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戏里经常见到这样的场面,不管剧中人物身处哪个朝代,都有各色菜肴看得观众口水直流。
在不同朝代古人的餐桌上,究竟应该有哪些食物呢?
米饭原始社会就有
中国野生稻被驯化成为栽培稻由来已久。中国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水稻遗存有多处,经碳14等测定,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中的水稻遗存已有1万年以上历史了。
因此,大米食用的历史非常悠久,又由于不仅可以蒸、煮做成米饭、米粥,还可以酿酒、制粉、做成各类糕点,它也成为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日常饮食中的主角之一。
面食东汉才出现 最初的馒头可能有馅
水稻是土生土长的,但是另一大主食作物小麦却是“外来户”。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何红中副教授介绍,远在夏代之前,小麦才通过“欧亚大草原”或“前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小麦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还不能吃上馒头、面条,因为面食的出现与小麦生产、加工工艺发展有关。
东汉时期已经有了中国麦粉面条的雏形,当时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
宋元之际,饮食市场上的面条品种达10种之多,甚至还出现了最早的“挂面”。
至明清,面条的品种更为繁多、五花八门,出现了抻面、拉面、刀削面、担担面、伊府面、炸酱面、热干面……
除了面条之外,东汉人民也能吃上馒头,因为这个时候发酵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面食制作当中。
何红中表示,最初的馒头虽然外形也是光滑呈半球形隆起且由发酵面团制作,但与今天的馒头不同的是,它可能是有馅的。大概在明清时期,才出现了实心馒头,成为今天北方主食馒头的直接来源。
现在我们吃的菜品主要以炒菜为主。
中国烹炒的技术也是历史悠久,可能萌芽于殷商时期,但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春秋战国时代炒法应该已出现,何红中说,此时我国已具备“炒”的物质条件:薄的铜锅、动物油脂,以及能将肉类切成细丝、薄片的刀。
西汉能吃韭菜炒蛋
因为韭菜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蔬菜,在西汉的时候就可以吃到,因为西汉《盐铁论》中已经出现了这道菜。我国史前时期已经开始种植油菜、葫芦和甜瓜。此外萝卜、冬瓜、丝瓜、笋、葱、姜等也都原产中国。
西红柿、土豆和辣椒都是“舶来品”
如果你爱吃西红柿炒鸡蛋、炝炒土豆丝、辣子鸡丁等家常菜,那你可能就要等到明清、甚至民国时期。因为西红柿、土豆和辣椒都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此外,大蒜、黄瓜、菠菜、胡萝卜、南瓜、紫甘蓝、花菜等也来自域外。
西红柿、土豆、辣椒都是美洲作物,基本都是明清时期通过海运从东南沿海传入我国。
土豆的传入主要是在某些地区起到了补充主粮的作用,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西红柿初期主要作为观赏作物,清末民国才进入菜园作为蔬菜;
辣椒的传入则对中国饮食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使得西南一些地区形成了无辣不欢的饮食文化。
分辨蔬菜出现的大致时间,也可从它的名字上看出一些端倪:
“胡”字系:胡瓜、胡桃、胡豆、胡椒、胡萝卜等大多为两汉两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
“番”字系:番茄、番薯、番椒、番石榴、番木瓜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带入;
“洋”字系:洋葱、洋白菜(卷心菜)等,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
虽然我国古代的蔬菜稍微匮乏了点,但水果可一点也不少。我们平时常见的水果中只有椰子、香蕉、菠萝、榴莲、葡萄、石榴、草莓等由域外引进而来,其他的大多数都是我国本土所产。
先秦培植桃李杏
从史料来看,先秦时期已开始人工培育、栽植果树。在《经诗》《山海经》等古籍中,桃、李、梨、枣、梅等果树都已出现在当时的果园里。浙江、江苏、上海、云南、山西、湖北等地,都曾出土过古代桃核,从殷商到秦汉时期都有。
葡萄为商周时期传入
先秦时期,外来的水果也逐渐进入中原地区,比如葡萄。我国境内多见东亚种葡萄即野葡萄。但我们日常熟知并食用和栽培的葡萄,大都是源自欧亚西部的欧亚种。
两宋期间西瓜传遍了中国
虽然古人很早就能吃到葡萄,但要想在夏天吃上西瓜还要等到唐朝以后。
西瓜的原产地在非洲干旱沙漠地带,经埃及传到小亚细亚地区,再经波斯向东传入印度;向北经阿富汗,越帕米尔高原,沿丝绸之路传入西域;两宋期间,西瓜又自北向南传遍了中国。
明清流行“洋水果”
明清时期,“洋水果”逐渐流行。菠萝、番木瓜、番荔枝等都是这一时期传入的,其中尤以菠萝引种最成功。
菠萝(别名凤梨、王梨、黄梨)原产于南美巴西、阿根廷及巴拉圭一带干燥的热带山地。在1605年由葡萄牙人带入澳门,然后经广东传入福建和台湾;又于18世纪末传到广西、19世纪初传到云南。
来源:人民网(ID:people_rmw),摘自科技日报、央视新闻
监制:刘洪
编辑:赵刚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