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孙一冰
撰文|
邢逸帆
以自己家为圆心、方圆1000米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很多人可能无法给出答案,尤其是疲于奔命的一线城市打工人,他们已经习惯了两点一线。点线之外,与自己擦肩而过的世界,他们却无力往返也无心流连。
2020年的疫情,强行令一些人缩小了奔走范围,也有机会和心情,边走边打量一下四周的世界。
孙一冰便是如此。他从小家住北京西单附近十几户人家挤在一起的大杂院,后来回迁到新盖的楼房,三十多年从未离开西单,自称
北京末代
“胡同串子”
。
以他
家为圆心向四周辐射1000米的区域,北到西四,南到西单,东至中南海,西至金融街,
如今
被称为“首都功能核心区”
。
西单南侧,百货大楼后身的涂鸦墙。更多景色仿佛在墙外延伸
活动范围从“世界各地”缩小为方圆1000米
小时候,胡同就是孙一冰生活的全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工作之后,他的活动范围变成了“世界各地”,活动轨迹也变成了从机场/车站/公司到家门的点和线。“一直在路上”“和不同的人相遇”是他最享受的状态。在过去的10年里,他跑过40多个国家的120多个城市,他再找不到时间,或者找不到心情,去看看自己身边的风景和生活。
西单地铁站,通勤的路人行色匆匆
直到
2020
年年初,因为
疫情
,
孙
一冰进入
了长达半年的被捆住脚的真空期
。
北京出行控制严格,西单周边小区设置关卡,他的行动被限制在家附近。他开始重新观察起自己周边最熟悉的环境,以及那些生活其中的人们具体而微的生活。
如果把这片区域像分披萨饼一样从中分开,北边半扇是纵横交错不断折叠的胡同,傍晚有烟火气从昏黄的路灯光里升起,是北京那种惯常而浓郁的人间烟火;南边半扇则集中着北京金融业、零售业的核心,金融街写字楼的全玻璃幕墙反射着西单大悦城、老佛爷彻夜不息的LED灯牌,穿西装的上班族在工作的间隙走出楼外,点一支烟。
金融街,大厦里的上班族在室外休息、吸烟
从
家出
发
,
抵达这个
圆形结界的
任意边缘,
孙一冰
骑车只需要
5
分钟,步行也
只需要一刻钟
。
他忽然发现
,生活并不只在他处,也无需迷信那些诗和远方,原来,就在身边最近的地方,风景和生活一直都在。
西单小景,吊车吊起建筑物顶端的神兽,壁纸上描绘着大自然,树枝上挂着一枚摄像头
半遮半掩的门后,还有孩子经历着和自己相似的童年
一段时间里,
孙一冰
以为
家
附近的
老房子都消失了
,
直到
生活节奏被迫慢下来,
他才留意到
,
就
在小时候居住的胡同边上,还有很多杂院没有被拆,半遮半掩的门后,应该还有孩子在经历着和自己相似的童年。
他的童年
和胡同密不可分,塞进了十几户人家的大杂院,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晚上,去厕所要沿着羊肠一般的窄过道走进杂院的尽头,抬头看到的是从古老的国槐树杈、屋檐的老瓦片和电线缝隙间漏下来的一片天。
今天的胡同经历了几轮翻新,坑坑洼洼的旧砖墙已经被抹得平滑,墙与墙之间的缝隙里,一颗柿子树还是如约在秋天捧出果实。
孙一冰
小时候,
只要作业一写完,
就会喊上院里的小孩在胡同里乱
蹿
,闹到妈妈在院门口
喊到第三声了才肯回家。
现在的
“
小胡同串子
”
玩的玩具
更高级了,
但
脸上那副
无忧无虑
“混不吝”的神情,在他眼里,“
还是原装的”。
即便在人们格外注重隐私的当下,胡同里的
生活
还是
缩短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谁家
包了饺
子,直接就端着盘子
送到邻居的餐桌上
。
厕所是公用的,大部分时间,男女
厕
之间
只隔着一堵薄薄的墙
。
很少能找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
一转弯的
墙根下,
3
个男人正
扎堆儿
打扑克。
胡同里的
物质生活
看似简单,甚至有些
破烂,
小超市前吸烟打牌的大爷
穿着
跟
几十年
前同样款式
的背心
,
抽着
最便宜
的烟,
其实
都是
还没
兑现的
“
隐形千万富翁
”
。
金融街的灯光和胡同里的鸽子
在北京最中心
的这片区域
,金融街和西单步行街的灯光彻夜明亮,而一街之隔的皇城根下,刚下罢棋的大爷正穿过胡同里晾晒着的衣服,爬上平房顶,呼唤早晨放出的鸽子回家,这鸽哨声已经响了几百年。
孙一冰最喜欢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这时候的光暧昧不清,让胡同和商业街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人和空间的状态有着无限的供人想象的空间,让动与静、过去与当下、传统和现代得以共存。
一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已经在胡同里开了
多年
小服装店。
小店里衣服款式陈旧,就像一块凝固了上世纪审美的琥珀,老人也不张罗自己的店,每天只是带着两条狗坐在店门口晒太阳。“
没准明天世界末日来了,他也会像这样坐在门口,笑眯眯地
接着
晒太阳。”这是孙一冰从小就熟悉的那种生活状态。
身着居家服,边在门口锻炼身体,边打视频电话和朋友聊天,俨然一副“整条胡同都是我的地盘”的自得怡然,则是胡同生活的另一番景象。
因为防疫需要,餐厅纷纷取消堂食鼓励外带。家门口的熟食店,一位服务员的橡胶手套下透出绿玛瑙的光泽,哪怕在困难的时刻也不能忘了爱美。
疫情期
间,遛狗成了很多人家最有仪式感的事,占据了少有的出门机会,一位
胡同小伙
给自己家的贵宾犬涂上了五彩的指甲油。
孙一冰
家
小
区一带毗邻金融街
,那里
原本
一位难求的
店铺
和
广告位,
通过
几个
横七竖八的泊车牌、
一抹橱窗上的影子、一
屏
光秃秃的
绿幕,就说尽了曾经的
喧嚣和当下的沉寂。
曾经是门
面房的
小店关闭了,墙上
贴
着
“
业主收回不再出租
”
,
一
排
电脑
显示器
整齐地码
在胡同里
。
这些事物都让孙一冰
忍不住
想象
,
可能有人在疫情期间丢了工作。
疫情夺走的那些时光
,
已经永远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活。
金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