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畅谈天下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对朝之战美国注定要打,除非朝鲜认怂?!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5-10 06: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会儿,朝鲜核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也许很多人觉得,朝鲜是个小国,哪里来的研发核武器的铀矿资源呢?是大国偷偷输送给它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朝鲜研发核武器,具备先天资源优势 ——丰富的天然铀矿!

早在 1947 年,朝鲜就开始通过当时的苏联技术人员勘探铀矿。 1964 年确认可开采铀矿储量达到 400 万吨!韩国人甚至估算,朝鲜约有 2600 万吨优质铀矿储量。

很多人对这个 2600 万吨的铀矿储量可能无感,但这个数字,却是比朝鲜面积大得多的国家的 10 倍乃至百倍以上!而且,朝鲜的铀矿床品位很高。用铀提炼制造核武器的钚时,作为反应堆减速棒的矿物——石墨,朝鲜的储量也很大!

朝鲜战争刚刚结束,朝鲜领导人就在内部会议上决心研发核武器。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料,朝鲜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核技术研究。

现在已经表明,朝鲜核技术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上世纪 60 80 年代的苏联直接援助;二是苏联解体期间核材料和核武专家流失到朝鲜;三是 1990 年后,国际地下核走私网络。

朝鲜的核工业是前苏联一手扶持起来的:

1956 年,朝鲜与苏联签署组建联合核研究所的协定。 1959 年苏朝两国签署“和平利用原子能”协定,苏联开始对朝鲜提供诸如建立“宁边原子能研究所”等实际援助。此时的苏联,尚无意帮助朝鲜研制核武器。

1969 年,核武研发被朝鲜列入国策。这与朝鲜 50 年代派往苏联的青年核物理学者留学归来有关。苏联最大的核试验室——莫斯科杜布纳核联合研究所先后为 300 多名朝鲜青年学者提供了培训。这些人回国后,组成了朝鲜核武研制的骨干力量。

1965 年,苏联帮朝鲜建立了“宁边原子能研究所”。朝鲜从前苏联引进了第一座 800 千瓦的核反应堆,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平壤以北 130 公里的宁边,成为朝鲜的核工业重地,这里能提炼浓缩铀,用于生产核武器,这引起国际原子能机构关注。宁边核反应堆属于石墨堆, 1980 年动工, 1987 年建成。这种堆的废燃料棒可被用来提取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钚。

20 世纪末,朝鲜相继建成了 6 个核研究中心、 2 座研究性质的核反应堆和 1 座核电试验堆,有 6 座铀矿可开采。

至今,朝鲜已经建成 3 座二氧化铀转化厂, 1 座天然铀燃料组件制造厂和 1 个核废料贮存场,基本建成了从铀矿开采到核废料处理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具备了研究、制造核武器的完整能力。

上世纪 60 80 年代,朝鲜灵活游走于中苏之间,获得大量援助。但它的核武发展计划并不顺利。苏联的技术援助仍很有限。一方面,核武技术仅是苏联拉拢朝鲜的筹码,“引而不发”才是上策;另一方面,美苏在核不扩散方面互相制约,也不容苏联将核武技术公开交给朝鲜。 1979 年开始,朝鲜的核武计划,不得不走上了“独立研发”之路。

苏联突然解体,约 80 万核工业人员陷入工资发不出的困境,给朝鲜核计划带来第二次良机。许多原苏联核武科技人员,被朝鲜秘密聘用。 1992 12 8 日,俄罗斯特种部队突袭了一架拟从莫斯科起飞的飞机,机上载有朝鲜雇用的 36 名俄罗斯核武器专家;他们以每月 3000 美元的价格被雇,为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工作。

西方舆论认为, 2000 年前后,朝鲜与巴基斯坦核武专家卡迪尔·汗为中心的国际地下核走私网络,存在着核技术的秘密交易,这为朝鲜在离心机和核弹设计等关键核武技术的最终突破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苏联解体后,朝鲜陷入严重经济困难,同时又面对美韩的压力,在一切技术条件具备后,朝方决定开展核爆实验,目前已经进行了 5 次核试验,进展很大:

第一次, 2006 10 9 日,朝鲜丰溪里地下核试验;专家研判,当量 700 TNT ;人造地震震级 3.6 级。这是一次非常不成功的,用钚 239 为核装药内爆核试验,当量不到 1000 吨,说明仅仅有极少的钚元素发生了核裂变。甚至有西方专家认为,这是朝鲜用大量 TNT 炸药“伪造”的“核试验”。但今天看来,这确实是朝鲜进行的一次“不成功的钚裂变核试验”,事后朝鲜最高领导层非常失望,甚至想一度放弃核武计划。

