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孔夫子旧书网
网罗天下图书,传承中华文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rchrace  ·  上海和睿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 ·  2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SALT Architects|南非水源管理补给厂 ·  2 天前  
archrace  ·  Triptyque 新作 / ... ·  3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上海/杭州招聘 | 否则建筑 ... ·  5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MVRDV|曼谷设计周 – Mega Mat装置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孔夫子旧书网

好书 | 我用鲁迅的金句,怼赢了90%的杠精和键盘侠

孔夫子旧书网  · 公众号  ·  · 2019-12-15 17:25

正文

对于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阳光沐浴下成长起来的每个人来说,“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段子,小时候的我们大都视鲁迅先生为梦魇,总也读不懂,背不完。可长大后,我们不用读,就突然明白了他。


时隔经年,当我们再次翻开鲁迅的文章时,会发现,这文字没有年代,每页都写着“背诵全文”四个字。


再仔细看下去,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那是腐朽文化的奴性,娱乐至死的麻木,和乌合之众的苟且与凶残。



VIP奴才


提到鲁迅,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他无时无刻不在战斗,“有字皆从人着想,无时不与战为缘”。


更绝的是,他较起真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书中有篇《灯下漫笔》,就是鲁迅拿自己开刀的典范。


话说袁世凯称帝那一年,宗教票突然不值钱了,人们一下子变成了穷人,几乎要绝食。 后来,突然有行市说可以换银元,鲁迅就去换了。 开始是二换一,后来还有六折七折,他非常开心,把一百块钱换了六十块钱,放在兜里。


“倘在平时,钱铺子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但现在,我把换来的现银塞在怀中,沉甸甸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意识到: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有多少次,我们碰到一个不公平的事,后来给了一半,就开心得要命。 全然忘了,剩下的一半也是我们应得的。


别人欠你3万块,拖了三年不还,最后勉强给了两万,就觉得自己赚到了; 猪肉原来10块一斤,突然涨到30多,现在落到20块,大家就觉得很不错了。


那些“正常人”反而被当成异类——知乎上有人问: 现在的年轻人太没规矩了,怎么都不巴结领导了呢?


呵。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自己早就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 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 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 因为一动弹,虽或有利,然而也有弊。



《左传》中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最下等的人被称为“台”,“台”没有下一级,不是太苦了么?


不用担心,“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 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 如此连环,各得其所,有敢非议者,其罪名曰不安分!


就像无家无业的阿Q,受尽了赵太爷和假洋鬼子的欺压。 这些强者要打他时,他“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着挨打,转过头来,却又对小尼姑骂脏话,掐脸蛋。



鲁迅直截了当地指出,古往今来的时代只有两种: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


大家都争着去做奴才,而且在清代,不是什么人都能叫“奴才”的——只有满族人才能自称“奴才”,汉人不行。


虽然这个称呼后来统一改为“臣”,但很多人为了表示跟皇帝的亲近和忠心,还是上赶着自称“奴才”。


“奴才”成了限量版的VIP。


《一本好书》第二季的解读嘉宾许子东说,猴年的时候,他收到过一条贺年短信:人生就像一棵树,树上都是猴子,往上看都是屁股,往下看都是笑脸。希望你明年能往上爬,多看笑脸,少看屁股。



有本讲校园霸凌的小说,很好地诠释了这条短信,名字叫《小牲口》。 主人公穗穗在班里一直被大家欺负,后来班里来了个男孩儿,大家又转过去欺负他了。


穗穗的反应是什么呢?


第一,我解脱了,你们奔他那去跟我没关系。 第二,试探地凑过去。 第三,争取也加入欺负男孩儿的行列中,如果我能踹上一脚,就证明我属于这头。


但问题是,那帮欺负人的孩子非常机警,“你墙角站着去,你不许来欺负他,因为我们欺负完他之后,还是要来欺负你。 ”这让她感觉到很绝望。


穗穗就是最底下那只小猴子,她希望下面还有人对她笑,她想露个屁股,但人家不让她露。


人人都想往上爬,谄上欺下,可很少有人想过,从那棵树上跳下来。


怼杠精的一百种方式


最近,很多人感慨,网络环境越来越乌烟瘴气,连弹幕和评论都不想再看了,因为杠精和喷子实在太多。


杠精,又称活体ETC,24小时自动抬杠。


这样的人,古已有之,只是现在被网络放大了存在感。 他们抬杠的方式,鲁迅很早就总结过了。


在《论辩的魂灵》一文中,鲁迅提到了“老中青三代诡辩指南”,可谓字字珠玑,杀人诛心。 在此列举几例,与君共享:


“你说中国不好,你是外国人吗? 为什么不到外国去? 可惜外国人看不起你。


“你说甲生疮。 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 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


“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 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偷换概念,省略前提,逻辑错乱,鲁迅把“诡辩”常见的几种形式,用一种近乎荒唐的方式呈现出来,其“诡辩”则不攻自破。



其实这点微信编辑肯定都深有感触,因为不少文章的后台留言,经常变成小型的杠精展览现场。


如果科普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和防御措施,有人就杠“别人看了你的文章去和艾滋病人接吻,被传染了怎么办? ”——所以老师在政治课上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就会出去杀人了?


如果聊聊韩国女性的生存处境,有人就杠“吃的太饱,都有闲心关心韩国女性了。 ”——你怎么知道我们没关心过中国女性呢?


在上学的时候,总感觉语文的阅读理解题很鸡肋,无非就是“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 现在发现,很多人就是听不懂正反话,没有逻辑能力,看不完全文就开始喷。


鲁迅先生当年一定也见识过各式的杠精,因为他的很多文字都是怒怼杠精的经典语录:


“一直以来,不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吗? ”—— 从来如此,便对吗?


“他还只是个孩子,你跟孩子计较什么? ”——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xx这次没拿金牌,一定是光顾着接广告赚钱了。 ”—— 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人言可畏


文坛有句话, 鲁迅,是可以读一辈子的。


因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事情,只不过是重演而已。


2019年,韩国女星雪莉、具荷拉先后去世,生前都遭受过严重的网络暴力。


1935年,著名演员阮玲玉服安眠药自杀,生前因婚姻问题遭报界毁谤。


她们的去世,肯定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舆论在其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更讽刺的是,阮玲玉就是因为出演进步影片《新女性》,才遭到了无端污蔑。 而她在这部影片中饰演的,就是一个在遭受过不公平对待后,死于舆论压力的女教师。



现实中的阮玲玉被前夫污蔑“通奸卷逃”,甚至被告上了法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