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免我们的债,我们也要免了人的债。
华人很有意思,如果自己人都很好说话,这叫亲戚不计较,也就是所谓只要有关系,天大的事都可以没关系,在讨论原谅几次以前,先搞清楚关系如何,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只是人情欠来欠去,很容易纠缠不清而已。
不过,耶稣根本就跳过这个层次,耶稣用了一个比喻,说有一个人欠了君王好几千万,几辈子都还不完,在他苦苦哀求下,君王动了慈心,愿意直接打销旧帐,这个欣喜若狂的人庆祝的方式就是去当讨债鬼,找到一个欠他几块钱的人死缠烂打,结果消息传到君王耳中,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恶劣的人。
这是个很有趣的比喻,这个君王当时会借款给人,就是因为他有慈心,那既然有慈心,还要人家苦苦哀求才愿意免人的债吗?不是应该自动免债?这是很多人的想法,殊不知这根本是软土深掘的欺负人模式,你不能因为一个君王有钱又仁慈,就觉得借钱给你是应该,事后追讨是不应该。那你跟土匪有何两样?
当一个人对于欠别人没感觉,但是对于别人欠我很有感觉的时候,事情就大条了。基本上,这就是耶稣比喻的重点。
所以耶稣跟彼得说,不要讨论次数,你说七次,那万一标准答案是七十个七次,你受得了吗?
当你问该饶恕几次,就是对于别人欠你超有感觉,这也很正常,不要以为家财万贯的人对于别人欠他没有感觉,我看过很多正好相反的例子,超有钱还是很小气,这实在是性格问题或者是基督徒所谓生命问题,跟他口袋有没有钱不一定相关。
耶稣也支持原谅是跟生命的成熟度有关这个说法,因为在马太福音18:35,耶稣说如果不肯从心里饶恕弟兄……所谓「从心里」,就是对于自己欠别人超有感觉,对于自己欠上帝直逼好几千万更是无地自容,当一个人有这个认知,他实在没有脸去跟人家要几块钱。
原谅的道理,说穿了就这么简单,从我们出生,上帝就宽容我们到如今,所以对于偶尔不经意得罪我们的人,我还要去上帝面前告状吗?不怕上帝看到我忽然想起我欠祂很多?
难道真的有这么不识相的人?有,当然有,我们自己就常常干这种盲目的事。你忘了?忘得还真快啊!你知道人为什么不快乐?其中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常常去收账,结果收不到又吃不掉这笔债,吞不下这口气,生闷气到秃头兼胃溃疡都不奇怪。
台语很喜欢说人与人相欠债,实在很有道理,只不过,我们不是欠上辈子的债,而是欠这辈子彼此得罪的债啊。而且,我们讨债的对象不只是弟兄,还包括更多不得不存在的人。
还有谁是不得不存在的人?多得咧,同事、主管、客户、老师、同学、亲戚、政治人物、警察、邻居、教会的弟兄姐妹……你难道不知道,人活在世界上要面对很多不得不存在的相关人等,你心里跟他的距离,可能用天文望远镜都看不到,可是,他在你身边烦你就是不争的事实,例如政治人物或某位同事。
政治人物就算了,虽然是必要之恶,至少你不必跟他嘘寒问暖,怕的就是他会影响你,你不能不在乎他,却又不是真的在乎他,会不会疯掉?这就是人的复杂。没有完美的人,你活着一天,不是伤别人,就是被人伤,大家欠来欠去,感情的金融风暴早就发生了,破产的一大堆,谁还有空去管是不是故意?
所以呢,故事的结局很简单,我们都要学习不再彼此论断,而且看别人比自己强,除非你自我感觉良好到认为自己从不欠人,否则,你跟人讨债那一天,也就是上帝跟你讨债的一天。
那么,把这个道理编到国立编译馆,列为中华民国做人道理第一课是不是就天下太平呢?当然不是。因为最懂这个道理的就是教会,教会怎么做呢?就是常常讲七十个七次,以及要原谅别人,把它教条化,请大家务必遵守。于是,无形中给人很大的舆论压力。不原谅别人的人,简直比得罪别人的人还该死。请记得,逼一个人原谅,跟逼一个人跳楼,基本上没有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