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洲国际的研发能力,为它带来了耐克这样的新客户。
近年,鞋类科技不断革新,一些面料、设计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如耐克的Flyknit、阿迪达斯的NMD等,都受到鞋迷热追,带动了这些运动品牌的收入增长。Flyknit鞋与传统鞋面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鞋舌、鞋面、后跟等部位,整个编织鞋面就是一块完整的布料,这种一体成型、带有伸缩弹力的鞋面更利于贴合不同的脚型。但其制作复杂,在控制机器编程部分有不小的难题,最初也不能做到大规模生产,只能批量实验。
2011年,耐克邀请其供应商丰泰作为Flyknit鞋面技术落地生产的合作方。丰泰最开始购入了150台编织机为耐克试产了700双Flyknit运动鞋。但是由于Flyknit生产工艺难以掌握,丰泰认为Flyknit技术是否能够推广存在不确定性,且Flyknit生产机器无法用于生产除此以外的产品,因此在2012年放弃了Flyknit量产订单。
而申洲国际却接下了这个棘手的订单,并在2012年购入2000台设备用于这一订单。申洲国际的底气,来自这家身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一直以来对技术投入的看重。
申洲国际全产业链中,涉及面料织造的前两个流程对技术设备的依赖较重,其中“面料制造以及针织”需要全自动设备进行24小时不间断生产,而“染色及整理”的部门依旧需要在设备上花费大量支出,并且需要面临污水处理等难题。这一特性决定了申洲要在技改和设备升级上花费较大的经费。
马建荣从1997年接手企业后,便不遗余力地砸钱做技改换设备。1997年,申洲拿出3000万元做了污水处理厂,并引进意大利、德国机器进行了设备改造。到了2000年,申洲的净利润达到了2.1亿元,是1997年的19倍。其1998年购买的意大利拉毛机所生产的面料,2000年已成为了申洲的主打产品。
在享受到了设备改造和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后,马建荣越发加重在技改上的投入。2005年11月,申洲国际上市后,马建荣又投入9亿元更换了厂里老旧的染色机和织布机等设备。
申洲对技术设备重视到了什么程度呢?2016年有媒体报道称,申洲的工厂几乎不对外开放参观,其生产设备、管理流程、运作模式等,都是企业的核心机密。像智能工厂、无人车间等高科技项目,都是像申洲这样的大企业在着力推进的研发项目。
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至2016年,申洲国际总共申请了188项专利,其中面料开发91个,技改以及设备研发97个。其技改以及设备研发集中的2014-2016年,3年共申请95个。在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纺织业中,申洲国际对研发的投入着实不小。
在这个看似准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的纺织行业中,马建荣通过主动加码技术革新让申洲国际成功领跑于其他竞争者,并获得了优质客户。截至目前,申洲对Flyknit鞋面供货量仍占总量的70%以上。2016上半年,Flyknit对于申洲的营收贡献也已经达到6%。
代工界的另一个巨无霸富士康也有类似的经历。追求完美的苹果公司对代工厂要求严苛人尽皆知,其在2012年推出的iPhone 5要求“铝合金边框及后盖的划伤、凹陷标准是0.02mm”,很多企业难以生产出合规格的产品,最终只有富士康能完成,苹果订单还是落在了它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