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荣说
说旅游,说品牌,说策划,说古论今。 谈读书,谈生活,谈工作,谈天说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资讯  ·  两年消失8000万张!信用卡业务春寒料峭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荣说

旅游安全:如何成为出门旅行的全程标配?

小荣说  · 公众号  ·  · 2018-07-17 16:23

正文

泰国沉船事故将大众视线齐刷刷聚焦境外旅游安全。在经历过两次亚太金融危机的泰国,旅游业成为对冲国际经济风险的“保险池”。2017年泰国年接待外国人数冲到3500万人次大关,相当于泰国总人口的一半。然而, 快速膨胀的旅游压力和旅游兴国的市场需求,导致政策、资源、设施等多重漏洞应接不暇,系统性安全隐患叠加。


2018年6月,英国Endsleigh保险公司按照保险索赔统计信息,分析得出了全球十大旅游最危险国家,榜首正是泰国;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推出的《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泰国旅游业在全球综合排名34名,然而在旅游安全这一项,泰国在参评的13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18,基本垫底。


世界卫生组织将泰国的道路交通被评为全球第二危险,道路交通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二,每年估计有2.4万人死亡。由此可见,泰国的“危险”并不是浪得虚名。


作为泰国多年来最重大的旅游灾难,7月5日沉船事故成为一个破绽,由此撕开了以泰国游为切口久治不愈的出境游市场。在暑假游摩拳擦掌的当口,旅游安全的警报被再次拉响,人心惶惶之中,谁又能成为游客的“保护伞”和“救生衣”呢?

灾难的可怕源于它的不确定性,而人心的可怕和不够冷静的思考,往往比天灾来得更为残酷。

01

中国人害中国人?

泰国副总理巴逸上将在 7 9 日表示,翻船造成 40 多名中国游客死亡的普吉租船旅行社幕后老板是中国人,此旅行团为非法的 零元团 。巴逸称,出事原因是该租船旅行社拒绝听取气象局风暴来临的警告,执意出海,罪在 零元团 租船公司的中国籍负责人,完全是 中国人害中国人 。他同时表示此事对泰国旅游业不会造成影响。


此言一出,激起中国舆论的“炮轰”。7月10日,泰王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发文就巴逸此前针对中国游客遇难的不当言论致歉。


发生如此严重的灾难,已经不是追究“某一环节失责”这么简单了,从政府监管系统到旅行社,再到旅游从业人员,谁都难逃其责。而作为政府的发言人,不顾受难方情感,也不顾中国方舆论,更不顾中泰两国关系,“率性”之言可见其对于泰国乱象的司空见惯,以及面对灾难“无所谓”和“踢皮球”的冷漠态度。

02

每人20万元是最高赔偿金额?

事故之后,关于受难者和伤员的赔偿方案,观光与体育部常务次长蓬帕诺表示,泰方批准 6390 万铢(约合人民币 1277 万元)赔偿预算用于帮助普吉船难事件死伤者。并表明,这些赔偿措施可以算是赔偿基金的最高赔偿金额。因失事船只所在公司为所有游客购买了意外险,其中遇难者每人将获得 100 万泰铢(约合 20 万人民币),伤者 50 万泰铢(约合 10 万人民币)的赔偿金,政府赔偿预算已经加上保险赔偿金额,以便不重复。


2018年初,蓬帕诺在2017年泰国旅游及收入情况的发布会上表示,去年3500多万人次为泰国旅游业创收超过1.82万亿泰铢(约合3660亿元人民币);2017年赴泰中国游客数量为泰国带来超过5200亿泰铢(约合1047亿元人民币)的收入;2018年前4个月,国家旅游业创收突破10000亿泰铢。


那么,请问泰方,如此庞大的市场收益为什么连基础的安全设施都难以保证?最高赔偿金额,是表示已经对受难者“仁至义尽”了么?除了保险赔偿款,泰国又为这次事故买了多少“单”?一连串质疑是对泰国应对态度和措施的不满,国际市场的消费者还会对“泰国”保留多少信任?

03

“泰国式危险”缘于缺钱?

据泰国旅游及体育部调查,仅2017年上半年就有366名外籍游客在泰国发生溺水事件,受伤的有203人,死亡的有163人,其中中国游客死伤人数最多,达到73人。泰国游成了“玩命行”,中国游客在泰国旅途中可谓是“大开眼界”,被抢被盗事故、交通事故,甚至与动物有关的安全事故发生,比如骑大象摔伤、与鳄鱼合影被咬伤、被蟒蛇咬伤鼻子等。


一面是旅游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一面是泰国在旅游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赴泰旅游的境外游客满心期待,却落得个“泰囧”返程。在政局混乱的泰国,军事政变如家常便饭,谁来关心海外游客的生死安全?


