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维舟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  重庆首张!西藏首张!新疆首张!中国信保助力西 ... ·  2 天前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  重庆首张!西藏首张!新疆首张!中国信保助力西 ... ·  2 天前  
松阳警方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2 天前  
松阳警方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2 天前  
安徽司法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3 天前  
宁夏药安早知道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3 天前  
宁夏药安早知道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3 天前  
北京药监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3 天前  
北京药监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维舟

特斯拉的傲慢

维舟  · 公众号  ·  · 2021-04-24 11:00

正文


特斯拉终于低头了。


4月20日深夜,特斯拉官方微博发文,公开就“未能及时解决车主的问题”致歉,表态将配合各监管部门的所有调查,尊重消费者、遵守法律法规,他们已成立专门小组,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尽力满足车主诉求。


此前,在4月19日开幕的上海国际车展上,爆发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其结果,这位车主以“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五天的处罚,特斯拉负责大中华区政府事务、公关、市场与品牌的全球副总裁陶琳强硬回应:“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过程”、“我们自己的调研显示,90%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


网上舆论也早已自动站队:一派人指控维权车主动机不良,“讹钱专业户必败,特斯拉必胜,好产品不怕污蔑,邪不胜正”,进而痛斥国人低素质,用舆论压力迫使特斯拉低头,但“全世界都知道特斯拉技术一直是最好的,这样闹下去,还有几个高科技企业敢落户中国”;另一派则嘲讽特斯拉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就傲慢表态“我的车没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实际上,特斯拉出事也不是第一回了,仅最近这一年多,媒体公开报道的特斯拉驾车事故就有十多起事件,今年2月国家五部门还曾为此约谈特斯拉,但都没有像本次事件这样引发舆论哗然。 绝大多数人毕竟都不是特斯拉的车主,他们在意的并非技术故障问题,而恰是其“决不妥协”的回应态度中表现出来的傲慢



虽然不少人指责跨国企业“凭什么这么硬气”,这甚至唤醒了一些人的近代屈辱记忆,但这里需要细辨一下:这种“傲慢”究竟源于何处?是由于特斯拉的“跨国企业”身份才“店大欺客”吗?


在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中,供职或接触过的在华外企也有上百家,不必讳言,其中是有不少人满怀优越感,但他们基本上都是 职业经理人,因而身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靠专业素养吃饭,二是谨小慎微,远比国内企业更注重合法合规。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每当有什么消费者投诉引爆的危机公关,外企高管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咨询专业的公关顾问和律师。有一次,因为质疑一句slogan涉嫌违反广告法,工商局的人还当面跟我说:“你老板太不上路了,我们每次来找她调查取证,她就把你和律师推出来。那公事公办我们也会,今天索性就来现场办公。以前麦当劳也这样傲慢,几次磨合下来,现在他们就上路了。”


不仅如此, 那些自恃了解中国的人,往往对中国人更不客气 。我曾有一位华人老板,在纽约、新加坡工作了12年,非常看重合规性,到上海履新后,她不顾谈判部门同事其实已经尽职在为公司争取利益,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暗指他们勾结供应商:“别以为我不知道中国人桌底下交易那一套。”


这也是历史上不断重演的一幕。 近代那些在通商口岸呆久了的“老中国通”,都有一种毛病:认为只有自己才了解中国,因而主张要毫不客气地对待中国人 。“经验显示那些在中国呆过一段时间的英人常常养成了太多‘上海人’所不能接受的恶习,尤其是他们对中国人的态度很恶劣”(《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


近些年来,中国人逐渐晋升到外企高层,加上疫情过后,很多外企的老外高管都纷纷回国了,我听不少人抱怨,现在升上来的“假洋鬼子”比“洋鬼子”更难对付,他们了解中国社会的明暗规则,也不必像老外那样顾虑政治正确或“惺惺作态”,不但压起来毫不留情,而且常常开口就伤人。


特斯拉大中华区副总裁陶琳


在看到陶琳的回应时,我第一反应就想到了这些。那也许是她内心不加掩饰的真实想法,但却显得很不专业。 她的“决不妥协”表现出来的,恰是那种“难道我还不知道中国人那一套”的傲慢


在疑似刹车失灵的调查结果尚未出来之前,她就已经为事件定性了:特斯拉没问题,绝大多数用户也都选择我们,你爱买不买;你只是借技术故障为名“按闹分配”,找茬来博取利益,媒体(尤其自媒体)看热闹也别有所图,而此事归根结底是有人暗中策划推动的一场阴谋。


既然如此,那确实就没法妥协了: “我没错”、“你居心不良”和阴谋论,构成了三位一体 ,退一步就仿佛自己被打倒在地了。这样的权力博弈,中国人恐怕都不陌生,只要能撑过来,可能特斯拉不需要做任何改进,但她恐怕没想到的是,这反而火上浇油,让事情变得更糟了。


虽然有不少人指责这是跨国企业的傲慢,但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这倒是表明特斯拉正逐渐“中国化”了。今年初,特斯拉市值突破8000亿美元,超过全球其它九大车企市值之和,而这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支持:上海工厂的批量投产解决了产能问题、供应链本地化让成本剧降、中国消费者的追捧又给了它源源不断的动力——2020年,它已位居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一举超越比亚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