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大关键加速Micro LED商业实用化,TV应用可望提前实现;
2.JOLED推全球首款印刷式4K OLED面板,预计2018年初开卖;
3.2017年第二季度台企中小尺寸面板出货将超3.04亿;
4.东旭光电:首批8.5代玻璃基板顺利下线;
5.夏普、JDI大举投资OLED.拼超韩国对手;
6.偏光板价格2Q松动 下半年压力大增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两大关键加速Micro LED商业实用化,TV应用可望提前实现;
自次世代显示技术微发光二极体(Micro LED)为产业界点亮曙光以来,相关供应链在品牌大厂串联下逐渐建构成形,也加速推动产品应用发展,其中大尺寸电视有望提前实现量产。至于何时会出现商业实用化产品,现阶段除须克服许多技术问题外,还讲求两大关键要素。
Micro LED 生产工艺改变,制程技术仍待突破
Micro LED 将传统 LED 尺寸微缩至微米(micron,μm)等级,做到比沙子还要细小,又要能确保发光,只是以现行的制程工艺来看,还有许多技术难题待解决。调研机构 TrendForce LEDinside 研究协理储于超,近日在 LEDforum 中表示,传统 LED 尺寸约 100 μm 至 1,000 μm,厚度约 100 μm 至 500 μm,若要做到 Micro LED 等级,就得将尺寸缩到 100 μm 以下,厚度仅约 3 μm 至 5 μm,由于 Micro LED 体积微缩近百倍,因此目前的生产工艺需要相当大改变。
从磊晶制程、晶粒制造,到转移、接合方式,全彩化方案与背板材料选择,检测、修复与备援(redundancy)机制等等,每一制程环节都有其技术限制及挑战。储于超提到,当 LED 尺寸微缩到微米程度,将无法依照传统方式于晶粒制程后再进行分 bin、筛检程序,需在上游磊晶阶段加以控制 LED 晶圆的波长均匀性,期望达到无微粒(particle)、不必分 bin 的程度;至于后端制程中如何检测与修复坏点、切换备援电路等,也都是相当重要的技术课题。
TV 量产时程有望提前,汽车和手机应用亦为发展重点
去年 LEDinside 依据市面上产品尺寸及 PPI 要求,推算出 LED 尺寸及画素(Pixel)数量,预估 LED 尺寸愈大、画素数量愈少的应用,实现商业化量产的速度也相对愈快。时隔一年,较快实现量产的 Micro LED 应用也稍微有了点改变,尤其电视(TV)的量产时程可能会比原先预期提前。
储于超于会中指出,厂商在开发 Micro LED 产品初期,普遍会先从室内小间距(Fine Pitch)显示屏幕或穿戴式装置着手,现在有些厂商则是选择优先开发 Micro LED TV,不免令人讶异,毕竟 TV 所需的画素数量相当多,技术难度也更高。不过,他认为由于电视规格多样,若 60 吋以上电视搭配 Micro LED 做到 Full HD 或 4K 解析,PPI 还在能够达成的范围,有望切进高端产品市场与 OLED TV 竞争匹敌。
▲ Micro LED 应用量产预估时程(Source: LEDinside)
Micro LED 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发展也备受看好。储于超表示,Micro LED 可接合在软性基板上与车内结构整合,做为仪表板或中控面板显示使用以创造差异化,更可提升整体质感。另外,汽车照明采用 Micro LED 能透过单点独立控制每一个画素,继而塑造不同光形以对应各种路面环境,同时避免照射对向来车驾驶而造成炫光现象。
手机屏幕方面,采用 Micro LED 做为自发光显示屏幕会是发展方向之一,但 Micro LED 尺寸得微缩到 5 μm 至 30 μm,依解析度要求所使用的画素数量也高达数百万颗,以致成本不易压低,量产时程也会因此较晚。当然 Micro LED 不只能用于显示技术,其整合感测器的“微组装”(Micro Assembly)技术,也适用于手机当中。储于超指出,另一发展方向还可将 Micro LED 做为手机背光,有别于目前常见的侧入式,而改采类似直下式背光电视的概念,即可支援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亦可提升色彩显示表现,但为了维持手机机身轻薄,缩短光学距离(Optical Distance,OD)就成了另一待解问题。
此外,具发展潜力的应用还包括 AR/VR 头戴式显示器(HMD)、数位看板(Digital Signage)等。“未来 Micro LED 产品规格会相当分散,应用类别也会分众化,”储于超认为电视墙(video wall)显示应用或穿戴式装置会相对较快实现量产,“而真正大批量出现则要等到 2020 年后”。
