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年底的发布会上,魅族科技总裁白永祥曾骄傲的宣布魅族销量达到了2200万部,并成功实现了盈利。但从魅族近期的表现来看,这些成绩要想达成魅族的最终目标“IPO”似乎还远远不够。
魅族一直标榜自己是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公司创始人黄章曾表示,要“做心中的手机,卖给喜欢的人”,并非服务大众市场。所以早年的魅族对于外来资本,甚至显得有些“高冷”,不接受外界的投资。每年发布的机型并不多,销量也不大,但用户口碑都还不错。
然而,口碑只能是一种鼓励,并不能解决资金问题。在这个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小而美”的公司肯定是没办法长久活下去的。为了生存,无奈魅族也不得不接受外来资本,与此同时也要面临更加严酷的竞争。
2015年2月9日,阿里巴巴宣布斥资5.9亿美元入股魅族科技。同时,海通开元基金也将投资魅族6000万美元,这是魅族首次引入战略投资者。紧接着2015年10月20日,魅族又获得了包括天音控股在内的多家企业的投资,总金额为5.4亿元。
在选择接受投资之后魅族也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魅族总裁白永祥表示:“通过投资我们可以得到互联网服务等整个生态链的新内容,魅族从以前的利润优先,变成了销量优先,这样才能成为移动互联网入口。”
也正是由于销量优先的战略,使得魅族在接下来的两年内狂开“演唱会”,产品更迭的速度非常快,往往前代机型发布之后,抢购还没结束,消费者还没买到,新的一代机型就已经上市了。
同样,因为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跟销量优先的战略调整,魅族开始大量扩员。从2014年的1500人左右,疯长至4000人。有消息称在2015年魅族平均每个月新入职的人数高达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