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铅笔道
记者
赵芳馨
►
导语
衣食住行四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中,有一句俗语奠定了
“
食
”
的绝对地位
——
民以食为天。
而在
“
食
”
中,猪肉成为了一根不容忽视的顶梁柱。中国人均猪肉占有量
38.3Kg
、猪肉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48.5%……
这些被我们
“
吃
”
出来的数据,让生猪行业膨胀至万亿规模。
这个行业古老又传统。但我们之所以仍然研究猪业,则是源于近年来行业中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仍有大片空白等待创业者的进入,来分一杯羹
……
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内容:
1
、猪业的市场规模及现状;
2
、上中下游中,不被看好与仍有机会的环节;
3
、浅析中下游三类创业公司模式。
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采访,另根据部分媒体公开报道整理,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1
、生猪行业稳步发展
《中国猪业发展报告(
2016
)》称,去年生猪年出栏量
68502
头,猪肉产量
5299
吨,占全年肉类总产量的
62%
。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
18.66
元,比
2015
年上涨了
21%
,猪肉均价
29.35
元/斤,比
2015
年上涨了
18.8%
。
数据显示,生猪行业处于
“
猪周期
”
中的猪肉价格上涨时期,正在稳步发展。
2
、上游不断规模化,下游消费量下降
但这个传统行业也正发生着一些变化。
上游,虽然猪饲料的原料(玉米、大豆等)主要靠进口,但国际粮食价格下降也影响着饲料成本降低。
养殖端,生猪养殖不断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数量增加,比重上升。
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养殖场
26.46
万个,约占全国养殖场总数(
4656
万)的
0.57%
,而年出栏
50
头以下的养殖场数量不断下降,
2007
~
2015
年
8
年间从
8010
万个减少至
4656
万个,减少约
43.5%
。
同时,商品猪行情一反前几年的疲态,去年全年的出栏生猪平均每头盈利约
400
元。
反观消费端,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量却在逐年下降。
去年全国人均猪肉占有量为
38.3Kg
,比
2015
年下降了
4.0%
。随着饮食多元化,生猪行业越来越变成一个存量市场。
但在
“
民以食为天
”
的时代,这却无法阻挡创业者们涌入万亿市场,寻求新的机会。
在分析行业机会之前,我们先来理清生猪行业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上游主要是饲料、疫苗、育种,中游由养猪场、猪经纪、猪贩子和屠宰场构成;生猪被屠宰后变成猪白条,经批发商(简称一批、二批、三批)、零售终端到达消费者的餐桌。
◆
图片整合自峰瑞资本、链猪
1
、上游:机会少,不被看好
三大环节中,上游不被创业者和投资人看好。
峰瑞资本饶德孟曾在他的生猪行业报告中表示:饲料行业集中度不高,进入门槛低,毛利在
10%
左右也比较低;疫苗、药品行业门槛相对较高,尤其是前者,但几百亿的市场规模小,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才更具竞争力。
而育种环节对企业的要求最高。
育种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无收益保障的特点,小企业较难运作,最好由国家牵头。
2
、中游:屠宰产能过剩,看好流通和养殖
屠宰行业较为传统,目前已形成了双汇、雨润等头部品牌。此外,各省市的屠宰场也具有地域性的优势,与当地的一级批发商紧紧捆绑在一起。
创业公司难以插入现有格局。此外,据链猪创始人刘九谷介绍,屠宰场已经产能过剩,近年来有些厂子的开工率不足设计产能(指正常条件下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的五分之一。
相比之下,养殖环节更有机会。
随着养猪场不断规模化,养殖也在向专业分工靠拢,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就是典型案例。
通过轻资产运作的模式,农民向温氏订仔猪,专门负责养殖,而温氏提供养殖过程中的一系列疫苗、饲料、兽药以及管理、技术指导等。等到肥猪养成,农民可以把猪交付给温氏销售,后者按照订仔猪签订的合同价格,为农民结算养殖成本和收入。
◆
温氏模式,图片来自中信证券研究部
这里存在的机会是,创业公司可以利用
SaaS
等手段,获取养殖数据,进而用数据打通农资、金融、销售等环节
。代表公司为猪之宝,具体模式将在下文提及。
生猪流通方面,有两个角色不容忽视
——
猪经纪和猪贩子。
猪经纪起到信撮合的作用,相当于养猪场对外发声的门户,每卖出一头肥猪,农民就要给猪经纪
10
元。猪贩子承担的职能复杂,选猪、运输、垫资(生猪经屠宰后,屠宰场根据出肉率等指标计算售价,因此先由猪贩子把钱付给农民)等。
这一过程中,有没有可能让养猪场直连屠宰场,对接双方需求?有没有企业能够整合猪经纪和猪贩子的个体化行为?
