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浪科技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新浪科技官方微博 @ 新浪科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iPhone17Air将成史上最薄iPh ... ·  4 天前  
IT之家  ·  华为Mate 70,定档! ·  4 天前  
硅星人Pro  ·  所有AI应用的尽头,是MBTI?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浪科技

专访360手机李开新:周鸿祎说手机不做不行 可现实呢?

新浪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1-17 22:50

正文


等你点 新浪科技 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导读

李开新一站到台前,就收获了各种意味不同的注视,期待的目光不少,好奇和怀疑的打量更多。

文|新浪科技 余 一

华为老将、荣耀功臣、360手机新帅的三个标签,再配合着2016年年末流传的360放弃手机业务的传闻,李开新一站到台前,就收获了各种意味不同的注视,期待的目光不少,好奇和怀疑的打量更多。


虽然去年12月27日,360才公布了李开新正式升任为360手机公司总裁,全面负责360手机工作的消息。但12月5日,李开新已经以新掌门人的身份,召开了一场媒体沟通会。


在沟通会上,李开新回答了新浪科技关于换帅之后周鸿祎对他的期待,三大系列销量以及进军中高端等问题,也不回避地谈论了前任祝芳浩。但第一次公开亮相,他明显有点紧张。如果同时问了两个问题,他几乎都要追问第二个问题是什么,而且场合所限,很多问题只能点到即止。


上次沟通,他给包括新浪科技在内的很多媒体,留下了一个长相酷似张嘉译,坦诚却不太善于言辞表达的印象。


之后李开新又重新回到了低调的状态,很少对外发声。直到这次专访,新浪科技和他深度讨论了360手机的出路和机会,以及国产手机厂商面临的新挑战和旧问题时,才修正了他不擅表达的最初印象。


他依旧很坦诚地承认,360手机需要去解决用户关于“360居然做手机”的疑问,在2千以上的价格档位和华为、OV暂时没有可比性,主打的安全牌还没有真正地触及用户痛点,以及行业普遍遇到的涨价和成本上升的问题等等。


不过他也很坚定地告诉新浪科技,虽然大家都在寻找手机之外的下一个平台,但是由于移动的便捷性,和低成本、规模化的现状,手机可能形态有所变化,但在长时间内依旧是最重要的平台,对于未来的智能硬件、甚至是VR/AR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是最好的承载平台,这个时间不会少于10年。所以360肯定会坚持做手机。


剩下的就是如何做好的问题。对于突破高端市场,打造品牌,娱乐和体育营销和扩张线下渠道,这些热门方向,李开新说暂时都不是360手机的重点。


“其他厂商视线投向高端,会留下新的空隙,1000-1500的价格档是360手机明年的主打市场。我也不打算单纯地做品牌,360手机现在还处于通过产品能力带动品牌提升阶段,还没有到通过品牌来带动产品的阶段”。


至于逆袭机会在哪,李开新说,他期待手机产品作为快销品,不断更新换代产生的新机会,和360手机稳妥上升的未来。


Q=新浪科技     A=李开新



关于360手机的两个疑问

为什么做和怎么赚钱


Q

来采访之前,有位朋友很疑惑的问我,“360也在做手机吗”,要怎么解决这种疑惑,让用户去选择360手机?

A当我们买电脑时,会比较内存是多少,芯片、显卡、声卡是什么样的,同样花了1000元,买这样的产品,会买到什么样的配置,买那样的产品,会买到什么样的配置,这是最直观的感受。我觉得需要告诉用户,同样的价钱,买360手机,能买到什么样配置的机器,这是最直观的感受。


我们还要告诉用户,360的用户体验是什么样的情况。各个厂家OS有自己的特点,有不同和侧重,我们会把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讲出来,当然看别人做得好的地方,也会学习,我们会告诉用户花1000元能得到什么东西。

Q

2016年年底,有很多360要放弃手机的声音,最终周鸿祎用换帅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手机对于360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坚持要做下去?

A360的核心业务是PC端的工具软件,收入、利润依旧很好,如果周鸿祎知足了,那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是上网人群迁移的趋势太明显了,和PC端不同,PC厂商对于工具类软件公司是很开发和欢迎的,而手机厂商更趋向于自己做。


未来智能硬件、人工智能必定是大趋势,单纯靠软件切入碰到的阻力也是越来越多,这是周鸿祎要做手机核心原因。而且我认为,手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依旧会是最普及的应用平台。这个时间至少超过10年。


PC是放在家里或办公场所,手机、电视或者其他智能家居都可以替代掉它的部分功能。而手机是随身带的,解决的是不在固定场所时的需求,而个人随身又不可能带太多东西。所以移动场景下,未来很多智能硬件,包括VR/AR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应用,手机依旧是最好的承载平台,只不过未来形态会有变化。


这个角度来讲,周鸿祎肯定要坚定不移地去做,除非他准备放弃移动端的业务,那是另外一回事,而目前360显然要在移动端继续往下走的。

Q

现在成本上升很快,美元在升值,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增量市场的东风又过去了,似乎看到的都是难题,要怎么回归商业价值,怎么去实现盈利?空间在哪?

