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刚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原文标题:《有一种思维方式,成功者一辈子只用一次,但天天在训练》
创新的机会一辈子也许只有一次,但创新思维需要长期训练,想要做出颠覆式的创新,首先要会问出“元问题”。
07
在特斯拉之前,所有人都认为新能源汽车应该是经济的、小型的、家用的汽车。然而马斯克用 Roadster,证明了电动汽车以前走过的路,都!是!错!的!
这是一款超级跑车,它的前五名用户除了他自己,还有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以及 eBay 的共同创始人杰夫·斯科尔,量产客户从布拉德·皮特、乔治·布鲁尼到施瓦辛格,几乎就是一张全球名人榜。
为什么马斯克敢把电动车做成跑车?
他有一段阐述——“我们运用‘第一原理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正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就也去做。这样的结果是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想要做出颠覆式的创新,首先要用“第一原理思维”,问出“元问题”,之后所有的技术方向都围绕这个“元问题”。
那么,电动汽车的“元问题”是什么?“电动汽车”是一个词组,从语法上分析,“汽车”是中心词,“电动”是限定词。
比较思维就是从“限定词”入手,电动嘛,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经济……于是,我们的思维就被这个“限定词”限定住了。
而“元问题”,是回到“汽车”这个中心词,汽车的发明就是为了让人类拥有更快的速度,汽车消费的本质不是为了省油,而是跑得快——
更恰当地说,是追求跑得快的感觉,尤其是那种一踩油门的强烈推背感。
所以,为什么电动汽车要做成超级跑车?
电动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挂挡、换挡,一脚踩下去,电流就上去了,加速特别快。最新的 Model S 的百公里加速超过了惊人的 3 秒,价格却比其他超级跑车便宜很多,岂有不让人心动之理?
马斯克通过“元问题”的思考,把电动车做得比大多数汽车都接近车的本质,这就是特斯拉的成功之道。
06
元问题思维,不仅仅用于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垃圾处理的“台北经验”。
垃圾处理一直是全球大城市管理的难点。而台北市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取得了广泛关注,也是马英九引以为傲的政绩之一。
以前,台北的垃圾回收费是按照水费的一定比例征收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比较思维”,都是公共服务嘛。但效果并不好,不但有失公平,而且完全没有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
我们看看台北市政府对垃圾处理“元问题”的思考过程——是的,我们是要向市民收费处理垃圾,但这是“元问题”吗?
再想一想,我们是要减少垃圾排放?不错,这进了一步,可这仍然不是“元问题”。
再进一步,我们是希望市民减少生活垃圾,保护环境?没错,这非常接近了,可这是市政府的“元问题”,却不是市民的“元问题”,再想一想,如何离用户需求更进一步?
“元问题”就是:如何让市民从垃圾分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不是空言环保?
于是,台北垃圾新政的核心是垃圾从量计费,市政垃圾车只收取环境保护局指定的垃圾袋,价格为每升新台币五毛,分类垃圾免征处理费,使用非专用垃圾袋会被重罚。
这种垃圾新政的妙处在于,用市场激励手段推行环保,垃圾分类做得越好,垃圾产生得越少,越省钱。所以,它的效果非常明显,人均垃圾量减少了 65.2%!
事后诸葛亮简单,找到“元问题”却很难,因为比较思维是人类的思维惯性。
下面给大家提供四个找到“元问题”的思维方法:
05
方法一:回到需求本身,而不是改进现有方案
2010 年的时候,我还在房地产广告行业,因为政策的影响,当时房地产市场发生了一个延续至今的变化——主力户型从改善型大户型变成首次置业的紧凑户型,这对于户型设计的收纳功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如果使用“比较思维”,很容易想到的是把储藏室变小,或者与其他空间功能合并。但,这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吗?
