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要先从企业财务四大基本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讲起,这四个体系分别是:会计核算管理体系、 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业绩评价考核体系
业绩评价体系
,是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最高境界。因为只要涉及到业绩的考核与评价,就必须有一个考核评价的基础或基准,也就是要先有一个比较参考的对象。想要将业绩管理考核的细致、精确,那这个考核的基础也就要首先做到细致、精确,而且口径能够保持一致。这个考核的标准或对象,就是
预算
。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就是公司上下各个部门、各个线条用数字固化下来的企业未来目标。由于预算的制定必须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同时需要按照当前的最小管理与核算单位来进行设定,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预算口径与财务核算口径应该保持一致。
比如说,部门设定、成本中心、销售收入分类、费用的分类等等,都应该与会计核算的口径一致。同样,销售成本的预算制定,也必须按照成本核算的流程进行,按照产品分门别类的按照标准成本的原则,确定料、工、费的各自预算值。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预算执行期间,保证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的数据口径与预算的数据口径同比、同口径。所以预算管理能够做好、做到位的基础和重点,有两个,一个是
会计核算体系
,第二个是
成本核算体系
。
会计核算体系
,是按照企业业务的实际情况、管理的需求和准则法规的规定,而将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数字化记录的一种语言体系。很多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它仅仅符合了会计准则和法规的规定,而忽视了企业业务实际情况、实际变化和实际的管理需求,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解放思想导致的。
会计核算体系的基本元素,一定是企业的
最小管理与核算单位
。抛开准则和法规的要求,只有当企业有管理需求的时候,才对业务产生了核算的需求。比如说,会计准则并不会要求你统计每一个业务人员的差旅费、招待费,但是从管理需求上,必须对每一个销售业务员的费用进行统计和控制,所以会计核算上就产生了这种费用核算的最小核算单位:个人。
会计核算还肩负着维护基础会计数据的工作,比如看似非常平凡的部门数据、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供应商、客户、账户等等,这些基础数据如果设置不当、维护不及时,都会导致后面成本核算、预算、业绩考核的种种混乱问题。
因此,会计核算体系是整个企业财务工作的基础与重点,后续所有的预算、业绩考核、成本核算的“大厦”,都要建立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之上,也是一家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试金石。
成本核算体系
,严格来讲并不是会计核算体系的范畴。因为从准则要求来看,只要资产负债表的存货符合“账实相符原则”,损益表的销售成本符合“配比原则”,这样在不涉及出口退税的情况下,准则是不会对成本核算有非常明确细致的要求的,至于你采用分批成本法还是分步成本法,至于你使用标准成本法还是作业成本法,这都不再是财务会计的领域,而是管理会计的范畴。所以很多企业就不重视成本核算体系的严谨和精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无法有效进行后续的预算管理和业绩考核。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的四大体系其实是紧密联系、彼此相关的一个整体。通过对上述四个体系之间逻辑关系的了解,我们可以将一家企业的财务水平分为四个等级:业绩考核体系做到严谨精细的,是财务水平最高的企业;只能保证把预算管理体系做好的企业,是财务水平第二等的企业;能够做好成本核算的企业是财务领域的三等企业,只能做好会计核算的企业,则是财务领域最末流的企业。
新书《财务思维》已经出版,当当京东有售 :
《财务思维:如何成为一个财务高手》(蔡千年)【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