A在定价上肯定不能像过去那么极端,过去周鸿祎讲的硬件免费是要调整的。


下一步规划时,我们也要把产品做好,看看我们规划的产品需要解决哪部分人群需求,不可能做出一个万能的东西,满足所有人需求,机器很好看,工艺又很好,配置又是最高的,什么都是最好的,价格也是最低的。我可以把面向客户群的核心需求满足好可能是需要做好的。


另外管理上还是要下功夫,怎么挖掘潜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这部分我们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预测2017

手机产业链都在调整节奏 安全最重要


Q

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有很多非常大的变化,今年还会有这么大的变动吗?

A我个人觉得短期应该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动了。市场的变化和产品运作的模式,很多都已经表现出来了,大家都在互相学习。技术上,也很难体现出非常大的区别。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三季度开始,整个上游涨价,器件供应紧张给厂商都带来一定的压力。2016年,乐视走得比较坎坷,对整个供应链和其他手机公司都有所警示,到2017年,大家做事情可能会更多考虑运营的安全性。

Q

2017年手机厂商们会走向保守?

A不管过的好的,还是不好的厂商,2017年都会有节奏的调整,厂商们应该都不会像前两年一样用过于激进的方式扩张。


不仅仅是厂商,上游供应链和渠道商也是类似态度,小米的成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震动。上游和渠道商觉得没有搭上小米这班车,下一班车过来千万就别错过了,但2016年大家态度发生了改变,觉得安全是最重要。

Q

那么现在手机厂商的洗牌是到了快结束的状态吗?

A结束肯定谈不上,应该说大家进入到更理性、相对更稳妥的状态。


元器件涨价

产业链毛利均偏低 明年涨价或继续


Q

三季度以来,手机元器件涨价幅度很大,甚至还有涨价三倍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价格波动?

A整个手机产业链,大家的生存压力都比较大,整个毛利水平都很低。上游器件供应商,除了个别属于垄断性器件,例如高通的芯片、三星的存储、屏幕,属于垄断性资源,绝大部分企业生存的压力都比较大。


市场需求角度来讲,需求还在增长。尽管国内增幅没有原来那么大,但还是微增的状态,2015年出货4亿多,去年是5亿,海外也有一些需求。


涨价有主动性也有被动性的,三星因为产品流动性问题,导致公司财务压力很大,希望能在别的方面弥补,三星涨价也助长了跟风效应。

Q

明年元器件价格还会继续涨吗?还是会回落到原来的价位?

A据我们了解,明年还会继续涨。

Q

会不会给手机厂商带来很大压力,让厂家不得不涨价,或者需求高端溢价的突破?

A可能是这样的方式,手机厂商压力确实会很大,魅族已经宣布他们的产品要涨价了。而且这种压力不仅仅是在终端厂商这里,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小品牌厂商恐怕压力更大,因为上游元器件的涨价,让他们很多合同,在签的时候还是能盈利的,等到交付时发现是亏损的。

Q

360会怎么应对元器件涨价的问题?

A第一,我们要提前锁定一些资源,这个角度来说,或许对我们还是个机会。360手机的总量需求没有那么大,可以提前付钱锁定资源。第二,从器件管理角度来讲,会把不同产品的一些器件尽量统一起来,从成本管理上会好一点。第三,内部管理要做得更细一点,通过内部挖掘增效,提高效率。


三千元依旧天花板

华为、OV之外都不算成功是因为孙宏斌不需要业绩对赌


Q

今年大部分手机厂商都在尝试突破3千、4千甚至5千的价格档位,汇率变化和元器件涨价,会不会客观上推动这个档位的竞争更加激烈?

A通过突破高端获得溢价,来抵充成本上升压力,不是对所有的厂家都适合。华为、OPPO、VIVO会比较适合一点,卖3000元以上的机器对品牌的要求实际是很高的。


三年前,华为、OPPO、VIVO,消费者只能接受他们2000多元的机器,超过3000元消费者就不愿意买单。最近几年,华为多次尝试做3000元以上的机器,但之前都不能算完全达到效果,直到华为P9才真正达到了效果。


突破三千元价格,性能和配置已经不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品牌作用很重要。而消费者、市场对品牌的接受度需要时间。


2016年,由于三星出现问题,刚好市场空出来了。另一方面,品牌不断成长过程中,消费者也慢慢可以做到能接受这个价钱。华为、OPPO、VIVO在3千档位立住了。


但其他品牌都还在尝试的过程中,都不算成功,3000元对大部分国产品牌依旧是个很重要的门槛。

Q

3000元及以上的用户有什么特点?

A其实超过2000元以上的人群都是偏商务的用户。他们对于机器的性能要求,可能还要低于千元使用用户对机器性能的要求,对机器商务功能要求高一些,或者品牌要求高一些。

Q

360手机明年会试着冲击3000档吗?会把塑造品牌作为工作的重点吗?

