交易有十几万,即便多投100个,也对加大获得好项目的机率微乎其微。


李论总结,熊猫资本的投资策略具化为三条准则:


  • 项目在国内是否有1亿以上的用户。 因为互联网公司做大的本质一定还是人口红利;

  • 投后回报是否有20倍。 理由是VC本身就有很高的死亡率,如果单个deal如果成功了,但不能挣到20倍,整个基金就不太能挣到3到4倍。

  • 18个月内能否有6倍账面回报。 一个早期项目如果能成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跑到龙头,市场不会给第三、第四名留机会。



04

打破边界:不以轮次和金额衡量


现在的市场已经不允许你用阶段来衡量自己了。时代在变,钱也在变。对基金的定义方式不能以公司估值或者融资数额为标准,而是以回报倍数为标准。


熊猫是一家专注于中早期的投资机构,但它又时常打破单笔投资规模及轮次的边界。摩拜单车是熊猫资本的第一个B轮项目,此前大多聚焦在A轮及A轮前。而到了今年,米么金服又打破了熊猫资本C轮的边界。


其实,熊猫资本并非一开始就是这种打法。此前,李论曾接触过教育行业后来成为新兴独角兽的VIPKID,其CEO米雯娟是熊猫资本其他几位合伙人在长江商学院的同学,合伙人梁维弘还在策源资本时就已经接触到了VIPKID,但当时囿于关注的领域、投资轮次、估值等原因,他们并未投资VIPKID。


就在不久前,这三位合伙人还在复盘这件事。反思的结果是,中早期投资并不应该以投资轮次或投资金额而衡量。“现在的市场已经不允许你用阶段来衡量自己了。时代在变,钱也在变。 对基金的定义方式不能以公司估值或者融资数额为标准,而是以回报倍数为标准。


“什么是中早期,中早期就是风险大回报倍数高。那么OK,如果这个项目的回报倍数可以,那么我为什么不投?”


边界的打开,来自于摩拜单车。2016年8月,熊猫资本领投摩拜单车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一炮而红。此后又接连跟投多轮。“摩拜是我们投的第一个B轮,先是投了数百万美金,然后紧接着一个月之后又投了几百万美金。”单个基金的份额不够,他们甚至又临时找了一些LP做了一个专项基金,连续投了四轮。



05

银弹合伙人制度:没有先来后到


真正的合伙人文化是,当大家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有了分歧,那就应该为了共同目标去让步。


有时在做过深入的研究访谈、潜在客户分析之后,会自己推翻自己,一两周之内,想法完全改变。李论笑称自己并没有太多偶像包袱,他更愿意调侃自己是吴下阿蒙,不停歇地学习,是他不断自我迭代的重要方式。

熊猫资本刚成立时,为了找到优秀的创业者,李论尝试着把估值在2亿美金以上公司的VP挨个去聊了一遍——王晓峰就是这么认识的。


“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去找红杉、IDG的人聊天,为什么他们会做的这么出色?”曾经有一个猎头公司的人跳槽去了红杉,李论得知后马上去找人家聊天。“你为么跳槽红杉?在那边呆了三个月有什么感受?”


大家都在学习红杉,但其实都只是学到皮毛。在李论看来,红杉赢在体系化,包括管理体系、退出体系、品牌体系等等因素,综合叠加起来才能确保整体的不断上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