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童书妈妈三川玲
分享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BA Community  ·  Jobs | Foreign ... ·  7 小时前  
GBA Community  ·  Jobs | Foreign ... ·  7 小时前  
包头晚报  ·  提前预约!“2.14”情人节领证攻略来了 ·  20 小时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宣布:下架! ·  2 天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宣布:下架! ·  2 天前  
成都日报  ·  最新,九寨沟景区紧急辟谣! ·  3 天前  
成都日报  ·  最新,九寨沟景区紧急辟谣!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童书妈妈三川玲

哭闹、生病、憋大便……入园焦虑也能成为我们和孩子成长的契机

童书妈妈三川玲  · 公众号  ·  · 2019-08-28 09:55

正文


每年入园季,幼儿园门口常常都是哭声一片,孩子在里面哭,有的家长还会在外面哭。


“分离焦虑 ”对于过来人,可以说得风轻云淡,对于身处 “分离焦虑 ”中的家长和孩子却是备受煎熬,我们再次聚焦 “分离焦虑 ”,为幼儿园的新生妈妈们提供了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实操方案,请大家热情转发给需要的朋友。


9月,孩子入园,眼见就到了。

孩子入园面临与家人分开以及适应全新环境的双重压力和考验,大部分孩子都会出现哭泣、尿裤子,不想上幼儿园,粘妈妈,生病等焦虑情绪和行为。


对孩子们的焦虑我们大人不妨这样解读:

假设:你是一个三岁的孩子
假设你是一个3岁孩子,就要离开妈妈和家,到一个全新的集体和环境,而且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则,甚至连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睡,都要按照统一的时间统一进行,当感到不安和需要帮忙时,不一定有人可以及时提供安抚和帮助。 你的身体会有什么反应? 你的心情会发生什么变化? 你会有哪些想法自动跑出来?


焦虑,是人类面临未知或不可控情景时的自然身心反应,是为了调动内外资源应对新情景、新挑战,以便重新回到可控和安全的状态。

入园的一段时间内,可能是一周,一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孩子会处在焦虑不安的情绪中,并努力适应新的生活和变化。 因此,孩子哭泣、紧张、不安,不想上幼儿园,粘人、容易发脾气、尿裤子,生病等焦虑情绪和行为,都是他们在适应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孩子们那些正常的焦虑行为
哭闹
这是孩子入园适应期的第一个正常焦虑情绪及适应的反应。
相信每年入园季,幼儿园门口都是哭声一片,孩子在里面哭,大人在外面哭(尽量不要让孩子看见)。 有些孩子入园的第一周哭得比较厉害,有些孩子因为好奇和新鲜,最初比较开心,但是当新鲜劲过后,入园就会反应比较激烈。


哭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个学会的表达不舒服、不愿意的方式。 其实,哭泣对于孩子有天然的疗愈作用,伤心,焦虑,害怕等情绪会随着孩子的眼泪而流走。 家人需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哭泣,并咬着牙,狠着心坚定地把孩子继续送到幼儿园。

抗拒
过去3年,孩子和家人建立了紧密而亲密的情感连结。 现在,离开家人进入与家完全不同的新环境,孩子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紧张,担心,不安等情绪,甚至在幼儿园里一天都在找妈妈,吃不好,玩不好,睡不好。

当孩子重新回到家人身边,回到熟悉的家,重新感觉到安全和舒适,不想回幼儿园是他们正常的焦虑反应,也是孩子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


而家人在理解了孩子不想上幼儿园背后的压力和痛苦后,可以允许孩子有不想上幼儿园的想法和情绪。 妈妈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理解宝贝,就像妈妈有些时候不想上班一样,妈妈可以做点什么让宝贝舒服一些呢?
家人可以和孩子玩他感兴趣的游戏,甚至玩幼儿园的游戏(孩子是老师,家人是小朋友),通过陪伴和玩,让孩子重新获得亲密感和安全感。 同时,依然需要按时把孩子叫醒,督促孩子洗漱,温和而坚定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并告诉孩子,妈妈会在宝贝吃完第三顿饭后准时在幼儿园门口接宝贝。


恋物
有部分孩子要求带上有妈妈味道的小毛巾,自己的毛绒玩具等,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能够比较好地度过没有家人陪伴的时间。

我女儿刚开始在幼儿园不睡觉,和老师沟通后,把她的安慰奶嘴带到幼儿园,睡觉的时候用一下,就比较容易入睡了。



生病
由于孩子较长时间处于焦虑中,并且由于睡觉,饮食等方面都在适应中,因此孩子的免疫系统会变得比较脆弱从而容易生病,比如感冒,发烧,肚子疼等。 也有可能是孩子在表达了不想上幼儿园得不到允许后,调动了身体智慧,希望通过生病而达到不去幼儿园的意愿。 如果孩子病了,家长以平常心照顾好孩子,不用过于关注和焦虑。
憋大便、尿床、尿裤子
一般而言,在放松的情况下,孩子才能正常大小便和午睡。 所以,刚入园的孩子会出现尿裤子,尿床,中午不睡,憋大便等行为。 对于孩子憋大便,大部分家长都会比较着急,担心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在孩子的适应过程中,孩子会无意识调动身体的智慧,尽量不在幼儿园大便,而将大便的时间调整到回家后,这是适应的结果,并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关于尿裤子,尿床,多带几条裤子和隔尿垫就能解决。
变弱小(退行)
大部分刚入园的孩子在幼儿园会出现尿裤子,尿床,遇到困难就哭泣等行为; 回到家后会更粘妈妈,要求妈妈为他做一些自己也能做的事情,如穿衣服,喂饭等。 孩子处在比较焦虑的情绪时,很多行为会退回到更小的状态,从而变得更脆弱,犹如我们焦虑的时候显得弱小无助,做事情很难正常发挥一样。
这个时候,家人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身体接触的游戏,如顶牛(用前额相互顶着,看谁的力气大),小宝宝(把孩子抱在怀中,一起回忆孩子小时候的事情),天气预报(在孩子的背上抚摸,模仿下雨,刮风等天气情况)。 通过游戏让孩子重新获得安全感,控制感和力量。



