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绝大多数父母都会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出门游玩。
在这段“特殊时期”里,
孩子跟别人的接触比较多,
也
最能体现出孩子是不是懂礼貌、有家教
。
当然,孩子很难做到十全十美,但是一个人的品行,都是在一点一滴中慢慢形成的。
虽说“童言无忌”,但
父母还是需要教会孩子得体地说话呀。
1. 见人主动问好,答话礼貌大方
孩子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有提防心理是正常的。
父母可以提前告知孩子,即将见谁和如何称呼。
让孩子心里有个准备,也就不会那么戒备了。
2. 赞美应该当面说,负面评价要忍住
小孩子去了亲友家,有时很容易直白地说出:“你家真小”、“你玩具没有我的好”之类的话。
孩子本身无恶意,但父母应跟孩子强调:当面揭人短是不妥的。
3. 求人帮忙要说请,受人恩惠说谢谢
有些去别人家做客的孩子,渴了就晃杯子,示意大人帮他倒水;收了礼物直接就拆,也不说谢,给人感觉很没家教。
4. 不要打断别人谈话
外向的孩子表达欲很强,有时大人讲话时,他们想急切地参与进来,便会打断大人的聊天。
春节人多的场合,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暗号”,有事先做暗号而不是直接插进别人的谈话。
1. 整理好鞋子
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
2. 不随意动人东西
孩子都有好奇心,而陌生的环境最能激发起孩子的探索欲。
但若总是
不经主人同意就碰人家东西,孩子会失去界限感,而且显然会造成道德问题。
3. 不在别人家喧哗
孩子玩起来不管不顾的时候很多,如果对方家里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孩子,那简直不要太欢乐……
父母记得告诉孩子,做客时过于喧闹是不尊重主人的表现,要有所克制哦。
4. 见到好东西,不索要
孩子是比较直的,看到喜欢的东西容易爱不释手,甚至想拿回家去。
这时主人可能很为难:
同意,自己的孩子没得玩;不同意,又显得很小气。
(
小时候,
小新就有一次险些被做客的孩子拿走心爱的玩具,哼!)
1. 等大家一起吃
中国人的老规矩是,
吃饭时长辈先坐下吃,晚辈才开始吃。
很多家庭会单独给孩子分出来一些食物,让孩子先吃。可如果孩子年龄不小了,还是不要搞特殊化了吧……
2. 不敲碗、不剩饭
到别人家做客,敲饭碗是在催主人上菜。
很多人家认为这
不吉利
。
孩子的饭量跟成人不同,最好少给孩子盛点饭,
不要让孩子剩饭
。
3. 吃饭不出声
孩子吃饭时发出声响或嘴里嚼着食物说话,不仅显得粗鲁,也容易呛到和噎到。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