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专注于0-3岁宝宝的喂养与教育,认真研习育儿用品,分享育儿心经,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全攻略 | 一人带娃三刷香港迪士尼,速来抄作业 ·  2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最费妈的数学,有了偷懒新思路 ·  2 天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再不开学,二胎老母亲就快绷不住了 ·  4 天前  
大J小D  ·  王炸清单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我就要!我就要!”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不同年龄应对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育儿  · 2018-11-27 20:14

正文

昨天一位宝妈的留言,让我思考了很久。结合这段时间在学校遇到的一些学生的事例,确实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



1

转移注意力?是个好办法。


天气转凉,每天给16月大的小七弟弟洗完澡或早晨起床穿衣成了老大难。


每次都是在孩子挣扎着甩开我拼命往袖管里塞的小胳膊,若是遇到套头衫,真不知道他是哪来的力气竟能小手用力一举将套头衫麻利儿脱下,若非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压住,这穿衣服都能成了拉锯赛。


穿衣服这件事相信很多一岁至两岁的孩子家庭都会遇到。小小的身体没有厚重棉服的累赘,这种一身轻松的自在感觉哪个孩子不向往?从这点考虑,孩子没有错。


从我们大人的角度考虑,孩子能不穿衣服吗?当然不行啊,天气这么冷,肯定会出现流清鼻涕,咳嗽,感冒的结果。


那如何才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穿上衣服?这种皆大欢喜的场景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讲道理,一两岁孩子完全听不进啊!一岁至两岁期间,孩子的语言发展还未建立起来,哭闹是很正常的。但哭闹是孩子表达自己的方式,我们不能装作没看见。比如小七弟弟不想穿衣服,即便我知道讲道理没用,我还是会讲一遍,妈妈为什么要执意给你穿衣服。“冬天到了,每个人起床后都要穿衣服,你看姐姐也在穿衣服,不穿衣服,会口鼻涕,咳嗽,阿嚏!”


“啊!妈妈给弟弟买的贴纸书放哪了?快只给妈妈看下!”在他停顿思考的一秒钟之内迅速套上。这招不管用?再来一招。


“小猫怎么叫?请小爱同学教我们下好不好?”(小爱同学就是小米的一款智能音箱),总之一定是最近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事物,转移注意力往往才能奏效。


当然,还有很多情况是这边刚给孩子将衣服套上,孩子反应过来了!又来撕扯,又该怎么办?接着转移注意力呗!


2


有些事情,随着年岁和阅历的不同,看法真的会有改变。若是放在以前,我可能会跟很多新手妈妈一样,不知不觉就走了极端。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她去承担自然后果”,这些我一直信奉的教条会一直左右我的思想。


“不穿就不穿吧,冻感冒会鼻塞,流鼻涕很难受哦!”然后顺从孩子,事后孩子真的感冒了,半夜被鼻塞扰的呼吸不畅大哭不止,强忍着困意睁开眼来抱在怀里安抚,直至孩子慢慢睡去,末了受罪的还是我这个老妈子。


或许该庆幸因为二宝的到来,我的精力实在有限,无条件的去应对两个孩子,我真的忙不过来。即使勉强应付了,我心里会觉得疲惫不堪。一个人在精力达到极限时很多负面情绪会喷井式爆发出来,且很难抚平。


“为什么要我一个人应对两个熊孩子?”


“你怎么整天就知道对着电脑,在孩子睡前的黄金时间段也不来陪陪孩子?弟弟总是来抢书,淘淘没法看了!”


