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分叉的螺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VC/PE/MA金融圈  ·  逆袭1200亿,河南85后赢麻了 ·  4 小时前  
摩尔投研精选  ·  重磅升级!“AI小财神”推理能力全面升级, ... ·  7 小时前  
Wind万得  ·  DeepSeek席卷多行业,券商解析发展趋势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分叉的螺旋

番茄往事(11)——番茄酱革命

分叉的螺旋  · 知乎专栏  ·  · 2017-04-28 13:56

正文

虽然商业番茄酱的味道自1906年以来基本保持恒定,但其生产过程却发生了变化巨大的变化。今天的番茄酱制造工艺与100多年前的制造过程几乎没有共同之处。从田间生产到工厂加工;从包装到销售,工业化的进程改变的不仅仅是番茄酱的工艺,无形中改变了番茄遗传改良的方向。

首当其冲就是番茄种植产地的变迁。20世纪早期,番茄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海岸和中西部平原,当时番茄酱的产业中心在印第安纳州,美国将近25%的番茄酱产量来自这里。但是东海岸和中西部平原并不是番茄的理想产地。为了追求口味更好的番茄以更低的生产成本,很多番茄酱生产商开始寻找替代之所。加州中央谷是一个理想的番茄种植区域,番茄种植季节的时间比在东部和中西部更长,而且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充裕。因此,加州在成为“硅谷”之前,其实也可以叫做“番茄谷”。伴随着番茄种植中心的转移,大量的番茄酱制造商落户加州,现在最大的番茄酱制造公司亨氏,也将他们的番茄酱制造产业搬到了加州。现在每年加州种植的用于工业加工的番茄约占全世界的40%,而大部分最终加被工成了番茄酱。( Archive of tomato harvesting )。

从1960s年代开始,加州番茄种植的工业化的进程与第一次绿色革命交相辉映。番茄种植面积从、单产量和总产量都在急速增长( FAOSTAT )。1962年,第一台商业番茄收获机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收获效率,仅仅用了4年就推广到95%以上的面积( Changing Patterns of Tomato Production in California )。然而这看似水到渠成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随后几十年间,工业设计上的改进也在不断提高收获效率。此外,番茄品种也要朝着适应机械化的方面改良,而这个构想最早是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Hanna提出,后来又不断发展和完善。


机械化进程中遇到第一个问题是番茄植株形态。原本无限生长的番茄并不适合机械化的作业,但是 sp 番茄的发现让机械化变得可能( 番茄往事(7) )。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sp 基因压缩了番茄纵向合轴单元的大小,株型变得矮小紧凑,总体生物量降低了,产量无法得到显著提高。而且当果实变得集中时,番茄藤蔓支撑不住,当生长到一定高度,需要搭人工支架防倒伏。否则果实接触了土壤病菌,容易腐烂。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中,移植、铆合、修剪、捆绑这些支出达到番茄生产总成本的55%以上。这也让机械化的优势无法进一步提高。

既然向上生长的空间被锁死,唯一的出路就是降低高度,增加侧向分枝,以横向空间换纵向空间。在1990s年代初,在加州提出了紧凑生长习性番茄的概念( Compact Growth Habit Tomatoes )。这种番茄的特定就是植株矮小,植株高度只有40~50cm;侧枝发达,单株覆盖的直径达到60cm,匍匐生长;植株茎秆粗短,强度能够支撑果实,不需要大支架和捆绑。在大田条件下,植株刚好覆盖到聚乙烯薄膜,而不会过度生长到过道,保证大部分的果实都在薄膜上。


这个概念的实现主要得益于两个基因。一个是 br 基因( brachytic ), br 基因让番茄增加侧枝生长,同时侧枝节间距缩短,强度提高。另外一个基因将直立生长转变成促进匍匐生长,但是至今未克隆( Prostrate growth habit )。

此外,还要考虑番茄果实大小的限制。要知道1950s年代以前,人们偏爱又红又大、软糯多汁的品种,为满足这个需求,果实的重量一度达到200~250g,由于是人工采摘,果实的保护相对来说还算完好。然而机械无法对番茄的采摘过程进行有效的保护,这种又大又软的番茄经过采摘机后,几乎体无完肤。所以第一个迫切的需求是降低果实重量。长期的育种经验积累让果实的大小相对来说更好控制( 番茄往事(5) ),适应机械化理想的重量为75~80g。

除了果实大小,果皮硬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不管是果实大小还是硬度,都是数量性状,要获得理想的性状都需要不断的选择和积累。而果实硬度则关注地比较少,因此不要抱怨现在市场上的番茄都是硬邦邦的,这都是经过多年选择留下来的不然过不了收割机那一关。包括第一个成功推广的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是VF145B7879,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他们成功将果实重量控制到了75g,并且将果实硬度提高到中等强度。后来弗罗里达大学也推出了适合机械化的品种Florida 1346,以及Florida MH-1,这些品种大都是来自亨氏公司的种质资源。追根溯源,亨氏公司的品种来自醋栗番茄和普通番茄杂交的后代( The tomato crop: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ement )。也就表明,今天大多数硬果皮品种可能都是来自早期这个相似的遗传背景。


收割机将番茄植株从地上部分与根部切断后,将整株运送到传送带上,通过机器的震动将果实从藤蔓上分离下来。就像落粒性在水稻驯化过程中的重要性,番茄果实的脱落性也深刻了影响了机械化的进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