代表企业
“
链猪
”
,正在进行整合生猪供应链的尝试。
3
、下游:流通环节、新品类和品牌有机会
同样是峰瑞资本饶德孟指出,猪肉流通阶段,次终端(二批、三批),里面有较大的可优化空间,同时这里也是流通环节的利润集中区。
这里的机会在于,如何吃掉本属于二批、三批的利润。
第一,可以进一步整合供应链。
比如上述的
“
链猪
”
,它想在未来直连养猪场和零售终端(主要是个人摊铺),实现反向供应链。
第二,用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但企业打造一个新品牌并不容易,首先要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其背后的支撑是企业构建的供应链壁垒。
比如快速扩
300
多家门店的
“
钱大妈
”
,作为社区生鲜连锁店,公司在山东、河北、云南、广东等地都布局了种植基地供应商,并在广州、深圳两地建立城市配送中心,食材采购、打包、分拣、到店整个作业过程不超过
12
个小时,主打
“
不卖隔夜肉
”
的口号。
此外,依托消费升级的趋势,企业也有可拓展的空间,用新品类打出差异化优势。
侬门刀客创始人向平东表示,创业者可以从猪肉行业中高附加值、容易规模化的单品切入,比如黑猪。
但从数据来看,黑猪市场不大,可能只占到
5%
~
10%
的市场空间。
猪肉行业有约五亿头猪的年销售量,黑猪的行业天花板就在
5000
万头。
这条路上也不乏有尝试者已经发展壮大,例如北大学子陈生创立的
“
壹号土猪
”
。
它是新品类
+
品牌的结合,集育种研发、养殖生产、鲜肉销售于一体,采取
“
公司
+
基地
+
专业户
+
连锁店
”
全产业链管理模式。
创业者入局,该如何避免与巨头竞争?
向平东表示,先扎根区域市场,再拓展全国。他创立的侬门刀客目前仅分布在湖北地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新品类意味着更好的质量和口感,这就要在育种上下功夫。
而对创业者来说,育种环节过重,可能缺少资金和抗风险能力来与大企业拼杀。
1
、猪之宝:
SaaS
获取养猪数据
“
泛温氏
”
模式各方共赢
与很多农业项目类似,猪之宝选择用
SaaS
切入生猪行业。
系统把生产链条变成算法,生成自动化指令,再将养猪场的每日任务分派给不同环节的技术员。之后,猪之宝会对日常工作进行分析,生成日报、周报、月报等实时动态管理报表。
SaaS
用于猪场管理后,猪之宝能够获取养殖数据,进而与农资、金融合作,还可对接屠宰场,涉足生猪交易。
◆
猪之宝简易模式图
这种轻资产运作与温氏集团的模式,被称作
“
泛温氏
”
模式。
后者也是为养殖户提供饲料、药品、金融服务等,养殖户只负责养猪,之后温氏回收生猪,进行后续销售。
(
1
)模式轻、盈利方式让各方收益
两种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农民获得利益的方式
:温氏的盈利点在于销售生猪后,与农民分成;猪之宝的收益来源于销售体系之外,平台向猪贩子、屠宰企业收撮合费,向饲料厂、药厂收取利润返点,同时与资金端分利差。资金回笼至平台后,扣除成本、利息等,平台将按照行情价计算出的养殖利润全部返给养殖户。
(
2
)数据体量不够大
串联上下游各环节的基础在于有足够体量的养殖数据。
目前,全国约有
3000
家养殖场安装了猪之宝
SaaS
,去年
12
月起,统购统销养殖户
40
~
50
家,控制母猪头数约
1.6
万,即生猪年出栏规模
30
万头,约占去年生猪出栏总数的
0.043%
。
2
、链猪:整合猪肉供应链,直连养猪场和屠宰场
该项目定位于猪肉供应链平台,直连一级批发商订单与养猪场。
“
链猪
”
本质是
B2B
模式,中间的猪经纪和猪贩子两环节,
“
链猪
”
选择越过或让其进行职能转变。
团队设计了一款类似于
SaaS
