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基层麻醉网
基层麻醉网—麻醉专业永久免费网络继续教育平台缔造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医美专栏】透明质酸面部填充导致血管栓塞的形 ... ·  昨天  
丁香园肿瘤时间  ·  「旁观者效应」是什么?会影响 ADC 的疗效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基层麻醉网

胡大一:医生的本职工作是看病——努力的方向是看好病、需要改变的是要防病 !

基层麻醉网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06 07:20

正文


 107篇SCI被外国出版社撤稿,涉及504名全国名校名院医生。这次不少造假来自肿瘤领域,实为冰山一角,其他学科,包括心血管医学应无一幸免。这是这些天大家都在议论的包括研究生毕业、没完没了的职称晋升,直到院士申报的评估体制SCINIZED。


我今天想说的是另一角度。我国近年来SCI论文数量出现了“大跃进”。即使不是造假,也有相当数量发表的SCI论文也是为SCI而SCI。因为发表SCI论文成为刚性需求。尽管SCI文章越来越多,真正转化为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几乎为零,至少廖廖无几。相反,解决了人类生存粮食问题的袁隆平和解解威胁人类生命耐药疟疾的青蒿素的研发却与SCI无牵连。国家不断增加的科研投入,不少资源换回的是用英文印刷出的几张永远不会有任何用途的废纸。


最近在北京见了一位美国心脏协会的老朋友,他主动谈到美国医生中派生出一批不看病,“不务正业”的talkerist ,即整天讲指南,而不再看病的医学“演说家”,译成中文以“医学大忽悠”更贴切。在今年ACC会议期间见到两位前任主席,他们又讲到医生中分化出的更大一部分人,即proceduralist(某项医疗技术匠人),我觉得中国医务界还有一种美国不多见的SClnist。还有一批善长“处长文化”的医疗学术政客。更可怕的是,这些不务正业者还都成了主任医师,“著名医学专家”,甚至混进了“士”的队伍。



一方面,在医疗逐利趋动下,大医院垄断医疗资源,把本应在基层就医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稳定性疾病,虹吸上来,把医院门诊搞的人满为患,医生忙得几分钟一个病人,根本看不好病;同时从毕业后分配,到一级级职称晋升中会不会看病成了最软的难以定量的指标。


要让更多的医生热爱自己的职业与本职工作,就要从根本上变革职称评审制度,使医德医风和临床水平成为评价医生的权重最大,有决定意义的第一位指标。不会看病,只会写SCI的不能当医生。评价医生要重视临床工作能力与基本功,而不是某顶技术操作。


这次涉及的504名医生需花高价找中介制造假SCI,当然是体制的牺牲品。其中肯定包括一部分会看病,而不善长写SCI,又不会自己编造假SCI者。而确有不需花线,自已就是泡制假SCI的“武林高手”。一旦暴露,还会“全身而退”,把责任推到学生头上。  整日混在名利场中的SCInist,根本没兴趣,没精力去看病人、做临床,可怕的是还要面子,不懂装懂。汶川地震挤压伤抢救人命关天的事,也敢滥竽充数。误了多少身家性命!  



当人们面上天天口头上讲“规则”,但实际是“潜规则”运行着各行各业时,“规则”还不如擦屁股的手纸。从小父母就教育子女到学校,进社会要懂规矩,讲规矩,无规无矩则不成方圆。考试要靠平时努力学习,考场千万不能舞㢢。与人下象棋,马走日,象走田,兵卒不过楚河汉界不可横行,过了楚河汉界只能一往直前,不可后退一步。但离开家走进社会,发现“现代象棋”“创新”了。对手的马想走日就走日,想走田就走田,也可如車一样横冲直闯;兵卒管它什么楚河汉界,横行,倒退,“按需行事”。你期盼裁判主持公道,遗憾的是,现代裁判言行也不一致了,他口上讲的还是规则,但判决时用的是潜规则,判你的对手为胜方。


我上世纪90年代就参加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终审的前夜,主持每日工作(部领导开会头一天开完会就不再出现了)的处长会暗示你,那些项目是某某领导托付关注的,但其中不少这种项目水平实在不高,要让我人为拔高它们 ,实感问心有愧,从此评审专家抽签再没抽到过我。我也自得其乐。 



 大学之间,医院之间都在拼SCI,不交上一定分数SCI论文的博士生可离校,但不发学位证书,“不见鬼子不拉弦”,一手交SCI,一手交货(证书)。之后的职业人生都被SCI捆绑着。一些热爱临床工作,麻醉、手术、临床水平很好,不随波逐流,坚持医生天职的优秀临床医生被边缘化,在大医院无立足之地。于是出现了绝非个别的有SCl又听话好用,但上手术台就手抖的人当上了科主任,我不议论其他科,心外科就有,还不是个别。


当SCl及其背景的潜规则已成为一种无处不在起作用的“群体文化“时,你要坚守规则,坚持自己当医生的本份,就只有面对孤独,要学会享受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