实现量产两大关键:成本、附加价值
尽管 Micro LED 应用想像空间广、别具发展前景,若想加速实现 Micro LED 商业化量产,还是逃不过最现实的成本考量。储于超先以点间距 P1.25 mm 的小间距 LED 显示屏幕,跟点间距 P3.0 mm 的传统 LED 显示屏幕相比较。前者因为点间距微缩的关系,LED 使用数量较后者提高了 5.76 倍,加上 LED 尺寸缩小而增加制程成本,以至于每平方公尺面积成本约 1.2 万美元,相较于传统 LED 显示屏幕每平方公尺面积成本 2,000 美元来说,差距相当明显。
若将 Micro LED 套用小间距 LED 显示屏幕规格进行推算,储于超估计 Micro LED 显示屏幕的成本约只有小间距 LED 显示屏幕的七成左右,主要原因是 Micro LED 晶片不需要传统支架、封装等,材料成本会减少许多。不过,他强调 Micro LED 成本不是贵在材料,而是贵在制程,尤其转移、驱动方案,还有背板(backplane)订制、新生产设备等等都是导致成本增加的原因,因此现阶段 Micro LED 成本还得再估高一些。
从显示屏幕售价来看,目前 110 吋 P1.25 mm 的小间距 LED 显示屏幕,价格约 12 万美元左右;Micro LED 显示屏幕若以 SONY 拼接型显示屏幕“CLEDIS”(Crystal LED Integrated Structure)为例相比,220 吋要价 1.2 亿日圆,相当于 120 万美元,110 吋则以对半价 60 万美元比较,两者价差超过 5 倍。储于超认为 SONY 将自家产品重新定位,切进传统显示屏幕所没有的市场当中,在某些领域也确实有需求存在,造就出特殊的市场定位,因此也有其他厂商跟随 SONY 脚步开发 Micro LED 显示屏幕。“未来随着成本下降,这样的高端利基市场也有可能成为主流,”储于超说。
而实现 Micro LED 量产的关键除了找出突破性技术、材料、设备等进一步降低成本外,如何提高附加价值、打到消费者痛点也是关键之一。储于超建议透过整合型方案或新产品概念、功能等,为产品提高附加价值,满足消费者需求。未来 Micro LED 能多快商业实用化,将取决于技术成熟速度、成本与产品附加价值,相信再过一段时日,市场上将会陆续出现 Micro LED 相关产品应用。TechNews
2.JOLED推全球首款印刷式4K OLED面板,预计2018年初开卖;
集微网消息,日本 OLED 面板研发公司 JOLED 17 日宣布,已研发出全球首款采用“印刷式(把液态发光材料像印表机那样精密地涂抹在基板上)”技术的 4K OLED 面板产品。JOLED 该款 OLED 面板产品尺寸为 21.6 吋,已于 4 月开始提供样品给医疗用显示器使用,之后计划将应用对象扩大至电视、游戏机等用途。
JOLED 是统合 Sony、Panasonic OLED 面板事业,并接受日本官民基金“产业革新机构(INCJ)”及Japan Display Inc(JDI)入股于 2015 年 1 月 15 日正式上路的 OLED 面板公司,目前 INCJ 持有 JOLED 75% 股权,JDI、Sony、Panasonic 分别持有 15%、5%、5% 股权。JDI 计划于 2017 年 12 月下旬将 JOLED 持股比重提高至 51%,将 JOLED 纳为旗下子公司行列,而 JOLED 社长东入来信博也预计于今年 6 月兼任 JDI 社长一职。
据产经新闻、Sankei Biz 报导,JOLED 已接获来自 Sony 的订单,且 JOLED 宣布,将在 2018 年初开始贩售 OLED 面板产品。JOLED 社长东入来信博于 17 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在中尺寸面板部分,印刷式技术将会成为 OLED 面板的标准”。
据日经新闻报导,JOLED 在 17 日举行的技术展示会上展示了可应用于电视、医疗用显示器、游戏显示器以及平板等广范围用途的 16 台 OLED 面板产品,且也展示了活用 OLED 特性的弯曲式中尺寸产品,并将在今年秋天利用 JDI 工厂进行少量生产。
JOLED 为研发公司,目前尚未有产品进行出货、因此现阶段营收为零,且研发成本持续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已连 3 年缴出亏损成绩的 JDI 在将 JOLED 纳为连结子公司后,其成本负担恐进一步加重;另外,对 JOLED 来说,若想成为 JDI 的救星、踏上会赚钱的“孝子”之路,则第一步就是要确立可稳定生产全球首见的印刷式 OLED 面板量产技术。
3.2017年第二季度台企中小尺寸面板出货将超3.04亿;