的生猪交易信息系统
,可以把生猪出栏、运输、屠宰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输入系统中。
这样一来,
“
链猪
”
获取了原先只有猪经纪知道的生猪信息,由此代替猪经纪的信息撮合作用,养殖数据也省去了让猪贩子现场选猪的步骤。同时,一级批发商直接把定金打给
“
链猪
”
,后者再去养猪场选猪,不存在垫资一环。最后,猪贩子只剩下运输功能,也由此转变为生猪运输商。
屠宰场也在原先的设计产能之外,转变为与
“
链猪
”
合作的代工厂,赚取几十元的代宰费。
◆
“
链猪
”
简易模式图
(
1
)每头猪节省
30
~
60
元的成本
“
链猪
”
直连养猪场和屠宰场的模式跑通后,每头猪大约能节省
30
~
60
元。
其创始人刘九谷算了一笔账:猪经纪部分省掉了
10
元,过去属于猪贩子的利润还能省
10
元,此外屠宰场原先的加价刨去代工费也优化了约
40
元。
(
2
)自建渠道考验整合能力
现阶段,
“
链猪
”
除了直连养猪场和屠宰场之外,还在尝试匹配养猪场和一批的采买需求
,已完成
500
万元的订单,毛利
4%
。
但
“
链猪
”
的最终目标是反向供应链,根据下游需求订单,来推动上游生猪的计划匹配。
刘九谷想覆盖占猪肉销售
69%
份额的门店生意,直接聚集小
B
端的订单再直连猪场。那时,一批将会变成
DC
物流商(即配送中心)。
打破传统的批发商模式,意味着
“
链猪
”
要自建渠道,串联养猪场、屠宰场、物流等各个环节,十分考验其整体的整合能力。
3
、侬门刀客:从黑猪单品切入
养殖供应双管齐下
消费升级大潮中,向平东成立了专门售卖黑猪肉的侬门刀客。
与上述两家公司轻资产的运作模式不同,侬门刀客包办了养殖与供应环节。
(
1
)摸索
7
年养黑猪,模式重
为了保证猪肉质量,侬门刀客在湖北自建了养殖场。
黑猪在此生长八个月以上才能出栏,以保证肌腱、脂肪部分长成。明年,向东平希望自建基地的年产量能够达到
1
万头以上。
提升产量之后,侬门刀客要改善黑猪肉的质量。
正如前述所言,这需要从育种环节来切入,目前,侬门刀客正与农业大学对接品种、饲料配方等合作,并定制出一套养殖标准。
“
但这是很漫长的计划,没有三五百万的资金投入都没办法启动。
”
(
2
)为小
B
端供应猪肉,打造品牌提高附加值
考虑到初创企业难以用直营模式扩张,侬门刀客选择以加盟的方式,服务社区中的夫妻肉店。
除了为加盟店供应
20
多种黑猪肉类产品之外,侬门刀客还为它们提供店铺选址、店面装修、销售培训技巧等服务。目前,侬门刀客先从向平东的家乡湖北起步,在武汉有
30
多家加盟店。
下一步,向平东想让侬门刀客形成渠道和品牌优势。
他计划参与菜市场改造计划,让侬门刀客成为精品菜市场中的品牌供应商。另外,侬门刀客正在众筹一家品牌餐厅,在此把加盟店内销量不好的产品做成猪肉深加工产品,以此吸引增值用户。
1
、猪业市场广阔,高达万亿,且行业正处于上升期,稳步发展。
2
、上游农资、育种不被投资人看好,中下游养殖、流通、品牌等环节仍有机遇。
3
、投资和创业机会:养殖方面倾向于轻资产运作模式,分工专业、各司其职,企业负责养殖管理,提供农资、金融等服务,农户负责养猪;流通环节倾向于整合、重塑供应链;具有品类和品牌优势的消费升级产品更有竞争力。
编辑
薛
婷
校对
孙
娇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我是本文作者赵芳馨,关注农业的温柔一刀,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fangxin558686。(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报名金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