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开工第一天,最意难平的事 ·  昨天  
新闻晨报  ·  痛惜!李锋博士遭遇意外离世,年仅48岁 ·  昨天  
新华社  ·  夜读|谢谢你,让我遇见你! ·  昨天  
新华社  ·  夜读|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点也不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格局与温度:广东中行的养老金融进阶之路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2-13 12:04

正文

全文共 4715 字,阅读大约需要 8 分钟
  • 跨过历史的洪流,对于老年人来说,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新时代新征程,变的是市场趋势,变的是银发之需,不变的是服务大众的初心。

文|余宝路

编辑 | 柯玉圆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自古以来,对于中国人而言,养老既是家中要事,也是社会大事。

2024年8月30日,民政部发布《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占总人口的15.4%。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养老问题更是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既是每个“小家”的期盼,也是全社会的奋斗目标。

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入“五篇大文章”,强调其重要性。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有13次提及“养老”,标志着国家层面对养老问题的重视。

金融作为国之重器,时代出题,金融答题。发展养老金融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提升人民福祉,都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中行工作人员向老年客户讲解产品


每当国家战略发出信号,身为国有大行的中国银行都迅速反应,坚持“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经营理念,响应社会需求,力争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面对养老金融的新时代命题,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以下简称“广东中行”)谋定而先动,主动走出舒适圈,创新打造了“银发乐享·八心陪伴”品牌,深化对“养老金融”领域的探索。目前,在老年客群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以及养老产业金融方面,已逐步形成广东中行的特色模式,打通了养老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1

三支柱养老,多层次发展

中国社科院在《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中预测,按照目前的养老金收入和消耗速度,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结余会在2035年耗尽。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人们首先面临的是未富先老的问题。与此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开始从储蓄养老进阶到投资养老。

面对新形势,全社会的养老负担在加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出台,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正式确立。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城市和地区开始陆续先行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重点在于个人养老账户,即可通过额外向个人养老账户投入资金,投资专属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达到增加退休收入的目的。

随着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开通,我国养老体系的最后一块短板被补齐,自主养老也开始正式成为时代的命题。中国已构建了由“基本养老金(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二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三支柱养老体系,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养老金管理模式。

个人养老金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满足群众更高层次养老需求的必由之路。

广东中行工作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为了解决群众财富储备的忧虑,广东中行积极推动社保、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齐头并进,为居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养老金融产品的发展壮大。

作为首批具有个人养老金业务办理资格的商业银行,广东中行积极推进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立及缴存,并借助形式多样的优惠活动鼓励公众参与个人养老金,助力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投资。

同时,广东中行不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目前推出的个人养老金产品类别涵盖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共有超180只。这些产品类型丰富、期限呈阶梯式布局,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目前,第一、二支柱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相对成熟,覆盖了国内绝大多数城镇职工。但作为未来养老体系重要补充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才刚刚起步。

针对目前养老客群金融服务还在起步阶段、银发人群保守谨慎的投资理念,广东中行也在积极开展金融类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渠道开展政策宣传,让群众全方位、多样化了解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如打造了首个乡镇老年大学“老年金融教育宣传基地”、全国首个银行业“蓝马甲教育示范基地”,还通过创意制作《小宝说金融》《外来媳妇本地郎之“馅饼还是陷阱”》等宣教视频短片,探索金融教育的新路径。

同时,广东中行还在积极做好客户全周期服务,在产品、服务、渠道等方面做好一体化保障,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了解并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提早做好养老规划。

养老金融产品是满足各类养老需求的重要载体。目前保险、银行、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都相继参与到养老金融市场中,但产品差异化程度有待提高。未来,期待各类金融机构可以发挥各自专长,创新产品服务,实现错位发展,有效推动养老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2

直面养老,小美好背后的大关怀

比起富不富,老人们首先关注的还是安全的问题。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衰退,养老成本不断提高,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会化养老成为一大重要难题。

2024年3月,中国银行梅州兴宁支行收到一封客户感谢信,表扬该行营业部助理业务经理陈伟亮热心细致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

广东中行收到的感谢信


起因是当地一位80岁的老阿姨,因患风湿病,平日里都行走困难。有一天,这位老阿姨要去中国银行梅州兴宁支行办事,本来担心了很久,不料刚进门就因行动不便而引起了陈伟亮的注意,并得到了热情的指导和帮助。往后老阿姨只要来这,都能得到陈伟亮的热心服务,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春风化雨,金融不仅要追求新锐,还要讲究细致绵长。

2021年,中国银行推出了“岁悦长情”个人养老服务品牌,致力于从“软件+硬件”两个维度打造“八心敬老”银发客群服务场景,目标是给予银发客群全流程、全场景的优质服务体验。

在线下场景中,广东中行各养老服务示范网点均设置无障碍坡道、洗手间、扶手、敬老专窗等适老化设施。网点的智能柜台里也增设了老年专属菜单,提供大字体、语音等服务,配置一系列适老化便民措施。

中行珠海柠溪支行地处老城区中心,周边长者客户数量众多,刚开业不久,就迎来了一项特殊业务。一位中年女性客户表示,其母亲因腿脚不便,不能亲自到银行网点激活社保卡。了解到相关信息后,该行工作人员于当日下午便上门服务,为该女子的母亲办理了相关业务,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赞扬。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客户,广东中行旗下多地的机构都可以上门提供开户、密码重置、密码挂失、定期存款等业务,促进传统上门服务和智能技术融合,为老年人提供贴身的金融服务。

线上方面,在所有App都在更新迭代最快最炫技的版本时,中国银行推出了“岁悦长情版”。这是中国银行为贴近银发客群使用习惯而专门推出的“长者版本”,大字体显示,提示音量响,功能简单明了,还有一键求助人工服务的功能,将适老化关怀融入服务细节。

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要求聚焦老年人支付不便的问题。要想解决该问题,优化金融基础设施是关键。为此,广东中行积极响应,持续打造更具包容性、便利性的支付环境,切实弥合“数字鸿沟”,积极提升老年人从储蓄到支付的全周期体验。

一系列温暖举措的背后,是对银发人群的关爱和帮扶。

从线上到线下,由点到面,广东中行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为用户编织了一张无处不在的可靠的民生保障网。

对个体而言,适老化改造是局部的“微建设”,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通过每一个小改动,如增加一个扶手,提醒社会把目光给到老年人,更精准地直面养老问题。

只有当适老化的调整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随处可见可得,社会才能轻松可靠地托举亿万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3

万家灯火,银发经济路在何方

当人们的思维从储蓄养老到投资养老,人们对养老生活的目标也从生存性养老转为品质型享老。

聚焦“医、食、住、行、娱、情、学”七大生活服务,广东中行推出各项惠老活动,如:预约问诊、视频医生、养老社区、老年大学、在线购物、医保电子凭证、语音识别等品质生活服务及适老化智能服务,力求为老年客户带来无微不至的悉心关怀,致力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在今年的重阳节,广东中行就特别组织了“暖心重阳 平安养老”活动,以旗下多家营业网点厅堂为宣传主阵地,通过厅堂沙龙、户外场所拓展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辖内广州中行在今年8月也联手多家机构,在广州越秀区举办了“越秀乐活 银发集市”活动,打造银发经济的典型应用场景,引导老年人沉浸式体验打卡各个摊位,用各类贴心的精彩活动丰富老年客群的退休生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