A把产品做好对我们来说是最关键的。360手机现在还处于通过产品能力带动品牌提升阶段。而大品牌,例如华为、OV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到通过品牌来带动产品的阶段,大家阶段不一样。我们的目标还是要建立自己相对核心、相对稳定的用户群,服务好这个用户群。


线下渠道

手机自然更替的量依旧很大


Q

今年OV爆发之后,大家都开始拓展线下渠道,但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一样,应该也是有一定容量的,现在渠道会不会也趋于饱和?

A国内手机市场75%的量还是通过线下完成的,消费角度来讲,一年出货量5亿部,增量市场应该是饱和了。但是手机产品更新换代还是比较快的,尽管不像前两年换机潮那么大的增量,但光是每年自然更替的量依然是很大的。


第二手机是消费品,只要产品能真正满足客户、消费者的需求,总会有机会。消费者几乎不存在没法更换或完全不更换消费品的情况,也很少有消费者会认定一个品牌持续走下去。所以现在的市场足够手机厂商好好地去做,关键还是要把自己的东西做好。

Q

走向高端,似乎往往和线下渠道结合在一起,360手机对于建设线下渠道是怎么计划的?

A我的压力没有其他手机厂商那么大,现阶段而言,360手机还是重点打造好N系列,在1000-2000档位站稳,所以还有时间一步步稳妥地去布局。

Q

网络用户获取的成本更高,还是电视用户成本更高?

A比较来说,其实电视成本还是更高,地方电视台的成本相对低一点。


从电视用户角度来看,应该是10岁以上,50岁以下的人群,中间年龄段看电视的人群比例是非常低的,现在手机通过电视传播的并不是特别多。


不过针对特定人群,比如湖南卫视或浙江卫视的节目,这些人群和刚才说的还是不一样的,热播节目的人群和手机覆盖的人群是强相关的,要做的话成本很高。体育营销和娱乐营销,我们应该会做一些,但不是重点,360手机会把纯粹品牌类的宣传,更多转到产品上来。


360手机VS小米

路径不一样


Q

360 N系列的主要对手是红米和魅蓝,如果要扩大市场的话,必然要直面他们,而小米魅族的知名度更高,要怎么去竞争呢?

AN系列是1000-1500元价格档位,定位要稍微高一点。红米的人群和F系列人群比较接近,红米的用户一般是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或者偏重第一次用手机的人以及40岁以上人群、年龄偏大人群的基本上网要求,但他们不是手机的重度用户,这个人群和F系列的人群比较接近。


N系列覆盖的人群是互联网重度人群,这部分用户人群是20-30岁之间,这部分人群基本已经到了大学或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人群。这部分用户对机器性能要求是比较高的,而且希望少花钱多办事,N系列手机卖得好,就是因为贴合了这部分需求。


但是需要承认的是,和他们相比,对于360手机来说,不足在于,大家会说“360也在做手机吗?”这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Q

有很多人会说,红米卖得好,反而阻碍了小米往高端走。那么把重点放在1000-1500元档位,会不会影响360手机往上走?

A我不担心这个问题,我们走的路径和小米不一样。小米手机最开始是在1999元的档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极致性价比。由于量的压力,小米开始做红米,虽然带来了量的增加,但是红米和小米两个产品之间的区隔,包括产品配置、特性的区隔做得不够好,不够清晰,甚至有些红米的产品和小米的配置比较接近,这给品牌带来了一些伤害。而且1999价位的小米手机,也没有在这个档位真正安全存活下来,其他品牌也在不断冲击它的位置。


360手机品牌的发展过程来说,开始做的是f系列500、600元机器,后来我们做了N系列、Q系列,我们在配置上做了区隔。


华为和三星都是从低价位逐步往上走,从几百元到上千元,再到现在的几千元。并不是说之前做过这种低价位的机器未来就不能做高价位的机器,而是高价位的机器和低价位机器产品特性上要做好区分。往上走的时候大家是接受的,但从高往低走,回过头再想拉回去,这个难度就增加了。


手机安全

依旧处于自嗨状态


Q

高配置是360手机主要的一个特性,安全牌会怎么打?

A安全肯定是360手机一个长期的特性,但是我们安全还可以做得更好,安全的需求应该越来越进化,怎么样找到和大家的体验更密切,或者让大家感觉更直接的安全特性,这是我们要去努力做好的。

Q

现在有很多手机都在打安全牌,但是很多人都觉得这些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重视程度远远比不上电脑,手机真正打动人的地方似乎并不多?

A每个层面或者每个年龄段的用户对安全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我们去年也在做一些探索,但核心问题并没有解决。


尽管安全是个痛点,但无论是8848包装的、还是金立包装的,还是我们自己包装的特点,尽管部分解决了问题,但解决的还是不够好。大家都很难很清楚地说到每个人心坎儿里。我认为,这点还是要认真地研究一下,,还有千元机人群对于安全的需求也需要认真地评测一下。


即便是所谓的商务安全手机,这部分人群真正有重要的事情,依然不会用手机处理问题。目前大家说谈到的各种安全功能,还是属于伪需求,自嗨状态,不是真正的需求,但客观角度来说,安全问题是存在的。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关注 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