因此,旅游项目基础设施老化、更新不及时并不稀奇,还有一些旅游业服务机构资质不健全,难以保障设施的安全和完善。另外一方面,泰国对于中国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面对高流量游客的压力,无法守住安全的底线,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安全问题。

04

泰国是出境游唯一的“雷”

随着跨国交通的不断完善、多个国家对中国游客实施签证费减免等便利化措施、一系列多边旅游合作机制的建立等原因,国内游客的出境游门槛越来越低,容量越来越大。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3亿人次,花费达1152.9亿美元,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在国际旅游市场中,东亚太地区是大陆居民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其中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是旅游者最为集中的地区,发生事故的几率也随之上升。加之出境游安全事故类型繁多、触发因素具有连环性和隐蔽性、安全防控管理及跨国救援难度大,境外事故往往会发生连锁反应,让不安全的一颗“雷”,炸出不可控的一片灾。

旅游事故每每发生,安全隐患引发的不应该只有长吁短叹。 它是一面照妖镜,让旅游相关责任方的推诿之行公之于众,将民众隔岸观火和幸灾乐祸的丑陋嘴脸暴露无遗; 它更是一根刺,扎得人心生疼,也将旅游安全的话题推向旅游旺季的视野前沿。


安全隐患与旅游活动环节息息相关,出境旅游事故集中在交通、游览、购物过程中。 在“行”方面主要出现抢劫、道路交通事故、溺水、行李丢失等;“游”方面主要是偷盗、恐怖袭击、抢劫等;“购”方面主要是购物欺诈、强迫购物、歧视等;“住”方面主要是入室抢劫、突发意外等;“娱”方面主要是探险娱乐、赌博行为、 色情欣赏等;“食”方面主要是食物中毒、歧视等。

面对如此繁杂的旅游安全问题,迎难而上、以绝后患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而出境旅游涉及着两个或者多个国家的责任划分,一旦出现事故,危及的是无法估量的生命权益,旅游安全必须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根本性保障。

规范:政策是反应安全的 “晴雨表”


政策的演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指示器”,也揭示出社会发展阶段性侧重方向。我国政策法规首次涉及旅游安全是1981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2013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实施,其中“旅游安全”已经明确纳入章程;旅游安全政策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2015年旅游业发展的“515战略”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


目前,泰国警方及有关部门已经对普吉游船翻沉事故正式立案调查,中方也将参与相关调查。普吉府警察局局长提拉蓬表示,警方初步调查确定失事船只的两名船长为嫌疑人,对事故负主要责任。


然而,对于出境游的规范性政策,国内乃至国际还没有明确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如此会造成责任不清、惩罚不当,而替罪羊的出现则让主要责任方逍遥法外。 政府主管部门理应加强宏观调控,着力建造一个健康开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从行政的指挥者转变为市场的合作者。

协作:建立国际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涉及多国责任的出境游想要根本性解决, 就必须通力协作,建立起国际关系间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旅游安全政策法规系统、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旅游安全控制系统、旅游安全施救系统和旅游保险体系,五位一体,共同构建开放性系统。

在智慧智能时代,多方联手设计旅游信息监督、安全预警体系,加强制订有关智慧旅游信息安全监管的管理办法,出台有关旅游网络购买监管的具体实施细则;多方质监部门,未雨绸缪进行专项整治,形成行业自律,促进在线旅游服务企业规范经营。


在高风险旅游项目中,明确安全监管主体、监管职责、监管内容和形式,完善相关处罚条例;旅游项目保险制度和政策也需各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出台和落实,通过市场化机制,设计更多高风险旅游项目相关保险产品,以化解风险并起到积极作用。

自律:旅游企业和服务人员的“本分”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旅游企业要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并长盛不衰地经营下去,就必须要坚持“诚信”理念,自觉履行诚信经营的行业准则,树立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守好底线之外,旅行社还要重视旅游产品形象的设计和内涵的开发,开发出精品旅游路线,通过提高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来吸引更多游客。


为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出境旅游环境, 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培养出具有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精通的服务人员。 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培养旅游从业人员敬业、爱业、 勤业、创业的精神;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从业人员享有并接受全员性、全方位、多方式、持续性的行业培训。

自觉:消费者守住安全第一关


为保证旅游安全,旅游活动上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严防死守,游客是灾难的承担者,更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应对风险的求生能力。这不仅是对自我的负责,也是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要永远把安全观念放在第一位,不要存在“来了不看太遗憾”的侥幸心理,毕竟活着才是一切的前提;在研读旅游攻略时,要把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作为必读攻略,提高辨别危险的能力,丰富处理险情的知识储备。


提高旅游安全素质,听从劝阻和团队安排,绝不盲目进入禁入地区;尊重境外国家的人文习俗和法律制度,杜绝不文明行为酿成的人身伤害事件;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在险情不幸来临的时候,随机应变,争取一切生机。


安全是旅游产业的生命线,是旅游活动的最低保障。而如今,重重危险之中,出境游却成了“玩命行”,安全沦为了难以保证的“最高要求”。 如何避免悲剧不再重演,是旅游业该坚守的最后底线,而非让消费者不得不为这场华丽的冒险来买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第一财经资讯  ·  两年消失8000万张!信用卡业务春寒料峭
2 天前
颇可网  ·  这里一定也有属于你的冬至
8 年前
肌肉男训练营  ·  卧推时你的起始姿势做对了么?
7 年前
今日佳音  ·  从基督教观点看如何选择学校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