即使是改善户型,收纳也是个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很多消费者换房子,都觉得原来的房子“不舒服”,至于什么样的房子舒服,消费者不清楚,开发商也不清楚,给出的解决方案就很粗暴——换大房子。
当你仔细研究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收纳的问题不在于“收纳”,而在于寻找。
据统计,我们生活中至少有 10% 的时间浪费在找东西上。也就是说,收纳的核心不是空间,房子越大越难找东西,我们都有为了找一样东西,而把家里翻个遍的经历。
这就找到了“元问题”——消费者并不一定需要一个专门的储藏空间,而是让“放东西”和“找东西”更方便。
从这个“元问题”产生了“根技术”:家庭收纳的重点在于“把东西自然摆放在平常会经过的动线上,让收纳成为家人随手就能办到的事情”。
2010 年后,很多新户型都取消了储藏室,变成了玄关柜、衣柜、储藏柜、橱柜、清洁镜箱等若干部分组成的收纳系统。
再接下去,就是很多设计原则。比如:在哪里使用,就在哪里存放;最好的位置,留给经常会用到的物品;不太会用到的物品,放到比较高的位置、或者柜子比较深的地方……
再接去,要考虑很多细节,比如鞋子,既要考虑当季与过季的鞋子的位置,也要考虑高帮和低帮对高度的要求……甚至有很多情感需求,比如爱买名牌包包的女士,如何让包包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我刚刚服务房地产时,因为太暴利,这个行业比种田还粗放,到我离开时,因为限购提高了入住率,因为消费者的觉醒,这个行业的产品已经相当人性化,这正是得益于放弃改造现有方案,而回到消费者需求的“元问题”思考。
04
方法二:比较思维仍然重要,但重点在于找到“例外”
我在《你那不是知识,顶多是横店的布景》中提出,知识管理方法是通过比较建立“知识系统”,但如果我们的现有解决方案都不理想时,“比较思维”的重点就不是寻找类似的解决方案,而在曾经出现的“例外”中淘金,甚至是寻找打破常规的“黑天鹅”。
《汉书》里讲了一位叫丙吉的宰相的故事——丙吉外出巡视时,遇到有人斗殴,死者躺在路上,他看都懒得看。但看见有人驱赶牛,牛不断地喘气吐出舌头,他却立刻停下来,让属下去问问赶牛人走了多久了。
属下纳闷,认为他这两件事的处理态度不妥。丙吉说:
人命关天的事,地方政府一定会管,作为宰相我不必去过问;现在是春天,但牛若因临近暑热而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节令,就关系到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所以我得问清楚。
这正是管理学的原则,也是找到“元问题”的思维方法:用制度去管理正常现象,而管理者的大部分精力应该放在“例外”现象上。
你有一个很麻烦的客户,总是投诉奇怪的问题,你会觉得他很烦,还是把他当成一个有价值的“例外”去研究?
你管理的销售区域,有一个小区成绩一直很好,你是凭直觉认为小区经理有能力,还是该“例外”的区域可能有不同寻常的机会?
法国科学家庞加莱有一段话:“正是例外让事情变得重要起来。我们不去寻求相似,我们尤其要全力找出差别,因为它们最富有启发性。”
03
方法三:把自己放在新人的位置上
商业史上的大部分创新都是由外来的新势力实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用过早期 windows 系统的人,一定玩过“扫雷”或“纸牌”游戏,为什么做操作系统的微软要做这样的小游戏?
因为 windows 系统引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设备——鼠标,它需要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微软把自己当成一个电脑行业的新势力,希望通过这两款游戏,训练用户使用鼠标,学习单击、双击、拖拽等操作。
遗憾的是,当微软处于这个行业的垄断地位时,它也丧失了把自己当成一个“新手”去改变用户习惯的动力。
早在 1998 年,微软内部就开发出了采用触摸屏产品,但盖茨不喜欢它,因为它的界面“不像 Windows”,不是为鼠标键盘输入设计的。
Windows 就是上帝,一切创新都必须兼容 Windows。这个标准扼杀了微软内部的许多创新。
思考“元问题”需要资深人士的经验,但从“元问题”出发的“根技术”又会危害资深人士的既定利益。大公司的创新如此之难,以至于微信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外,但如果微信是出自 QQ 团队,那么它从一开始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02
方法四:专注思维与发散思维结合
看过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天才,但他的灵感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为了想象组合、具象化,达利有一套创意训练方法。
他在经过长时间的构思,极度疲倦的时候,坐在一把椅子上,手里握着一把钢勺,全身尽可能的放松,让思维在发散模式下四处游走。
你担心他会睡着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时钢勺会掉在地上,忽然醒来的达利就进入专注模式,迅速把刚刚的想象到的画面记录下来。
当你长时间用专注模式考虑一个问题时,你会有许多想法,有一些是造成问题的思维,有一些是解决问题的思维,但你找不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因为“元问题”常常以变形的方式隐身其中。
达利的方法,就是把专注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结合,让我们把造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分离开来。
01
最后,你应该已经发现了,本文的编号是倒着写的。
事实上,这是我平时写文章的常用方法之一。不知道写什么时,从一个明确的结论开始,一步步往回倒推。而且,当你从“7”开始写时,你不会写到“5”就结束,一定会尝试写到“1”,看看会不会冒出新火花。只不过,为了阅读方便,本文仅仅把序号倒写。
找到“元问题”也是一样,如果从“1”开始,可能你想到“3”就觉得差不多了。
创新思维从来就没有什么武林秘笈,即使日常工作中绝大多数时候不需要“元问题”思考,你仍然需要大量的训练,跳离“舒适区”。
好的思维方式都是逼出来的。
作者:李刚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众多智能科技领域大佬及知名投资人与你共同探讨关于“新科技赋予产业新功能”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亿欧2016年度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