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治时报
为您提供权威法治资讯!每周选取3到10场全国热点案件庭审进行普法直播,敬请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资质体系认证中心  ·  【重要通知】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运行 ... ·  14 小时前  
资质体系认证中心  ·  【重要通知】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运行 ... ·  14 小时前  
新华网财经  ·  美团,跟进 ·  17 小时前  
新华网财经  ·  美团,跟进 ·  17 小时前  
石油地质学  ·  综述-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  昨天  
石油地质学  ·  综述-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  昨天  
中国电建市政集团  ·  复工复产,解锁春日无限潜能 ·  2 天前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  入围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等你来投票! ·  2 天前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  入围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等你来投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治时报

刘德华、雷军等成受害者!最新曝光→

法治时报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 2025-02-17 09:1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现象的问题。恶搞企业家雷军到AI制作张文宏医生音视频为自己带货等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AI深度合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网络购物平台,制作出售名人的音视频,但未经授权使用属于侵权行为,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专家提醒防范AI侵权问题需要从法律、平台和公众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现象严重

过去一年,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现象愈演愈烈,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制作音视频进行诈骗和牟利。

关键观点2: AI深度合成技术易被滥用

AI深度合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网络购物平台,制作出售名人的音视频。一些网络主播直播教学使用开源工具进行AI深度合成,但未经授权使用属于侵权行为。

关键观点3: 法律对AI深度合成制作他人信息有明确规定

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未经授权,不得深度合成制作发布他人信息。网店使用AI深度合成技术制作名人的视频已经属于侵权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关键观点4: 防范AI侵权需多方综合施策

专家表示防范AI侵权问题需要从法律、平台和公众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包括完善相关立法、强化政策法规的宣贯和执行、建立健全内容审核和侵权举报机制等。


正文

恶搞企业家雷军到AI制作张文宏医生音视频为自己带货 ,甚至还有不法分子利用AI深度合成视频,进行诈骗。过去一年,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现象愈演愈烈。
此前就曾有网友 利用AI制作的刘德华声音,为自己博取流量 ,刘德华电影公司还紧急发布声明提醒网民,不要落入伪造刘德华声音的AI语音合成技术骗局。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实现AI深度合成音视频并不算难事,甚至在一些购物平台,AI深度合成技术已经成为众多网店牟利的工具, 只需花费几十元,就可定制AI深度合成名人音视频。

网络主播直播教学

用开源工具AI深度合成

这些AI深度合成的声音和换脸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记者调查发现,相应的深度合成软件在网络上下载并不算难,而且还有一些网络主播会开直播教网友如何使用。
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换脸换声,会出现众多工具。不过记者发现换脸工具,设定了固定的场景,且从效果看逼真度不高。那么网店制作的逼真度高的AI深度合成的声音和换脸是如何做到的?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专家薛智慧表示, 当前有很多开源的这些软件和工具都可以实现这种换声换脸的效果 ,可以供网民自由下载,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安装和使用。
专家表示此类软件目前在网络上有数十种,不过不论换声还是换脸软件,不同的场景需要调整相应的参数,步骤较多,属于半专业软件,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所以不被网民熟知。但是记者发现 目前在短视频平台有众多主播在教网民使用相关软件。

未经授权

合成制作他人视频声音属侵权

那么,在网络购物平台使用AI深度合成技术,制作出售名人的音视频,是否触犯相关法律呢?专家表示,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未经授权,不得深度合成制作发布他人信息。 网店接单AI深度合成制作名人视频,已经属于侵权行为,并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吕延辉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 自然人享有肖像、声音等权益,任何组织或个人利用信息技术伪造都是侵权行为。 2023年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2024年网信办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对AI生成合成内容要进行标识,以便公众识别和区分,防止误导性信息传播。
网店使用AI深度合成技术制作名人的视频,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介绍,在司法实践中,国内已经审结了 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 。在这个案子里, 原告作为配音演员,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他的声音被AI生成后对外出售。 法院在审理中认为,我国的民法典已经在人格权编,将自然人的声音视为一种人格权益,具有人身专属性。所以,法院最终认定被告方使用原告声音、开发案涉AI文本转语音产品未获得合法授权,构成侵权, 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

专家:提高防范意识

可以用AI检测AI

其实,不仅是名人,普通人甚至动画形象,如果未经本人或版权方同意,就用AI合成制作其音视频,也可以判断为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随着相关技术的普及,我们又该如何防范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的问题呢?继续看专家的解读。
薛智慧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说,其实可以 利用AI技术来对抗跟检测AI 。当前也有一些典型的AI技术,能够对这些图片或者音视频进行检测,来判断或者分析这些图片是否后期加工和合成的。
吕延辉则认为, 防范AI侵权问题需要从法律、平台和公众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 法律层面,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细化AI克隆技术的法律条款,明确侵权行为的定义和责任,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平台层面,要强化相关政策法规的宣贯和执行,做好已有数据的保护,应用技术手段来规避AI克隆侵权问题的发生,同时也要 建立健全内容审核和侵权举报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侵权问题。
法律专家也提醒AI深度合成制作和信息发布者,不要存侥幸心理,法律没有灰色地带,切勿因小失大。
“法律并不是禁止使用AI合成技术,而是禁止不合法不合理的使用,尤其是禁止不进行任何显著标识和提示的AI合成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赵精武说。

来源:北京日报、央视新闻

审校:方艳

内容责任:谭宇村

审核:刘艳 王天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新华网财经  ·  美团,跟进
17 小时前
新华网财经  ·  美团,跟进
17 小时前
中国电建市政集团  ·  复工复产,解锁春日无限潜能
2 天前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  入围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等你来投票!
2 天前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  入围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等你来投票!
2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27款实用高效的腾讯热门开源项目推荐
8 年前
凤凰财经  ·  为何股市差点崩盘?(技术篇)
8 年前
教你驾驭男人  ·  刘涛的真面目,想不到是这样的女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