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嘉新闻  ·  大S代言广告被撤下,品牌回应 ·  昨天  
读嘉新闻  ·  大S代言广告被撤下,品牌回应 ·  昨天  
新华社  ·  期待!就在今晚! ·  昨天  
澎湃新闻  ·  爆火后,DeepSeek首次公开辟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大城市也没有多好,但我就是不想回老家” | 周末谈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1-13 12:00

正文


本文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作者:安老板


离开这里,我才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年关将至,但也开启了新的希望。


那些在小城市人才市场徘徊已久的年轻人,迫不及待地等着那一大波即将招聘的岗位。每个人都会这么念叨: “不能再等了,等到过完年,什么工作都找不到了。”


在招聘市场里,有一个谁都懂的规则,大部分求职者都愿意找外地的招聘岗位,北上广深最好,新一线其次,再不然就是听起来比较“响”的城市......工资和待遇都比较低、发展前途较差的肯定是本地工作。


所以,哪怕做苦力活都要去大城市。仿佛只要去大城市就意味着前程似锦,可以摆脱现状,过上好日子,至少挣的钱比小地方要多多了。


我们找了四位年轻人聊了聊,关于他们为什么愿意待在大城市, 为什么就是不想回到故乡那个小城市。

想进新媒体的我,

在东北找不到一份过得去的工作


嵩洋,新媒体编辑,哈尔滨 杭州


哈尔滨火车站。图/Caliva


在每一个冰城人看来,哈尔滨是文艺的、骄傲的,是共和国的排头兵,还是东北亚地区最浪漫的城市。


在这里, 物价低、开销少,生活自然也是非常的惬意


房价不太高, 1万左右 。就算是比较好的地段,也才2万出头。两个人出去随便找个馆子吃顿饭, 50块钱吃饱吃好 ,还带两瓶哈啤。酒吧人均100块出头、KTV 一小时团购只要 20块。甚至洗浴也不太贵,人均60块就可以不错地洗半天。


东北传统工业发展好,整个哈尔滨都是以大型国企为主的单位,所以做个公务员、国企员工是个很舒服的职业,也是大部分年轻人的选择。这些是好的单位了,轻轻松松就能拿一万块以上。剩下的一小部分是私企业主,比如开个小超市什么的,小日子也挺滋润。


尽管哈尔滨作为东北的明珠,但是它的发展也是有局限的。尤其是对那些不愿意待在体制内的年轻人,现实就比较残酷了:选择非常局限,工资出奇地低。


哈尔滨的互联网产业发展不够,再加上新媒体活力不足,可以说非常糟糕 。想进新媒体行业的我,甚至找不到一个相对过得去的工作。一份新媒体工作,给应届生一个月两千块,大家还是抢破头去做。


杭州有风景,更有就业机会。图/全景网


加上年轻想要见大世面,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让我流连忘返。于是,我来到了杭州并很快找到了一份不错的新媒体编辑工作,最开始工资四千,现在慢慢涨得也不错。


杭州最大的优点,是温和,要比其他城市温和得多。杭州没有哈尔滨那么严寒,杭州人的脾性也温和得多。 在北京,我向四个人问路可能都不会有人理我,而杭州人就很善意地帮忙 。另外,杭州是支付宝之城,移动支付能够最便捷地解决忘带钱包、找不开零钱等一系列让人磨叽的问题。


当然,我也很乐意在三亚买套房,这大概是每个东北人的终极梦想。

离开这里,

我才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弥敦,学生,河南 北京


祭祀伏羲典礼。图/全景


对很多人来说,周口是一个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地名。“伏羲故都,老子故里”,大名鼎鼎。


在现实里, 周口的存在感显然要低很多,甚至比不上郑州、开封 。周口与郑州、开封相比,虽然都是河南味浓厚的城市,但显然后两座城市要更开放,外地人比较多。


而周口相对封闭,外地人非常少。人们不怎么接触外来的事物,就很容易造成文化上的较封闭,居住在这里的人也非常的小国寡民、安居乐业。 在周口,你能感觉到消费居然可以低到这个水平!


吃饭基本上10块钱搞定 ,甚至更便宜;满大街的服装店,但很少有衣服超过一百块;理发不到二十块......我跟洗头发的小哥聊天的时候,他说, 工资能有两千就不错了,拿到手也就一千来块。


周口有很多异地可以办理的政务,但工作人员对业务非常不熟悉,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理。当然他们很热心,想办法去帮我问怎么办,最后只能跟我说他们不会办......


从河南到北京,“周口店”比“周口”的名气大。


周口这个地方有大概1000多万人口 ,如果真是说每个人都找到工作的话,的确是可以的,但是不一定是在本地找到工作,因为本地的服务业比较落后,建筑行业也需要不了那么多人,城市人口比较少,城镇化比率可能还不到20%。


唯一发达的就是这里的农产品加工业,味精厂、油产品加工......但依然不能满足人们的就业需求。 生活没有盼头,人们就只能往外打工,哪怕是到外地去卖水果 。我之前查过数据,广州大概有40%到50%的出租车司机来自这个城市。


如果就业的话,我还是选择去北京或者深圳那样的大城市 。不用拘泥于小城市的繁琐人情关系,就可以很轻松地办理很多业务;不用每天面对着灰扑扑的大马路,不用听到那些粗暴的大嗓门;就业也可以多样化,哪怕我做一份整理类的工作,也是可以的。我甚至可以申请去香港或者巴黎政治大学读书......