第二次, 2009 5 25 日,朝鲜丰溪里地下核试验;专家研判,当量 2200 4000 TNT ,人造地震震级 4.5 级。这是朝鲜重新回到原始的铀 235 为核装药的内爆核试验,只有部分核装药裂变引爆,因此当量仍然不到 5 千吨,但已经算是迈过了核武器的入门门槛。铀 235 可以直接通过离心机从铀矿石中提炼出来,而钚 239 必须经过反应堆衰变后再从燃料棒中提炼。钚弹用核装料量少,技术要求高;铀弹用料更多,但技术门槛低。朝鲜第二代领导人生前总算迈过了这个核门槛。

第三次, 2013 2 12 日,朝鲜丰溪里地下核试验;专家研判,当量 8000 1 万吨 TNT ,人造地震震级 4.9 级。这算是朝鲜第一次比较成功的内爆核试验,爆炸当量基本与广岛原子弹相当,判断还是铀弹,这是朝鲜第三代领导人上台后的第一次核试验。

第四次, 2016 1 06 日,朝鲜丰溪里地下核试验;专家研判,当量约 1 万吨 TNT ,人造地震震级 4.9 级;这次试验也是一次成功的内爆核试验,应该是第三次试验成功的核装置的再次验证。

第五次, 2016 9 09 日,朝鲜丰溪里地下核试验;专家研判,当量 1 3 万吨 TNT ,人造地震震级 5.0 级。朝鲜方面自行宣布这是一次“成功的氢弹试验”,但专家认为是夸大其词,因为氢弹试验,哪怕是氢弹减当量的“原理弹”试验,最小爆炸当量也应该在 12 万吨 TNT 以上,朝鲜的这次试验,外界无论如何计算不会超过 10 万吨当量,因此可以认为是一次“增强原子弹”装置试验。

总的来看,朝鲜只用了 5 次试验,就达到了“增强原子弹”的水平,应该说技术能力和进度不能小瞧!若任其不断试验下去,完成原子弹弹头的小型化,甚至最终突破氢弹技术,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在核武载具方面:

2009 4 5 日,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光明星 2 号”试验通信卫星,卫星没有实际进入轨道,西方怀疑此次试验本来就是远程导弹试验。 2012 12 12 日,朝鲜成功发射“光明星 3 号”卫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中程导弹就可以发射小型卫星。具有卫星实际发射能力的国家,意味着就已经掌握了中远程导弹技术。假以时日,突破洲际导弹和弹头再入隔热、制导技术,朝鲜将真正具备核威慑美洲大陆的能力。

除了洲际载具,潜射导弹也可威慑他国,甚至远航数千海里,近距离威慑美洲大陆。

2016年,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朝鲜的海基发射平台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朝鲜的水下发射导弹技术,可能来源于苏联解体时得到的 R-27 潜射导弹平台,专家估算,“北极星”导弹的射程应在 1500 千米以内,想利用“北极星”核威慑美国,就必须有出色的大型常规潜艇,甚至核潜艇,这对于朝鲜来说,技术难度很大,但潜射平台和潜射导弹的存在,仍然是一种客观的威慑。

2016 6 23 日,朝鲜宣布成功试射一枚“火星 10 号”中程弹道导弹,发射采用高弹道模式,射程 400 千米,弹道高点 1400 千米以上。根据弹道公式估算,采取常规弹道的火星 10 号射程能够达到 2500 千米左右;火星 10 号采用了一体化发射车作为运输工具,可以在不同发射阵地之间快速转移,生存力较高,已经具备机动中程导弹的基本战力。

朝鲜还有大量的飞毛腿短程导弹和数百架老式战斗机,未来不排除装载小型化后的核弹头,威慑近在咫尺的驻韩美军,绰绰有余。

朝鲜已成功利用银河 3 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卫星,朝鲜军方赋予其“火星 13 号”的编号,射程很可能达到 6000 8000 千米,已经可以威慑到阿拉斯加和夏威夷,距离威胁美国本土一步之遥。这也是美国人准备对朝鲜动武的根本因素。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朝鲜具有远程打击能力之日,就是美国必然打击朝鲜之时。


奋笔疾书解读局势只为唤醒更多人,认同就请支持我吧。

另: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zan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 zan ,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公众微信号:zhanluezongheng。)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