据市场研究机构Digitimes Research,2017年第二季度台湾TFT-LCD面板制造商中小尺寸面板出货总量将达到3.04278亿片,环比增长2.8%,同比增长13.0%。
其中,84.5%为非晶硅a-Si TFT-LCD,15.5%为低温多晶硅LTPS单元。
就应用而言,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占据出货总量的78.6%,汽车显示屏为6.4%,平板电脑为4.2%,数码相机为2.3%,PND(便携式导航设备)为2.2%。
瀚宇彩晶将占据总出货量的37.0%,其次是中华映管占27.7%,以及群创光电为21.7%。Digitimes
4.东旭光电:首批8.5代玻璃基板顺利下线;
中证网讯(记者 江钰铃)5月18日,东旭光电(10.200, -0.18, -1.73%)发布公告称,旗下控股子公司福州旭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募投项目“建设第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正式运营,成品良品已顺利下线并送京东方进行批量认证。同时,第二条生产线也在稳步建设中。
“从开工建设到产品下线,8.5代玻璃基板生产线项目推进非常顺利。”东旭光电副总经理王建强表示,凭借多年在光电显示材料领域的深耕细作,东旭顶尖的技术团队和成熟的管理水平让高世代线的建设速度大为提高。
至此,作为中国本土最大、世界第四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商,东旭光电正式迈入了生产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领域,并拥有了液晶基板5代—8.5代线全世代生产能力。东旭光电方面表示,8.5代线的顺利量产将有助于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公司持续发展能力,更是巩固东旭光电在国内玻璃基板市场的龙头地位的重要举措。
资料显示,东旭光电8.5代线液晶玻璃基板项目位于福建省福清市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项目投资达69.59亿元,玻璃基板尺寸为2200mm×2500mm×0.5mm,建立初衷为配套京东方福清8.5代液晶面板产线。
与此同时,中国最大面板企业京东方在福清市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300亿元建设的8.5代面板产线已于今年2月7日正式投产。若此次认证通过,东旭光电8.5代基板产品将顺利进入京东方高世代产品体系,对京东方面板线实现就近配套,且还可满足华东、华中区域其他各大面板企业对玻璃基板的需求。
截止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已投产8.5代线工厂一共达到8座。随着全球电视面板出货持续大尺寸化,业界预测2017年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货面积成长约3.8%。电视面板平均尺寸每增加1英寸,就可以多去消化一座8.5代线的产能。
作为中国高端显示材料供应商,东旭光电现拥有20条液晶玻璃基板产线(含在建项目),量产产能自2015年起稳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四,其全部产线量产后产能将达到5895万平米,其产品国内市占率有望提升至25%~30%。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东旭光电在巩固基板业务的同时,还进一步推动整个产业上下游的整合,积极布局高端显示材料,提高国产化率。该公司先后投资启动了昆山彩色滤光片项目、无锡偏光片项目、江苏蓝宝石光学窗口片及衬底片、曲面盖板玻璃等,逐渐形成了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光电产业集群,产业协同不断显现,与下游厂商的议价能力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公司产品的营销能力。
