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座12楼
关注创业和投资的互联网媒体-B12让创新得到赞赏。(更多内容关注http://b12.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T之家  ·  iPhon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座12楼

盈动资本大象:从热力学定律,认识当下商业世界的变与不变

B座12楼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2-01 23:59

正文

风险投资,要求投资人站在未来的视角去预判当下。


如果说企业的本质在于创造用户,那么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获取流量抓住用户都是企业的首要任务。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创造用户的方式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流量获取一直在经历着迭代和变迁,商业的底层逻辑却是恒定不变的。


盈动资本创始合伙人大象在出席“新零售新商业新未来”活动时,分享了一些最新的思考和观点,包括商业演进的逻辑,流量的变迁趋势,下一波的流量机会在哪里,以及盈动在这个思路下投资的经验和投资逻辑,以下enjoy:


文| B12 大象


今年整个资本市场创业环境整体上非常冷,有一句话是叫做,「糟糕的事情总是比你想象得持续地更久,好消息总是比你想象的来得更晚一点。」


目前整个资本上的状况也是这样,好消息总是比你想得来得更晚。三年前创投圈说资本寒冬,现在事实证明,当下才叫寒冬,甚至现在还不是最冷的时候。


我预计可能明年才是资本市场最冷的时候。所以对一个创业者来说,重要的是在一个比你预想中的时间更长的周期内,磨练你的抗击打能力。并非说开春了,好消息就来了,春天可能比你想象中来的更晚一点。


在这种环境下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做投资的,做创业的到底应该抓住什么样本质的东西?


这个世界变化的很快,特别是AR、VR、人工智能等等,各种各样的变化接踵而至。但在这种层出不穷变化的背后,什么事情是不变的?当你找到不变的时候才能去理解这个世界,就像一个方程式一样。所以以我投了那么多项目、跟那么多创业者交流之后的经验来说,投资其实是求解方程式的过程。


如何去认识现在这个商业世界?


互联网变化很快,但现实世界里面无论如何得遵守几个定律:


第一个定律叫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孤立系统内总能量保持不变。接下来会详细解释,有哪两个东西是恒定不变的。


第二个定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从低温向高温变化的时候,传导必定会导致这个系统的变化,甚至导致这个系统的崩溃。包括大量O2O里面的补贴行为,就是我给你2块钱你走两步,看似获得了用户,却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商业行为。因为没有永动机这回事,所以这是行不通的。


第三个定律是商业世界的原理。我们说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关于商业的本质是什么,有各式各样的理解,但我觉得是商业的本质是公平和互惠,商业的核心要素就是效率和体验。


当衡量一个企业和创业公司的时候,我们只关心两个问题:


一,你做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为你的行业产业提升了效率?你创新的程度决定了效率提升的程度。

二,你做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为你的用户改善了体验?


这三个定律决定了我们如何去认识现在这个环境,以及如何去辨认在这个变化层出不穷的商业世界里面的那个不变。


层出不穷变化的背后,什么事情是不变的?


关于在这个层出不穷变化的背后,那些恒定不变的东西是什么,我个人比较认同曲凯在《我眼中的未来》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所有公司的盈利模式只有两种:一种是想方设法更好地卖货,这个货里包含了服务,即如何更好的卖产品和服务;另一种是想方设法帮别人更好地卖货。」


互联网里面除了直接交易之外更多是帮助别人更好的销售他的产品和服务,我理解新零售概念可能就包括这个东西。在这两种商业模式之下,不管你现在做电商还是做服务,一定都要关注到整个广告市场的总量。关于这点,大家可以去看看曲凯的文章。


除了广告总支出不变之外,国民上网时间是恒定的。这个概念是由罗振宇提出来的,参考了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概念,所以叫GNT,国民总上网时间是恒定的。


以2015年12月份的统计,每个人上网时间是2.36小时,每天打开上网次数是78次,这个数量可能还有一定的增加,但这个增加值是有限的,因为人每天只有固定的二十四小时。从这两个不变出发去考虑我们创业的项目,很多事情就可以理解了。


平台-工具-内容-娱乐-门店,这个链路代表了流量的变迁趋势


围绕着时间守恒定律,我们去看我们用户的时间是怎么样的变化,整个互联网世界有五个方面在破解:


第一互联网兴起以后,工具先起来。淘宝和京东在最早的时候就是一个交易的工具,从工具上升到平台,再从平台上升到生态。一个工具从平台到生态是一个企业做大必然的路径。


我不觉得电商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我们现在要讲「新零售」。围绕商业本身,你能不能从电商进化到新零售,进化到商业本身,才有可能获得投资价值,纯粹从交易这个角度理解是不对的。