缓解孩子入园焦虑
办法有很多
虽然,孩子的入园焦虑是正常的反应,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包容地,淡定地、科学地帮助孩子缓解焦虑,甚至化焦虑为动力。
缩小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增加熟悉感
这几天,最好带孩子去幼儿园周边转转,如果可以,也可以去幼儿园参观一下,或者在幼儿园玩一会儿。 邀请幼儿园中班或大班孩子来家里玩,并分享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些有关幼儿园适应的绘本,如《大卫上学去》《我爱幼儿园》《魔法亲亲》《我好担心》《阿文的小毯子》等。


增强孩子上幼儿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邀请孩子一起去采购上幼儿园所需的物品并鼓励孩子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 孩子参与到入园准备的细节越多,就越愿意上幼儿园。

如果能够在入园前认识同班的孩子,并创造机会让他们一起玩,那就更好了。 我女儿上幼儿园时,班上刚好有个经常一起玩的小朋友,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不仅在幼儿园里可以一起玩,还邀约每天一起上幼儿园。

提升孩子自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客观评估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己收拾小书包等; 了解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如清楚地表达要喝水,尿尿等。 在入园前最好能够针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提升孩子入园适应能力,否则,孩子也容易有挫败感。
提升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孩子入园后,吃饭,洗手,上厕所,睡觉,游戏,活动等都需要按照幼儿园的统一要求,比如排队洗手,上厕所等。 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当排队付款时,可以告诉孩子,生活无处不排队,上幼儿园洗手也需要排队呢,在点滴的日常生活中渗透一些规则意识。


选择对的时间和地点与老师沟通
一般来说,在入园适应期,老师需要家长的配合一起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因此,老师比较乐于和家长沟通。 但家长最好不要在接孩子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原因是孩子在意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同时因为时间紧,老师也很难比较详细地告诉你孩子的情况。
用游戏疗愈孩子的焦虑
在新入园期间,孩子放学后需要确认家人依然爱我吗? 想我吗? 需要我吗? 孩子在幼儿园里需要服从各种规则和要求,基本上处于失控和无力状态,因此,回到家后,他们需要重新获得亲密感、安全感、掌控感和力量感。

虽然,在文章前面已经屡次提到“游戏”,但接下来还要再专门唠唠。 因为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家人可以用孩子熟悉的方式——游戏,来帮助他们重新获得亲密感、安全感、掌控感和力量感。
促进亲密感,家长可以尝试玩一些身体接触的游戏。 比如抓和逃,家长抓住孩子,把孩子抱住,抱得紧紧的,孩子想办法逃出去,然后再抓再逃等。

还有充电的游戏,妈妈把孩子抱在怀里,然后孩子假装是一个手机或iPad等电子设备,现在没电了需要充电,让孩子告诉妈妈插座插上了吗? 抱紧一点是不是就插上了? 充多少了……完全由孩子来控制。 妈妈在游戏中把孩子抱得紧紧的,帮助孩子重新获得亲密感,当孩子玩够了,会告诉妈妈充满了。
通常,重获控制感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做主导,制定或者修改游戏规则。 如机器人游戏,孩子可以决定如何玩,让机器人做什么,家长只需要遵守规则,傻乎乎地按照孩子的指令行事,就算撞墙了也要继续走。
家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即兴启动游戏,也可以跟随孩子的游戏,还可以在游戏中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现实困难,比如引导孩子学习人际社交技能等。 但关键是要让游戏玩起来,让孩子在游戏中大笑,笑声是缓解焦虑最好的方法。



家长的这些行为
只会助长孩子的焦虑
孩子入园后,能够吃得好吗? 睡得着吗? 尿裤子尿床后有人及时发现并帮他换吗? 有没有被老师批评? 有没有被小伙伴欺负……当家长过度焦虑的时候,会不同程度加剧孩子的焦虑,更不利于孩子的入园适应和焦虑情绪的缓解。

不能接受孩子的焦虑情绪和行为
家长希望孩子高高兴兴去入园,高高兴兴回家来。 当孩子出现焦虑行为时,家长不能接受,认为孩子自己不争气,甚至怀疑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不好,其他小伙伴欺负孩子等,并希望快速地拿掉孩子的焦虑。
过度关注孩子的负面表现还爱攀比
在接孩子的时候,总是抓着老师问孩子在幼儿园哭了多久、尿床了吗等等,单纯地关注孩子的负面行为,不仅如此,还会抓住其他家长,问你们家孩子入园适应吗? 哭了吗等等,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适应行为,比如可以和小伙伴玩,能够遵守规则等。
断断续续送孩子上幼儿园
入园的第一周,第一个月是孩子非常重要的适应期,一般来说只要度过了第一个月,大部分孩子就已经适应幼儿园生活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