国海证券(5.400, -0.10, -1.82%)分析师认为:“未来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材料的投产,将为公司光电显示业务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016年年报显示,东旭光电营业收入69.01亿元,净利润12.40亿元,其中玻璃基板主营业务营业收入12.13亿元,已经成为拉动公司营收与利润增长的主动力。而公司8.5代线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能540万片/年,经测算,预计可实现年平均销售收入26.32亿元,年平均税后利润为9.05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光电显示产业国产化战略大背景下,东旭光电正紧紧抓住机遇,加速推动产业链延伸,并在短时间内于产业链上连续布局多个重大项目。近年来,前期布局的项目已陆续进入收获期,东旭光电业绩优势将更加显现。
5.夏普、JDI大举投资OLED.拼超韩国对手;
集微网消息,据海外媒体报道,夏普和日本显示器为了在OLED面板发展赶上韩国竞争对手,正扩大斥资研发。
拥有鸿海庞大资金挹注的夏普,计划拨出约2000亿日圆(18亿美元)发展OLED面板,目标在2018年前量产。夏普去年9月曾表示,将斥资570亿日圆打造一条测试生产线。
日本显示器也和夏普有志一同,正计划今年夏季在千叶县茂原市的工厂展开测试生产,并于2018年量产。
6.偏光板价格2Q松动 下半年压力大增
大陆面板厂下半年将开出新产能,影响整体面板与零组件市况,加上偏光板同业持续扩充产能,杀价竞争也对价格产生波动,自2017年就处于平稳状态的偏光板价格,自第2季起开始出现松动迹象,预估下半年压力会更大。
2017年第1季台湾偏光板厂仅有明基材料缴出获利成绩单,首季营收为新台币30.78亿元,单季毛利率增加至14.92%,季增7.27个百分点、年增2.79个百分点;营业净利1.25亿元、年增194%;税后纯益1.54亿元,优于2016年同期净损7,611万元,每股盈余达0.48元,表现较奇美材料、力特光电等台湾偏光板厂为佳。
明基材料董事长陈建志指出,明基材料在2016年9月关闭南科园区两条偏光板生产线后,目前3条生产线全都集中在北部,由于营业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加上产品组合调整,稼动率维持在高档,因而让首季获利冲高。
虽然明基材料近年来积极跨足生医事业,但偏光板目前仍是公司营运重心,占整体营收比重仍高达9成,其中,在电视、IT以及手机等应用比重各为40%、40%、20%。
明基材料积极拓展偏光板新客户,目前大陆面板厂占其营收比重已达3成,友达则约占7成左右,明基材料将扩大客户群,持续增加其他客户比重。
事实上,友达近年来产品往高端方向走,也带动明基材料往高端方向前进,陈建志说,明基材料持续在研发上进行投资,往高端方向走,利润会比较好,也比较不会沦陷在低阶产品的杀价竞争漩涡中,公司会持续往不同层次的竞争前进。
近年来,不管是大陆偏光板厂盛波、三利谱、台湾偏光板厂奇美材料以及南韩乐金化学(LG Chem)、三星SDI等,都在大陆扩充产能,面对对岸的补贴优惠频频招手,陈建志说,明基材料对于到大陆设厂采取开放的态度,但是会在谨慎考虑后才动作。
面对同业积极扩产,对现阶段的明基材料来说产能不是重点,竞争力才是重点,虽然明基材料近期关厂,但营收并没有下滑太多,主要是明基材料采取去瓶颈化方式,加上优化制程能力,因此在不增加硬件投资的情况下,仍能产生增加产能的效果。
明基材料2016年陷入亏损,对于2017年第1季的营运表现,陈建志指出,虽然不是很满意,但至少是好的开始,不过,2017年下半偏光板的价格压力较大,加上近期台币、日圆等汇率变动大,预估下半年的偏光板市况不会是一片大好,但仍期待明基材料2017年可以恢复全年获利。
在生医材料方面,明基材料的隐形眼镜目前已在大陆、台湾、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地销售,由于成长空间大,明基材料下半年还会推出新的矽水胶彩抛产品抢市。
而云林的生医厂方面,明基材料在2016年底拿到使用执照后,目前正在进行认证申请,现阶段云林厂主要是以生产电池相关材料为主,至于生医材料则尚未有产出。
明基材料目前偏光板与生医事业占营收比重分别为9:1,虽然生医事业的比重甚低,但由于营收持续成长,加上毛利率较高,因此希望能够拉抬生医事业的比重,希望2020年时,偏光板与生医事业的获利能各占50%。
针对OLED面板崛起,陈建志认为,对偏光板产业而言,OLED既是威胁也是机会,因为偏光板从2片变成1片,且OLED具挠曲、弯折的特性,对偏光板制程将是一大挑战,不过明基材料的圆偏光板已在2016年底小量出货,明基材料将持续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与投资,靠自己更争气。DIGITIMES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C”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