无形中,家里的氛围就变得无比紧张,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哪句话又会引发一场唇枪舌剑。


后来,不知道在哪本书上看到了一句话猛然将我点醒。“家庭的幸福,源自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平衡发展,而不是牺牲谁,去成全谁。”


3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是孩子们的妈妈,我一直以这个角色来服务孩子们。但我很多时候是在压抑自己的情绪。


美其名曰,我是大人呀,我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绪。但掌控和压抑区别真的是很大的。掌控是可以将不好的情绪通过去做一些事情逐步消化掉,会转化成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家人。压抑只是将自己不好的情绪积压在身体里灰暗的角落,慢慢囤积,直至所有的负面情绪将你整个吞噬。


所以,在我看来,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蛮不讲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 正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生命中孩子的到来,是帮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开心时和孩子们一起畅快大笑,伤心时,抱抱孩子,告诉他/她:“妈妈现在心情不太好,因为......”。


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明白,人的情绪里并不是只有开心,人有愤怒,有伤心这些情绪都是很自然的,真实的面对孩子,孩子才会真正理解并承受情绪,学会换位思考,理性待人。


父母认清自己的情绪对于两岁以后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4

2岁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两至三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我们要做的是支持他做自己,他可以有说不的权利,有体验做他自己的权利。


以,在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听话”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孩子坚持的这件事,有没有涉及到人身安全问题。


没有危险,那就顺着孩子让他自己去体验。


如果正在马路上闹情绪,此时放手让他冷静,显然不合适。孩子有可能会在马路上乱跑,这就涉及到了人身安全问题。


我们首先是要将孩子抱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此时的你手中抱着一个对你又捶又打挣脱要下来,鼻涕眼泪一大把的熊孩子一定会吸引众多路人的目光。


但没关系,接受这样的现实,不要因为别人的眼光恼羞成怒,更不要将这种情绪迁怒到孩子身上。找一个安全相对又安静一些的环境,抱抱孩子,并让孩子抬头看着自己,确保我们与孩子的目光是相对的。


这一点很重要,眼神是心灵的窗口,你的眼神中透露对孩子的关切有时胜过千言万语。


“孩子,你刚才想要那个汪汪队的玩具,妈妈知道你非常喜欢,你恨不得立刻把他买回家放在床头天天陪着你睡觉,妈妈没有答应给你买,你很伤心。”停顿一下,看孩子的反应,此时孩子可能会更加委屈,因为你说中了他内心的想法,他感觉自己被理解了。


“可是,我们上个星期妈妈刚送了你一套玩具。妈妈也想把全世界好看的衣服都买下来呢,可是也不可能。因为我们还有更多需要用钱的地方,必须做好合理分配。”孩子一听,不能买可能哭的声调又大了一倍。


“要不这样吧,妈妈努力工作可以赚钱,你也可以。如果你能连续一个星期帮忙分发碗筷就可以挣到钱买汪汪队了。”


给孩子一个建议,让他知道可以通过哪些有效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比哭管用的多。

您愿意做哪一类的家长呢?

面对孩子的哭闹,有两类家长。



一类是以压制平息孩子的哭闹为目的。


这类家长往往不是强权就是过于顺从。只要孩子听话就对了,只要你不哭什么都好说。这类家长教育出的孩子在3-7岁时会变得更加不好沟通。


强权下教育出的孩子会变得唯唯诺诺,更加没有自信,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少言寡语。


顺从的家长教育出的孩子则会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飞扬跋扈,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动动嘴皮子”“奴才”听声就到。


另一类是以真正帮助孩子,愿意理解倾听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并给出建议,如何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这类家长。


您愿意做哪一类的家长呢?


3岁后的孩子“不听话”


面对三岁以后的孩子,我们为人父母更像是一只脚手架,一步步帮助孩子,让他/她知道,他能做什么,他/她能独立做什么,有哪些基本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


三岁以后的孩子闹情绪也很正常。 可能是因为拉链头接触不上,低着头试了半天的她耐心已经完全消耗殆尽,大哭大闹涨红了脸;


可能是因为想再看一集心爱的电视而哭闹。


这时的孩子需要明白有些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就像走在马路上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内化成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遇到孩子无法完成的事,我们需要先帮助孩子缓解情绪,然后将这些分解成一个一个慢动作演示给宝宝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