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专注业绩潜伏  ·  年报业绩预告超预期(2.4) ·  21 小时前  
专注业绩潜伏  ·  年报业绩预告超预期(2.4) ·  21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赵初一007 ...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破90亿,全球第一!凌晨仍爆满,高峰期5分钟一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今天,大崩盘!股市到底发生了什么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27 18:32

正文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在香港股市上以骗人为生的“老千股”,今天(627日)遭遇血洗,相当一批股票跌幅超过30%。甚至有“老千股”市值损失超过了九成。

 

下面是截至下午245分,香港主板跌幅最大的20只股票:

 


下面是截至下午245分,香港创业板跌幅最大的20只股票:

 


可以看出,跌幅榜前列的股票大多价格非常低,一般不到1港元,很多只有一两分钱。这种股价低于1元的股票,在香港叫“仙股”。

 

那么,什么是“老千股”?这其实是香港股市的一种特产,称之为股市的“癞皮癣”不为过。

 

所谓“老千股”,就是不好好经营企业,真正创造价值,而是利用各种“财技”从市场里圈钱,坑害小股东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老千股”,大多数表现为“仙股”。

 

他们坑害股民的主要方式有:1、基本上不分红;2、经常“供股”,类似A股里的低价配股;3、为了在财务报表上扭亏,常常缩股,比如5股缩为1股,10股缩为1股等等。

 

一个典型的“老千股”,虽然股价不高,但一般把自己的市盈率弄得非常低,时常玩点新概念、新题材,以吸引涉世不深的股民。经常以较低价格“供股”,也就是向全体股东同比例配售新股。这往往把散户弄得左右不是人:不参与供股,股价在“供股”之后大幅下跌,你眼看着自己有损失;参与供股,真金白银给了“老千公司”。很快,这些钱就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被洗走了。

 

然后股价开始暴跌。跌到几毛钱、几分钱。你肯定会以为,都跌成这样了,怎么不会再跌了吧。这时候公司宣布缩股,每10股合并为1股。于是,你的股票少了、股价高了。然后,老千宣布再次供股,然后继续下跌,直到把股民吃得干干净净。后来,一些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之后,也学会了“老千股”的玩法,沦为新的“老千股”。

 

“老千股”是香港股市的毒瘤,对此大家深恶痛绝,但它们往往精通各种法律法规,让监管层很难抓到把柄。而香港股市的监管,也以宽松著称。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今天“老千股”的暴跌?说到底,这跟香港股市近期的改革有关。

 


过去几年,香港股市虽然发展不错,但也遇到两大突出的问题:第一,大量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宣布退市,回归A股。主要原因是,A股市盈率水平高,回归A股公司市值可以做大,便于融资发展,面子也好看;第二,类似于阿里巴巴这种特殊治理结构的企业,无法在香港上市,流失到了美国、新加坡等地。

 

为了提高香港股市的竞争力,香港方面在酝酿大动作。其中最大看点是:推出创新板。

 

根据报道,港交所的初步想法是设立“创新主板”和“创新初板”,创新主板将对散户开放,因此会采取与主板相似的监管方针,创新初板只对专业投资者开放,因此上市要求会比较宽松。

 

创新主板主要接受已经符合主板财务等主要要求,但不符合主板部分上市公司规定的新经济公司,比如类似阿里巴巴这种“同股不同权”的企业;创新初板的对象主要是,初创、未有盈利的新经济公司。

 

很明显,创新主板将主要跟深圳的中小板和上海拟设立的“战略新兴产业板”竞争;而创新初板主要跟新三板竞争。

 


同时,为了给创新主板、创新初板腾出空间,也是为了割除香港股市的毒瘤,香港证监会主席唐家成曾公开宣布,希望在未来510年解决老千股的问题。港交所也在计划提高香港创业板、主板上市的条件,通过抬高门槛防止出现新的老千股。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市场传出消息:近期,港交所提出了针对“老千股”的处置建议,将出台措施强制股价低于1元钱,且平时交投不活跃的僵尸股(这种多是老千股)退市。此外,限制借壳上市,鼓励新股上市。

 

不过,午后港交所辟谣,说上述两项建议并不存在。

 

虽然港交所辟谣,但港交所近期的改革动作不断,未来市场肯定会收紧对“老千股”、“仙股”的管制,逼迫其中相当一批企业退市。而这,也是A股即将要做的事情。

 

所以,香港“老千股”被屠杀的事件,给内地投资者也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课,告诉大家:炒壳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A股股价将出现大分化,上千元的股票会出现,但仙股也会成堆。当然,成堆之后就是成堆地退市,最终彻底消亡。

 

看紧你的钱包,对垃圾上市公司保持警惕,小心被他们薅了你的羊毛。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韬略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