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报名
在双抗概念提出近半个世纪后,全球首款双抗药物removab在2009年于在欧洲获批上市,但最终因上市后表现不佳,在2017年遗憾退场。
经历了一段冰谷期后,双抗在2022年迎来了商业化的爆发浪潮,全年共有4款双抗药物获批上市,其中就包含了罗氏手里的重磅眼科双抗Vabysmo和康方生物全球首创的PD-1/CTLA-4双抗开坦尼。
随着跑在前面的双抗逐渐迎来收获期,全球各大巨头也开始蠢蠢欲动,重点加码双抗,其中,国内双抗资产也深度参与了这波“双抗热”。根据平安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2023年,国产双抗累计出海交易数量达到14个,累计披露的总金额达到221.38亿美元。
随着时间来到2024年,国产双抗资产的出海步伐明显加快,其中最热门的方向之一是默沙东以及海外美元基金看好CD3
TCE(T细胞衔接器)未来在自免适应症上的潜力。
而在CD3
TCE之外,国产双抗还有一条更具象的主线正在掀起狂潮——以康方生物AK112为代表的PD-(L)1/VEGF双抗,正在向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发起冲击。
在这波来势汹汹的国产PD-(L)1/VEGF双抗热潮中,康方生物出海给Summit的PD-1/VEGF双抗AK112是核心。
在过去不久2024
WCLC大会上,康方生物/Summit公布了AK112头对头K药的HARMONi-2研究数据,惊艳四座。结果显示,与K药相比,AK112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mPFS为11.14个月vs
5.82个月,风险比(HR)为0.51(P<0.0001),可以说AK112取得了创纪录的研究结果。
但值得一提的是,仅在5个月之前,康方的股价还因为市场对HARMONi研究结果的分歧而遭遇了一次过山车,5月24日当天,康方港股盘中股价一度接近腰斩,而就在市场还在为AK112的数据争执不断时,AK112迎来了反转,康方宣布AK112已经获得NMPA批准上市,最终收跌23%。
好事总是多磨,在2024
WCLC之后,AK112已然成为了惊艳全球的双抗弄潮儿,PD-(L)1/VEGF双抗有望迭代以K药为代表的PD-(L1)药物的呼声也随之渐响。并且在AK112的引领下,走向海外的国产PD-(L)1/VEGF双抗资产的价值也同步被放大,在海外二级市场引起了很大的躁动。
康方的海外合作伙伴Summit是最直接的受益方,在宣布AK112头对头击败K药后,
Summit股价接连暴涨,叠加再融资公告的催化,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150%
,市值一度超越百济神州。甚至传出了Summit被收购的传言,传言背后最关键的逻辑便是AK112要想在商业化端撼动K药的地位,最终的好选择必然是被大药企收购。
引进普米斯PD-L1/VEGF双抗PM8002的BioNTech与引进宜明昂科PD-L1xVEGF双抗IMM2510的Instil则是“坐享其成”了一把。
在9月9日-9月13日5个交易日内(美股交易时间),
BioNTech涨幅超37%,Instil则更为疯狂,涨幅近500%
。可见,三家引进了国内PD-(L)1/VEGF双抗资产的海外药企,实实在在吃到了一波大红利。
总的来说,AK112作为血统纯正的国产双抗,已经向全球创新药市场展示了国内研发质变的结果,而这也无疑会促进海外药企以及投资机构对国内管线的进一步挖掘。
尤其是在已经展现出有望打败K药的PD-(L)1/VEGF双抗赛道上,面对K药目前如此庞大的蛋糕,仍然还有很多突围的机会,而放眼目前全球的在研的PD-(L)1/VEGF双抗资产,
处于临床阶段的管线几乎全部来自国内药企,在后续有望掀起一波剑指K药的BD热潮。
面对这一波PD-(L)1/VEGF双抗的破天富贵,已经有两家药企开始发力了。
2024年10月18日,礼新医药宣布完成了由中国生物制药领投的3亿元C1轮融资。有意思的是,礼新医药通过这次融资的PR,在国内和国外讲了两个基本不同的故事。
根据国内新闻稿来看,礼新医药后续的重点是快速推进CLDN18.2
ADC新药LM-302和CCR8单抗LM-108两款处于中后期且同靶点处于全球前三的项目,尽快实现商业化。
但海外新闻稿的重点则完全不同,从标题中便能看出礼新医药的重点是PD-1/VEGF双抗LM-299。根据新闻稿,LM-299不久前在国内启动了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1期试验,美国的IND申请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提交。
礼新医药在海外主推LM-299,意图也是非常明显——加速海外BD合作。正如上文所言,在AK112即将撬动K药的版图之际,其他出海的同类国产资产的价值也得到了极高的提升,此时选择出海,礼新医药将有更大的议价权,LM-299的价值有望更大程度地兑现。
或许LM-299将成为继康方、普米斯、宜明昂科管线之后,第四款出海的PD-(L)1/VEGF双抗。
另一家药企是OncoC4。2024年9月25日,OncoC4(刘阳和郑盼博士此前创办的OncoImmune在2020年末被MSD收购时分拆出的新公司)宣布将和AcroImmune(刘阳和郑盼博士在国内创办的公司)合并。
两家公司合并的意义,更像是在整合资源,加速AcroImmune的资产走向国际化,根据新闻稿,合并的重点管线之一是PD-1/VEGF双抗AI-081。
10月8日,OncoC4在Clinicaltrials官网登记了AI-08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1/2期试验BIPAVE-001研究,将入组204名患者,试验预计将在12月31日开始。
而基于此前OncoImmune和OncoC4在BD端的亮眼成绩,在AK112带起的PD-(L)1/VEGF双抗风口中,OncoC4也有望再次将AI-081卖个好价格。
期待在礼新医药和OncoC4大张旗鼓的动作后,国产PD-(L)1/VEGF双抗能再次迎来出海的好消息。
除了以上提到的药企外,国内还要多款处于临床阶段的PD-(L)1/VEGF双抗管线如三生制药的SSGJ-707、神州细胞的SCTB14、君实生物的JS207、华奥泰的HB0025、荣昌生物的RC148、天士力生物的B1962、尚健生物的SG1408等。
国内处于临床阶段的
PD-(L)1/VEGF双抗
总的来说,康方、普米斯、宜明昂科已经向国际证明了国内的创新能力,获得了真金白银的认可,并且AK112已经展现出了撬动K药版图的潜力,这在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过程中,无疑具有着里程碑意义。期待后续有更多国内PD-(L)1/VEGF双抗资产走向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