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一篇2024年4月发表在《组织管理研究MOR》上的
论文《企业的修辞性民族主义:理论、测量及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计算分析证据》。
论文的研究团队成员包括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岳庆媛、香港科技大学的郑杰鑫,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毛凯贤。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不仅在经济
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在文化和政治表达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尤其是在民族主义愈发成为中国社会和政治话语中的一个核心元素时,研究其在商业领域内的体现尤为重要。然而,尽管民族主义对中国的政策制定和公众意见有深远的影响,但我们对企业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民族主义了解甚少,尤其是缺乏系统的量化分析方法来评估这一现象。该研究探索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民族主义语言表达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以及这种语言表达在过去二十年中是否有所增加。此外,研究还试图揭示哪些类型的公司更可能使用民族主义语言,以及这种语言的使用对公司的经济表现有何影响。
论文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研究方法,即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技术。研究者首先建立了一个涵盖民族自豪、反外情绪、国家复兴和企业角色四个维度的理论框架。然后,通过分析2000年至2020年间超过41,000份中国上市公司的年报,使用词嵌入模型(word embedding model)来识别和量化这些维度的表达。词嵌入模型通过分析词汇的上下文使用情况,将词汇转换为数学上的向量表示,从而能够捕捉词汇的语义关系。研究者基于这些向量生成了与民族主义相关的词汇表,并计算了文中这些词汇的出现频率和权重,以此来量化每份年报中民族主义语言的使用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过去二十年间,中国上市公司在其管理讨论与分析部分使用的民族主义语言显著增加,尤其是那些国有企业、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这类语言。此外,这种语言的使用与企业的经济表现正相关,显示出民族主义语言的战略使用可能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表现和投资者信心。这些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企业民族主义表达的新视角,也提示了企业在全球化和民族主义复兴之间如何平衡自身的市场策略和文化身份。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当前全球化与本土文化复兴趋势交织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利用民族主义语言来构建其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这对于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以及研究人员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启示。
论文原文: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April 2024
Firms’ Rhetorical Nationalism: Theory, Measurement, and Evidence from a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Chinese Public Firms
Yue, Lori Qingyuan, Jiexin Zheng, Kaixian 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