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
立足电影本体,探索未来影像,聚焦以导演、摄影、美术为优势的创作群体,建构作者意识与诗性美学,打造小而精的国际一流电影学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素食星球  ·  椰香四溢的纯素雪花酥,颠覆传统的味蕾体验 ·  14 小时前  
素食星球  ·  椰香四溢的纯素雪花酥,颠覆传统的味蕾体验 ·  14 小时前  
赛博禅心  ·  超级硬广:输入 ikun,解锁 ... ·  昨天  
赛博禅心  ·  超级硬广:输入 ikun,解锁 ... ·  昨天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吉林生态环境  ·  来啦 !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正式上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

对话·世界|生活世界的探索和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民族志电影制作课结课作品为例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  · 公众号  ·  · 2024-06-30 23:00

正文



7月2日,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 将以讲座+影片放映的形式举办活动——《对话·世界|生活世界的探索和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民族志电影制作课结课作品为例》。


活动详情


活动名称:

对话·世界|生活世界的探索和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民族志电影制作课结课作品为例


活动时间:

7月2日

上午场 9:00-12:00

下午场 14:00-18:00


活动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3号楼113小剧场

【*学分制同学可在学分制系统报名】


活动简介:


上午场为讲座


人类学以人的差异和统一为研究对象,以长时段田野工作为基本研究方法。人类学的理论进路,通常以具体人群作为地平线,在学术史上发明和积累了丰厚的概念成就,诸如亲属制度、文化、族群等等。


按此理论进路,人类学家在田野里遇见的具体人,经过报告人装置,被转换为建构具体人群的材料。目中无具体人是人类学此理论进路的结构性特点。影视人类学的生活世界理论进路,悬搁以具体人群作为地平线,代之以生活世界作为地平线。


这里的生活世界概念引进自胡塞尔现象学,并赋予其影视人类学田野工作内涵,涉及四个方面:第一,生活世界从具体人出发,是其整个世界, 涉及其存在的方方面面。第二,生活世界包括工作和生活。第三,生活世界持续生成,并非一成不变。第四,生活世界影像志(民族志电影)涉及志者(作者)和志主 (主人公) 愿意用摄录机记录并公开分享的场景事件,旨在表达从志主 (主人公)出发的整个世界,涉及它的方方面面。


生活世界影视人类学实践,可追溯到罗伯特·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1922)和让·鲁什《我,一个黑人》(1958),彰显镜头两端主体协商合作生产人类学田野知识的特征。



主讲人:鲍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理事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2018 - 2023); 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副会长。




下午场为《在世间》民族志电影展映


《女神之家》

时长:46 分钟

拍摄人:Gennie Zhang


影片简介: 希望带领观众踏上一场视觉与音乐之旅,去探索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温州市陈靖姑(又称临水女神)的仪式传统。在这个位于温州的村庄里,这个纪录片会关注围绕女神和她侍女的仪式,以及女神宫殿中的女神雕像,如何通过仪式,“嫁”到这个村落。这场仪式使女神雕像充满了女神的灵性,随后是一场宴请,伴随着许多肉类菜肴。仪式后,女神随后成为这个村庄的守护神,并扮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受人崇拜的偶像和新婚的神明。这个民族志项目挑战了传统的性别、家庭和宗教观念。通过这次田野,这个项目旨在揭示中国社会现存亲属关系话语的局限性,并探索超越这些固定范畴的人与女 神之间的关系可能性。


《从莲花山游向月亮》

时长:27 分钟

拍摄人:李可心、王庭、徐坤财


影片简介: 从小在海上长大的疍家女孩体内长有鱼鳃可在水下呼吸深潜许久。在中国当下“上岸”的大时代浪潮裹挟下,长大后她离开大海在莲花山当地一家服装工厂打工,她能否适应陆地生活?


《三云与久香的羌年》

时长:60 分钟

拍摄人:付可


影片简介: 过去的时光不能垄断未来的时代,因为生活永远是新的,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更新进程的演进,也许我们认为那些记忆中的传统文化将在发展的过程中日渐消弭。但人在改变时代,时代也在改变着人。羌族,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他们依山而居,创造出了璀璨的古羌文明。本片将全景呈现白水村村民参与羌历新年庆祝活动的节日影像切片,旨在探讨老一辈与新世代之间的文化传承与代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与创新,城市发展对乡村环境的影响等议题。意在透过对羌族传统节日影像志的摄制,对学界提供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索引切片,引起观众对传统文化探索与保护的热情,为诠释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找到新的途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