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金秋时节秋意浓,正是进补的好时机。
而且,秋分一到,天气渐渐转凉,人的胃口也慢慢变好了。
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些适合“秋补”的食物,热爱养生和美食的各位,千万不要错过哦~
2红:
花生、红枣
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价格虽便宜,营养价值却很高,尤其对心脑血管健康很有好处。
中医认为,花生味甘性平,可补脾和胃、调养气血。“生花生养胃,熟花生润肺,炒花生保肝”,常吃花生,五脏都能受补。
花生容易受潮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癌,这种毒素高温也无法分解。所以一旦吃到发苦、有哈喇味的花生,马上吐掉!
“天天吃红枣,一生不显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红枣是一种“百搭”的好食材,尤其是搭配以下几种食物,能起到很好的养生作用:
当然,红枣和花生搭配在一起,更堪称完美~
红枣花生粥
材料:
花生30克,红枣10~30克,大米50~60克,冰糖适量。
做法:
2. 将红枣洗净,用小刀在其表皮划出直纹以助养分溢出,然后放进锅中煮10分钟,再倒入花生米,煮熟;
3. 最后按个人口味加入冰糖。
秋天天气干燥,燥邪从口鼻、皮毛而入,最易伤肺。因此,秋补重在滋养阴气、补肺润燥。
中医认为,鸭肉味甘性凉,入脾胃肺肾经,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既滋补五脏,又润燥降火,秋补吃它再合适不过~
萝卜老鸭汤
材料:
老母鸭一只,酸萝卜一根,老姜、花椒适量。
做法:
老鸭肉后切块,酸萝卜切片;加入老姜、花椒,用炖锅文火慢煨一两个小时即成。
百合老鸭汤
材料:
北沙参、百合、麦冬各30克,老鸭肉500克,陈皮5克,生姜两片。
做法:
将老鸭肉洗净焯水,药材浸泡十分钟。以上食材洗净后一同入煲,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成小火煲一个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另外,下面3种应季的根菜,有“素三宝”之称,秋天进补绝不能错过。
中医认为,莲藕有补心生血、健脾养胃、益气补虚、止泻固精的作用。
俗话说“秋藕最补人”,秋天吃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的作用,可以说是绝不能错过的滋补佳品。
莲藕黑豆鱼汤
做法:
黑豆100克,提前浸泡30分钟,莲藕大块切件备用,生鱼宰洗干净处理好,放入生姜3片、蜜枣2个,然后把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煲中煲熟即可。
注意:
莲藕含淀粉和粗纤维较多,吃太多易致消化不良,建议一周吃两次,每次100~200克。
中医认为,红薯入脾、肾二经,既能健脾益胃,又能滋补肾阴。
红薯擅长通便,秋燥来袭,很多人都有大便不畅的烦恼,这个季节吃点红薯,正好调理调理肠道。
注意:
红薯一次别吃太多,否则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烧心、放屁。搭配小米一起吃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小米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做法:
红薯去皮切小块,加小米、清水入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再煮20-30分钟后,直到粥变粘稠即可,可加适量糖食用。
《食物本草》提到,芋头“疗烦热,止渴,令人肥白,开胃,通肠闭”。芋头入脾胃经,能补益脾胃,使人胃肠通畅。
做法:
取芋头250克,鲫鱼1斤,胡椒、猪油、食盐各适量。将芋头和鱼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煮至熟烂,再加入胡椒、猪油、食盐调味。
介绍完了秋补该吃的食物,咱再来说说秋补的注意事项。
秋补重在平补、滋阴润燥。一上来就大补特补,会加重秋燥,使燥热伤阴。”
加之夏季人们常吃冷饮冷食,脾胃功能多会减弱。秋补大补,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很多人一提到进补就是吃肉,一到秋天就大“贴秋膘”。但肉类多油腻、不易消化,多食易伤脾胃,还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引发疾病。
有人千方百计买名贵中药材,殊不知,药补不如食补。许多普通的食物就是很好的滋补品,比如日常吃的芝麻、花生、红枣等。
进补要先分清自身体质,中医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不是虚证的人群不宜进补,因此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辨证施补。
-
脾胃虚弱的人
(形体消瘦,平时经常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胃口不佳)——
先健脾
,否则到了冬天会“虚不受补”。
-
阴虚燥热的人
(面红目赤、口舌干燥、大便秘结)——
先清燥热
,否则易虚火上炎。
考考大家,下面哪句诗描写的不是秋天?
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