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
调料让食物更美味的同时,却总归避不开重油重盐。
而醋,不但是一个神奇的例外,而且还能带来3个明显的好处。
1.获得更稳定的血糖:
血糖大起大落不是一件好事情,它对我们的身体并不好。
现在有很多研究表明:
吃精制碳水时,加些醋能够帮助稳定血糖。
因为醋中的乙酸会减缓淀粉转化为糖的速度,从而降低血糖反应[1]。
精制碳水,就是指精加工过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其中包括米饭、馒头、面条、米粥、米线、米粉、烧饼等。饺子、包子虽有馅料,但它们的皮儿也属于精制碳水。
2.获得更有营养的食物:
煎、炸、炒对所有营养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加醋可以减少营养素损失。
比如维生素具有怕碱不怕酸的特性,因此在菜里尽可能放点醋,可以减少维生素C和B的损失,用醋凉拌小菜和醋溜土豆丝,都有这个道理在。
做动物性食物时,醋还能使原料中的钙溶解得多一些,从而促进钙的吸收,比如、煲骨头汤的时候加入一点点白醋,可以促进骨头里钙的释放,更利于吸收。
3.获得更好吃的食物:
众所周知
,
高钠摄入已经被确认和多种慢性疾病有关,比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
而醋,
不但能让东西更好吃,还可以减少盐的用量。
因为
酸味
可以强化咸味,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 0.01%的醋酸,咸味更强。
2010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给出的答案,是
10 克
[2]
。
在这项研究中,一小群糖尿病患者吃了不同量的醋,分别是10 克醋(约 2 茶匙)、20 克醋(约 4 茶匙),或口服醋酸补充剂(醋酸钠)。
研究结果发现:
1)仅 10 克醋就能显着降低餐后血糖约 20%,而乙酸钠则没有效果;
2)醋随餐服用,降血糖效果最佳;
发表在《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的一项荟萃分析,推荐的量更多一点[3]。
在比对了一些质量较高相关研究后,研究建议大家如果想要达到较好的效果,那可以吃:20~28 毫升醋。这个量大概是 2~3 汤匙左右。
1.总酸值越高,质量越好
按照国家标准 GB/T 18187-2000 要求,酿造食醋的总酸应该 > 3.5 g/100 ml,数值越高,通常来说品质越好。
我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大多数研究使用样品醋,总酸值都在 5~6%,研究给出的建议也是基于这个酸度的醋给出的。
2.酿造食醋
,
比配制食醋更值得选
配制食醋,一般是在成品酿造食醋的基础上调配出来的。
对比以淀粉类、糖类物质或酒精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酿制的酿造食醋,它的风味物质、味道等都会相对弱一些。
3.固态发酵,比液态发酵风味更好
酿造食醋又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固态发酵主要是用高粱、麸皮等固态粮食及其副产品为原料,经较长时间发酵酿制而成,风味物质丰富。
而大部分的液态发酵是在粮食、糖类、果类或酒精等液态原料上,引入醋酸菌来酿制,缩短了生产周期,但产出的醋风味相对单一。
需要注意的是,肠胃反酸的人少吃醋。
醋本身就是酸性,反酸再吃醋,可能会加重不适。
尤其有些地区有喝醋的习惯,如果肠胃不适,就先还是缓缓吧~
参考来源:
1.https://www.quora.com/Does-adding-vinegar-to-rice-actually-reduce-its-glycemic-effect
2.Johnston CS, Steplewska I, Long CA, Harris
LN, Ryals RH. Examination of the antiglycemic properties of vinegar in healthy
adults. Annals of nutrition & metabolism 2010;56:74-9.
3.王天,徐同成,谢建伟,等. 食用醋酸对餐后血糖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9,17(3):144-147. DOI:10.3760/cma.j.issn.1674-635X.2009.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