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世相
每天最后一分钟,提供有物质基础的都市生活价值观。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世相

我越是想要,越是装作若无其事 | 害怕受伤会让你失去什么

新世相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3-08 23: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是 新世相 定制广告




翻看新世相的文章,你会发现我们常探讨压力、焦虑、忧郁。好吧,这的确是个挺容易脆弱的时代。没必要否认它,没必要假装你不需要面对这些。


“丧文化”在流行,有好的一面——我们愿意面对真相,不假装励志,把问题坦诚地一个个摆出来,总比让它烂在肉里好。


但也有坏处。坏处就是,人们开始对脆弱变得若无其事。我们热衷于探讨生活多难,然后以“生活这么难”为理由,心安理得地脆弱和无所追求。


现在,鼓励别人和自己冒着巨大风险去追求某个想要的东西,被很多人觉得可笑。每一句对自己的鼓励都会遭到痛击。慢慢地,我们都不太敢讨论“追求”这件事了。


为了获得安全感,以“生活中不如意十有八九”为理由,我们比之前更容易放弃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前,我说,“是你想做而没去做的那件事让你活着”。现在,我发现很多人不但没去做,而且也不想做了。




人们无法把对失败的恐惧和对成功的渴望分割开来,往往是越想做到那件事,就越害怕一旦做不到带来的代价和痛苦。


因为容易失败而不去追求,一定能避免痛苦吗?


我向一些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因为害怕受伤,你曾经失去过什么? 下面是其中一部分答案:


- 因为害怕面对自己在南大的自主招生中落选,我放弃了拼一把的想法,把小论文的提纲给其他同学做了借鉴。结果他真的凭论文获得了加分。


- 暗恋一个男生五年,每次别人起哄时都为了保护自尊心愤怒地否认,毕业好多年才得知他也喜欢我。却以为我讨厌他。


- 害怕异地恋被分手所以先跟女友提了分手,六年里没有一天不后悔。

……


当然不是所有故事都这样。但有很多人,为了防止失败,宁愿连成功的可能也一起放弃。


我们到底因为恐惧而错过了多少事?




很多时候,我们高估了痛苦——如果去追求了,结果失败了,你会失去什么?


第一个男孩,如果参加了理想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落选了,没有获得加分。她仍然需要经历正常的高考。跟她现在经历过的一样。


第二个女孩如果向暗恋的男生表白,被拒绝了。结果是他们没有在一起。跟现在一样。


第三个男孩,如果没有提出分手。也许最终他们确实没在一起。跟现在一样,但至少他不会后悔。

……


你看,设想最坏的结果,事情反倒容易了。最值得害怕的,是害怕本身。


大部分人的痛苦都类似,一些痛苦关于“求而不得”:我得不到那个人。我学不会服装设计。我过不上想过的生活。另一些痛苦因为“犹豫不决”:我很想向她表白,但是。我很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但是。我很想换个城市生活,但是。


但如果“得不到”和“去做”的失败结果无非是:继续正常地过没那么理想化的人生。那么,这些恐惧和犹豫就毫无价值。因为你根本无需付出太多代价。


有时候,我们在痛苦之前,甚至没有去思考一下自己所遭遇的事情是否真有那么大不了。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这本书里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这儿有一道简单的测试题。问:风险是什么?如果主人公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他将会失去什么?更具体点儿说,如果主人公不能实现其欲望,将会发生在他身上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


假如答案是“如果主人公失败,生活将会回到正常状态”,那么这个故事便不值得讲述。


问问自己“失败了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本身,就能化解不少痛苦。




当然,导致人们痛苦的原因常常很复杂。人们不敢去做,并不一定因为承受不了失败后的生活,而是害怕“失败了”带来的痛苦感受。


你越在意一个人,越热爱一项事业,“失败了”带给你的痛苦越沉重。


但是,一次受伤所带来的痛苦是具体的。主动迎接它,人会明确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甚至能从中获得经验。经历这些痛苦,才能进入更坚韧、更好的良性循环。


而因为害怕而先拒绝世界的痛苦则是另一种。你一边后悔,一边害怕。这样的痛苦更长久,更具破坏性。 你被动地被它钳制住,只要你不去触碰它,它就永远存在。


去追求,并经历痛苦,这本身就是对痛苦的解决。不管你最后有没有成功,回头想想这些波折,就好像捻着一串佛珠。按宗教故事来讲,每颗珠子都代表着不少痛苦,现在,痛苦变成榆木珠子,捻起来就轻松多了。


但那些你因为恐惧和犹豫而迟迟不愿面对的痛苦,会像一堵巨大的石墙。你无法绕过去,只能被迫停在原地。





那件你一直想做却没做的事是什么?3月14日,天猫发起“天猫表白季”,鼓励每个女孩去成为敢爱敢恨的自己,并提供了一些表白方法。 点击 阅读原文 ,看看怎样通过语言、行动传达心意。


如果你一直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追求,这或许是个改变的开端。





晚祷时刻:

如果当时没放弃,现在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世相"


倡导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顾见识与审美

也许长,但必定值得耐心阅读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  杭侃、许宏、郑嘉励:用手中的笔,让文物“活”起来
7 年前
小大夫漫画  ·  熊猫医学俱乐部,与君携手健康!
6 年前