离开这里,我才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哪都可以去,就是不回家


孟老师,记者,安徽→南宁


安徽太湖。图/百度百科


我的老家在安徽太湖县,说大别山区可能更多人知道。我记忆中,那里的生活是非常恶劣的。


那里的气候很不适宜人生存, 皖南一带冬冷夏热,冷和热都让你怀疑人生 。冷起来滴水成冰,我冬天的时候几乎每年都会长冻疮,提笔写字都有困难;热的时候,副热带高压控制江淮流域,热到没人敢出门,电扇吹出的风都是热的。


不仅气候恶劣,生活条件也很糟糕。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两个姐姐。我读初中时候,有一回我爸去给人扛树赚钱,因为 的次数太多了,累到吐血。大别山区的丘陵地带,不习惯的人连走路都累,何况扛树?


我们高中时候几乎没有课余生活,当时晚上会偷偷听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广播剧《平凡的世界》,然后我再攒钱去街上买书。


大概是因为环境因素,我对孙家兄弟的生活感同身受。即使到了今天,很多人说小说里的男主都开了外挂,但我仍然认为,在土窑里做揽工汉还能坚持看书、掏血汗钱帮助素不相识的小翠,这样的人就应该开外挂。


在我们老家, 因为生活所迫,很多传统习俗早就丢光了 ,有些人旧的坟几年都没有人清理一下,荆棘遍布。


去外面念书不失为一种选择。图/广西民族大学


老家的工作条件?算了吧,别说之前,现在依然不容乐观。 我最早知道的外地城市就是温州,因为我小时候,认识的年轻力壮的大人几乎全都去温州打工了。


我的大姐是超级励志典型, 她从一个初中生出来做纺织女工,自己自学考试拿到了大专文凭,多年努力现在在上海有车有房,做一家快递公司高管 。几年前她离婚的时候就曾想回老家,但我坚决反对。因为我们的职业技能,在老家根本无法生存;而且,我们习惯了大城市相对疏远的人际关系,说话直来直去,回去了只怕是亲戚都要得罪光了。


到现在即使我对农村很尊重,但是肯定不想回到农村;我并不是怕吃苦,刚开始在城里也非常辛苦。 我就是想在外面闯一下,就是想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于是我大学到南宁上学,然后留下来工作。尽管这不是一个大城市,也就属于三线吧,但是在广西还是能感受到他们非常尊重传统,比如春节、清明、中元节都要回老家。以后有机会,我也愿意到更大的城市闯闯。


还是那句话,这完全是生活所迫。除了回老家,其他哪都可以去。

说起回家过年,我就头大


星河,编辑,桂 广


桂林人都对冬天有着深刻的记忆。图/新华网


我家在桂北山区,风景美丽怡人。


大概“风景宜人”这个形容词只适合春夏秋,冬天就算了。 桂北的冬天极其寒冷,不仅北风呼啸,还下雪 !雪下的大的时候,甚至没过膝盖。人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冰窖里,红着鼻子紫着脸,耳朵、手上猛长冻疮。


尽管在那里生长大,已经习惯了那样的寒冷。但是一想到过年要回家,依然感到恐惧:不仅很冷,还很麻烦。


从广州到我家所在的县城,只有一趟高铁直达。其余的线路都是要从桂林转车,大概就是广州—桂林—县城—村里,回一趟家得花一天时间。现在非常严峻的情况是,回家基本上抢不到票,一放票就秒无,更糟糕的是,没有直达桂林两江机场的飞机。


一到节假日,大城市的火车站基本看不到路。图/维基百科


这种麻烦不仅仅是坐车, 还有邻里亲戚突如其来的关心,热情但突兀。 他们会从你的穿着,聊到工资,再聊到情感状况,然后直白地问你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买车......最后整条街都知道了你的现状。


留不住年轻人的因素,除了冬天寒冷的气候、依然不算发达的交通、繁杂的人情关系,还有最关键的就业岗位和收入。


桂林的第一第二产业发展较为薄弱,能叫得出名字的品牌大概就是三花酒、豆腐乳、西瓜霜。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才是桂林收入的大头。以旅游业形成的产业链条,给桂林人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然而,现在桂林的旅游业遇冷,就业形势就很不乐观了。 县城平均工资一千多块,桂林市区两千左右,实在是难以维系生活。 所以年轻人都愿意出来闯闯。


现在回头看看成长的这些年,从那里走出来真的是一个奇迹。尽管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也有相应的弊端,比如人口过多、在地铁被挤成狗,但是有相对发达的医疗体系、有众多的就业选择、对得起付出的薪水......最重要的是,你是自由的,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指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