第二波红利是什么呢?内容。从去年、前年开始,特别是微信平台起来以后,整个内容生态变成了获取流量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方式。所以在14年的时候我们投了开始众筹,我果然抓住了这个风口,它长起来了。


当然还有类似的罗辑思维。特别是一些低频领域的获客,我6月份投了一个项目,叫西洋参考,做移民以及海外生活服务,创始人是原来腾讯大家的主编。移民可能一辈子一次,海外买房子一辈子也就是一两次。这种原来传统的获客方式很难,在百度里面获得一个用户三万八千块钱,而西洋参考只需要一篇10万+文章的成本。


第三个风口是什么呢?「世界在下沉,我们在狂欢」,这句话表明了商业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下沉,一个是上升,娱乐成为一个重要的获取流量的重要方式,从内容进化到娱乐。为什么阿里会投阿里影业,或者papi酱泛娱乐平台的兴起,因为获取流量的成本很低。


从内容来说,13年的时候一条投放广告的时候,一个用户获取可能几毛钱,现在广点通投放,获取一个微信粉丝可能要5块钱左右。工具类的东西,孙海涛过去非常便宜,到现在获取一个交易用户成本估计在1千块人民币左右,而在早期红利期的时候获取用户很便宜,但现在越来越贵,内容也是这样,从原来几毛钱到现在几块钱。


娱乐现在效率比较高的时候,获取用户的成本肯定会低于内容——这是一个新兴的、还有巨大增量空间的领域,简单比较,全球收入最高的艺人霉霉2016年的收入是1.7亿美元,而范冰冰是排名最高的中国人1700万美元,这个差距也是娱乐包括体育等行业可能的增量空间。


娱乐之后未来会什么呢?叫场景化物理空间,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更看中真正门店类的、场景化的流量获取方式,这其实是一种「巷战」。


为此,我专门和婚礼纪的俞哲讨论了很久。他在城西银泰开了一个线下店,那个店很贵,可能房租就要40万——我要他算一笔账,线下店的获客成本跟线上买流量形成交易的成本对比一下。


结论是,这样的店有两三家,综合成本下来以后,门店的用户交易成本可能会低于线上。所以,场景化的门店价值会越来越凸显。


所以今年上半年我们投了一家生鲜店,叫鲜在时。11月8号在上海开业,500平方,我认为是非常典型的新零售的代表,每天营业额到现在为止持续增长3万多一天,但这不是我们的目标,如果线上力量发掘以后,把原来门店1.5公里内辐射半径拓展到3—5公里,那每天营业额应该是5万。


从内容这个红利、娱乐这个红利,到下一步场景化的红利,玩家可能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一批了。比如,鲜在时的团队是阿里巴巴出来的,从来没有开过店,没有问题,那些固定的知识可以学习,比如说门店怎么经营,但是你的思维方式我觉得更为关键,比如「把店面理解成是一个页面」「后台管理系统是不是一个程序」等等,而传统开店的人这方面转弯我觉得是非常难的。所以传统的门店越来越弱,线下门店2.0起来了。


最后,那就是殖民。到印度去,到海外去,就像当年工业革命以后,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以后,殖民就是一条新路径。


当工具、内容、娱乐、场景化以及殖民这五个环节走完以后,互联网差不多结束了,需要一种新的革命性的创新,来开启另一场商业变革,也许是人工智能,也许是别的。


无论电商还是新零售,最后还是要回归商业的本质


这是我个人思考问题的一个方式,回到第一性,去看本来的变化是什么。第二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一定要找到那个不变的东西是什么,然后才能作出我们的思考以及我们的行为。


接下去新零售一定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因为目前线下市场的新零售市场是还没有被动掉的一块蛋糕。新零售很重要的内容是在线下的整个实体商业,接下去我们盈动资本也会在这个领域积极布局。


电商怎么从纯交易进化到新零售,必须是从整个产业链角度来考虑回归商业的本质,它的价值才会真正凸显。


这是一个必须高瞻远瞩的行业,在项目没有收入、没有商业模式、没有数据,有的只是团队和想法的状况下,考验的是投资人对趋势和人的判断力。


虽然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能洞若观火、神机妙算、准确预测未来,但避免管窥蠡测的狭隘和天花乱坠的狂想,扎扎实实的去判断一个行业、一件事情、一个团队、一位创业者是基本功。


一线投资人都在说一句话:「投资看趋势和看事情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人,是CEO,是团队」。商业社会和商业逻辑的冷酷和规则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创业者。



- 20161131  No.1384 -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
猛戳「阅读原文」关注并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