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的月例会,直面问题,重点突出,简洁高效,11点之前散会,让人深有感触:“从来没遇到过,这下我们有更多时间抓落实了!”
1个文件,集中调整30个因领导班子变动带来的临时机构主要组成人员,同步废止29个文件,精简流程、改进文风,让人印象深刻。
主要领导调研马来西亚子公司和孟加拉博杜项目,仅有2名海外工程公司领导陪同,轻车简从,行程紧凑,报道集约,耳目一新。
注重“上承、下接、管用、有效”,突出公司总部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策划,项目重在措施执行和偏差反馈,为基层减负、赋能。
倡导“简约、高效、好用、接地气”,推行“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服务”,注重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办事效率。
落实“过紧日子”的思想,紧锣密鼓推进的厂庆系列活动,进一步细致活动安排,调减优化、降本节流。
近期印发的《关于公司总部改进工作作风、贴近项目一线八项措施的通知》,更是将“改作风、重基层、强支撑”贯彻到位,树立项目是立企之本、强企之基的鲜明导向。
今年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以抓作风建设为切入口,明确提出要为“2025年再造一个新天津电建”扫清作风障碍,并在实践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学风会风文风作风为之一新,广大干部职工精神为之一振,正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奋力开创改革发展管理党建新局面。
风形于上,俗化于下。
今年是天津电建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来,久经考验的天津电建人志存高远、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奋发进取,锤炼出特有的企业性格和团队品格,锻造了一系列优良作风,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等不靠、自信自强的作风。
六十年来,天津电建人始终坚信
“世上没有救世主,成就事业只能靠我们自己。”
深化改革的形势,
让人员多、包袱重、发展空间小、市场机会少等问题逐渐显现。对此,我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依靠自身力量抓机遇、谋生存、求发展,毅然决然走出华北、走向全国、走到国外,硬是杀出一条生路。
客观环境的变化,
带来市场低迷、观念陈旧、队伍不稳、结构老化等转轨时期的阵痛,曾让我们无所适从。为此,我们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围绕市场抓经营、紧跟变化谋举措,在大浪淘沙中激流勇进、勇立潮头。
发展历程的复盘,
那些用血泪写成的沉痛教训、用学费换来的宝贵经验,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前进道路上绝非一帆风顺,让我们愈发感觉到越是困难越向前,因为“天助自助者,自强会更强。”
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作风。
六十年来,天津电建人始终倡导
“干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育一批人才,留一套经验,交一方朋友,拓一片市场”。
在赤县神州的盐碱地、戈壁滩、海之湾、山之间,我们远离城市喧嚣无悔前行,矢志能源建设默默奉献。
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跨入改革开放,
老一代天津电建人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住板房、睡草垫、吃窝头,肩扛手抬、水沟会战,鏖战军电、抗击地震,加班加点抢任务,流血流汗不流泪,圆满完成9511工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
天津电建人来到塞北投身“西电东送”,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栉风沐雨、迎霜斗雪;挺进南粤抢滩全国市场,战高温、斗酷暑,抗击台风、迎战非典,勇夺公司首个鲁班奖,书写了辉煌篇章。
迈入新时代,
天津电建人心怀“国之大者”,南征北战、东奔西走,足迹遍布南海之滨、雪域高原,领略绵绵梅雨,体验漫漫黄沙,抗击地震暴雨,缔造精品工程,赋能美丽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漂洋过海、背井离乡,克服水土不服,战胜百年疫情,推进文化交流,结交四方朋友,共建美好世界。
顾全大局、追求卓越的作风。
六十年来,天津电建人始终践行
“要干就干最好,要争就争第一”
,讲政治、顾大局,敢亮剑、勇争先。
参与地方建设,缔造津典工程。
我们根植津沽、服务地方,从初创时期建设军粮城电厂开始,到参建杨柳青电厂、大港电厂等50余项能源工程,约占全市75%;承建天津供电楼、电力科研中心等一系列代表性工程,积极参与引滦入津、中环建设、服务全运、抗击疫情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书写津彩篇章。
我们心怀“国之大者”,赋能美丽中国,从承建河北陡河项目和秦皇岛项目开始,到建设内蒙古准格尔电厂,先后参建全国首台百万机组、全球最大火力发电厂、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工程,铸造大国重器。
参与“一带一路”,擦亮“津”字招牌。
我们践行“走出去”战略,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共建美好世界,从成立之初援建蒙古、马里等国建设,到承接印度文达特、白俄罗斯明斯克项目,先后承建全球容量最大的光伏项目、亚洲首台9H级燃机、亚洲最大9H级燃机、中东地区最大洁净燃煤电站、巴基斯坦最大水泥厂、世界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用一系列开先河、填空白、破纪录的实际行动,持续为业主提供超值服务,创造了众多第一、首个(台)、之最。
敏于时变、主动创新的作风。
六十年来,天津电建人始终奉行
“求新求变能恒通,与众不同有生机”
,破除守旧思想,跳出惯性思维,在变化中赢得主动,在竞争中赢得胜利。
科技创新上,
我们平衡激情与理性,着眼生产实践,自主研发的可控硅中频液压弯管机,成功解决了我国第一台325兆瓦大型火电机组安装时遇到的“大直径厚壁耐热合金钢管的弯制”难题,并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管理上,我们敏于时变、顺势而为,在工程管理领域发生巨变的背景下,率先在天津盘山项目推行项目法施工模式,摒弃粗放、追求精益,一举更新项目管理老体制,极大解放了生产力。
文化赋能上,
我们率先系统导入企业文化、开展品牌建设,萃取发展经验,提炼文化理念,打造蓝巢品牌,将文化践行、品牌推广、新闻宣传作为建设特色文化的三驾马车,全面构建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全覆盖和理念、制度、机制、活动、阵地一体化的文化体系,品牌形象享誉行业内外。
数智转型上,
我们见事早、行动快,紧跟时代步伐,致力数智赋能,提前布局信息化,最早接入互联网,自主研发蓝巢E-MIS信息平台并不断升级迭代,面向社会提供平台研发、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等服务,全面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与行业融合的导入应用,展示了一个工程企业的数智优势。
这些历经风雨锤炼的优良作风,与
“数一数二”
的战略追求,
“缔造精品、以义求利”
的经营宗旨、
“奋起、争先、严谨、实干”
的行为风格等,共同构成天津电建人特有的坚定信仰、宝贵的精神财富,深深镌刻在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中,成为引领和支撑企业一次次攻坚克难、走向光明的精神动力,持续引领企业变强、领先、行远。
经历风雨,见识彩虹。
新时代新征程,新责任新使命。让我们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风雨同舟,真抓实干、马上就办,落实
“争先为要、实干为本、创新为魂、协同为重、合规为基”
的卓越文化体系,转作风、立正风、树新风,重基层、强支撑、促转型,发扬津门铁军的优良作风,勇当兴企强企的转型先锋,切实为开创改革发展管理党建新局面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后记
当前,实现“再造”目标即将冲刺,建设“龙头企业”任务艰巨,创建“双百企业”使命光荣,公司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与公司改革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现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有之,遇事踢皮球、绕着走、推诿扯皮的有之,部门墙、流程筒、只讲自转不讲公转的有之,调门高、表态快、落实差、躺平摆烂不作为的有之。对此,我们亟须以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激活文化基因,凝聚战略合力,改进工作作风,释放发展活力,聚焦项目一线,始终保持精干、务实、高效的精神状态,让企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