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维舟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维舟

跟孩子们讲《白蛇传》

维舟  · 公众号  ·  · 2021-05-07 12:00

正文


这几天 《白 蛇传 》的故事,讲到 最后白娘子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 兄弟俩 都有点 难过 8岁的老 本来就更感性 ,听得眼角都湿了 11岁的 老大 神情,心里也不平静


我想这或许正好可以趁热打铁讨论一下,于是问:“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对吗?还可以有什么不一样的结局吗?”


沉默。


可能这问题太难了。于是我换了个问法:“那法海做错了什么吗?”沉默了一会,老二打了个哈欠:“没意见。”他喜欢听故事,但对这些讨论恐怕就没兴趣了,只有老爹才这么爱从各个角度分析。


不行,还是得用孩子的角度来提问:“法海是好人吗?”


这下终于有响应了。老二马上答:“是坏人。”老大搔了搔头:“既好也坏——因为他既收伏妖魔,也打压好人。”老二又跟了一句:“法海明知道白娘子是好妖精,还要镇压她。”


我问:“那如果白娘子是坏妖精呢?”


老二愣了下:“让我想想……还是有问题。”


“为什么?”


“因为这样一来,那她的小宝宝就没妈妈了。”


好吧,这的确是孩子的角度,爸爸也没想到。“那我们继续假设:如果白娘子还没孩子,她和许仙只是在谈恋爱,那法海可以镇压她吗?”


老二一时答不上来,老大说:“也不可以吧?许仙和白娘子挺幸福的,又不希望她被镇压,法海如果觉得白蛇对许仙不利,那至少也得征求许仙的意愿啊。”



我接过话头:“所以,哪怕白蛇可能对许仙不利,但只要许仙自己心甘情愿,别人就都不能干涉,是吗?”见兄弟俩都点点头,我再问:“那么,假如许仙是被蒙蔽了呢?毕竟他是肉眼凡胎,可能被妖精鬼迷心窍了都不知道,那么这时候,他的意愿还重要吗?”


又是沉默。他们可能被老爹的问题搞晕了,这种个人意志的问题可能对他们来说还很难理解。于是我再换个说法:“假设将来你找了女朋友,爸爸妈妈却说她是妖精,要你跟她分手,你会觉得怎么样?”


老二嘟囔:“我又不想结婚。”老大说:“爸爸只是说假设,何况找女朋友也不一定结婚啊。”他转头说:“爸爸,不过我也觉得你这个问题没有意义,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不是妖精,那也是我们自己更清楚啊。”


很好,《白蛇传》的故事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传统家长制的价值观一致的:许仙本人的意愿似乎根本不重要,只要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法海就可以不顾许仙的反对。其实法海在意的并不是许仙本人的幸福,因为白娘子如果嫁给王仙、李仙,法海也会反对的。


那我们再作另一个假设:如果白娘子那时还没遇见许仙呢,法海可以镇压她吗?


老二思索了一下:“还是不行……因为她是好人啊。”那问题是:怎么证明她是好人呢?“她又没做坏事。”


那么问题来了:她被镇压究竟是因为什么?如果白娘子是人、或已经修炼成人,不再是妖精了,她和许仙的结合有问题吗?


老大听到这里,忽然冒出一句:“法海对白娘子有种族歧视!”


我们一下子都笑起来。虽然这说法是很好笑,但确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接近问题的本质:虽然表面上看,白娘子被镇压,是因为她水漫金山,伤及无辜,触犯了天条,但她从一开始遭法海敌对, 并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而是因为她的身份(她是谁)



人们之所以同情她,恐怕也是在这一点上,因为这违背了我们的道德直觉和社会规范:一个人受到惩罚,不应该是由于其身份,而应基于其所作所为。


从现代理念来说,就算怀疑她可能干坏事,但在她实施之前也不应治罪。《大话西游》里唐僧说:“悟空说要吃我,只是一个设想,还没有变成现实,他又何罪之有呢?”虽然看上去像是笑话,但治罪的依据确实是行为而非想法,更非身份。


在白娘子这里,“妖精”是她的身份,但“好坏”是她的道德与行为——这就好比我们都是中国人,但中国人这个身份并不确保此人一定是好人或坏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